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15篇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摘要:美术教育不是简单的模仿教育,而是审美、艺术思维、开发智能的立体教育。
因此,对当前的美术教育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崭新的概念。
评价幼儿绘画、手工、欣赏的标准,不是技能的高低,而是想象力丰富不丰富,创新思维活跃不活跃。
当前素质教育已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教育这一形式,帮助幼儿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美术教育论文美术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浅谈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摘要:美术教育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它对培养孩子的情感、观察力、积极性以及操作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美术教育又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美术教育就是把孩子带到一个美的世界中去。
在走向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才能更好的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思考;表达方式一、绘画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孩子的画画和我们常人所理解得画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他们并不是要画一幅完整的画,而是要表达小小的自我。
尤其是3岁以前的孩子,他们视觉发育非常快,事物在眼前呈现时,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他们需要把这些感受表达出来。
可是这时幼儿语言发展并不完备,所以绘画就成了他们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
我们成人看到一件新鲜的东西时,会有一种感受,会有表达的欲望,孩子也是一样。
在孩子们的眼里,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
面对那么多的新鲜感受,孩子的表达欲望是极其强烈的。
如果我们不让他们表达,他们就会感到压抑,会沉积在心里;如果我们给他们条件,让他们通过绘画,尽情的、充分的表达出来,那么他们就会很释放、很敞开,心理发育也会因此很健康。
二、释放孩子让其充分发挥自己很多时候,老师或者家长都会拿来教孩子练习涂、描、填之类的图画书,让孩子们看着进行绘画,其实这对孩子美术才能的发展是不利的。
孩子的思维本来是发散的、变化的,可是当我们给了他们一个框框,他们就只能在固定的范围里涂色,或者只能按照规定去画,比如:树干一定要涂成棕色,西瓜一定是圆的、绿色的等等。
孩子以后一画西瓜就是绿色的,他们的思维已经固定了,就不会再去想,如果把西瓜切开,就会变成红色。
1.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
如果没有地方画,孩子就会在被子、衣服、墙上画,此时,家长或者老师会因为怕脏、怕乱而限制孩子画画。
所以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比较独立的空间,让他们感觉很自在,哪怕空间小一点也没关系,阳台、房间的角落都可以,同时要给孩子提供美术材料,例如:画笔、颜料等。
2.不要给孩子提供参照物。
有时候孩子会对老师说:“老师,我画的不好。
”他们这样说,是因为有一个所谓的“好”的参照物。
这种参照物尽量不要有,不然孩子会觉得自己画不好这个物体,就不愿意表达了。
3.赞美孩子的作品。
不要看到孩子画得不像,就觉得画的不好,其实我们成人也不可能画得很像的。
画的像不像,是我们成人看世界的习惯,但绝对不是美术作品的衡量尺度,我们通常认为一副好的画应该把世界再现出来,其实更好的作品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要表达画家的各种观念和创新。
对孩子来说,在他们还不具备再现能力的时候,他们所要表达的完全是自己的感受,更具有想象和创造力。
所以,对孩子的作品,我们应该多鼓励、多赞美,而不应该以成人所谓好坏的标准来评判它。
三、将色彩融入孩子的生活和情感色彩是绘画里极大的奥秘,色彩的变化是无穷尽的。
我们常说:“赤橙黄绿青蓝紫”,其实中间的颜色都被忽略了,但是孩子们的视觉感受和发育需要吸收非常丰富的色彩。
如果在绘画的敏感期就练习调颜色,孩子就可以形成很独特的色彩感觉。
可是,现在大部分老师、家长只会给孩子单一的笔,如:油画棒,画出来的颜色都是线条,孩子们要逼迫自己从线条里面去找色彩。
要么就是让孩子涂色,其实涂色要涂成一片,才能看到颜色的效果,所以她并不是对孩子直接的色彩刺激。
最好是给孩子提供干净、无毒的颜料,让他们调出颜色来。
孩子们也可以去触摸、感受颜料的质感。
1.色彩和色彩交朋友。
我给孩子进行美术活动时,通常会启发孩子:黄颜色喜欢交什么朋友?红颜色又喜欢交什么朋友?黄颜色交朋友以后,自己会怎么样呢?可以让一个孩子当红色,一个孩子当黄色,两个孩子互相拥抱一下吧!然后把这两种颜色一调和,就成了橘红或者橘黄,颜色就更加显眼了。
这就是交朋友之后的结果,两个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孩子们就知道颜色是怎么回事。
他们会感受到这个世界很美好。
接着,孩子们就会一个个的去试,把很多颜色都调出来。
比如:蓝色和黄色交朋友,就成了绿色。
有的孩子还会说:“这个蓝色好孤独啊,所以就来找黄色玩了,然后绿色就变出来了。
”这样,孩子的整个生活经验就都给调动起来。
2.妈妈是什么颜色的?世界上的每样东西都是充满色彩的。
在孩子的眼里,妈妈也是有各种颜色的。
我便教孩子们联想,比如妈妈是什么颜色的?妈妈漂亮的时候是什么颜色?有的孩子就会说,妈妈有好几种颜色,就像变色龙一样,因为她每天都换衣服。
有的说,妈妈是黑色的,因为她生气、不高兴了。
在我们班上就有一个小朋友说,妈妈是蓝色的,因为她这两天很忧郁。
我便问他:“妈妈为什么忧郁呢?”孩子说:“因为我爸爸出差了,很长时间没回来,妈妈很累。
”我又问:“为什么妈妈会很累啊?”孩子说:“因为奶奶生病住院了。
”我再问:“那你妈妈高兴的时候是什么颜色的?”孩子就说:“她高兴的时候是粉色的。
”通过这样的启发,孩子就能够去理解、去感受、去联想,而且还敢于表达了。
孩子内心的很多东西,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来,他们就会变得很快乐。
总之,孩子的心灵纯洁,充满灵性,他们的感受敏锐,想象力丰富,富有创造力,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美术活动对孩子的兴趣、健康个性、审美与创造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让孩子的美术教育回到孩子的生活世界,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美术潜能,我们应在遵循孩子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内容,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选用恰当的方法,正确评价孩子的作品,让美术活动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使孩子们真正成为美术世界的主人。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性本文以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不断地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的创新教学模式为重点,阐述了幼儿教学如何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地幼儿美术教育一、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以满足幼儿美术操作的需要幼儿美术教育决不等于绘画教学,更不是用彩色笔、油画棒在16K白纸的涂涂画画,而是美的丰富性教育、对多种工具材料的操作感受和操作教育。
当然,一切可以利用的美术工具材料、非美术工具材料以及经过处理的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自然物等,均可作为幼儿造型的操作材料。
就绘画而言,除现有的或购买的绘画工具以外,还可以是棉签、竹筷、小木棍儿、纸棒儿等,也可以用棕丝、毛发、羽毛、线绳、毛线、布条等废旧物品加上竹棍儿、纸卷筒等制作出效果多样的画笔,并运用这些自制的画具在报纸、牛皮纸、包装箱、旧衣衫等废旧材料上进行作画或图案装饰。
一次,我带孩子们去沙池玩沙,孩子们用筛子筛沙子,留下了比较大的一些石头,看着石头我突发奇想:为什么不把孩子们感兴趣的石头好好利用一下呢?第二天,我用昨天收集的一些大小相同的石头进行了石头滚画,孩子们的兴趣可想而知。
如此,就会使单一的绘画教学变成丰富多彩的综合性美术活动,幼儿运用石头进行随意滚动的乐趣和积极性会更高、兴趣更浓,使美术活动教学成为促进幼儿综合能力发展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从而为幼儿能力的迁移奠定基础。
二、不断的创新以培养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首先,要创新美术相关活动内容。
比如,在进行彩色笔绘画的同时也要开展棉签、水墨、水粉等绘画教学活动,更要开展多种材料的手工制作和多种形式的欣赏活动。
比如在“三八”妇女节那一天,我教孩子们用橡皮泥制作玫瑰花,新颖的材料和方式带给孩子很大的诱惑力,他们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制作出各种不同形状、颜色的玫瑰花,活动室顿时变成了花的世界,家长朋友们在收到孩子们亲手做的礼物,心情何等激动可想而知的……我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内容必然引起广大儿童的兴趣,从而培养了他们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其次,要创新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非常重要,好的美术活动如果组织不得当也不能很好的引起儿童参与的积极性。
美术教育要让幼儿身临其境,充分认识和感受,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幼儿创造欲望和情感萌动会油然而生,此时再引导幼儿进行表现,美术活动将会不断掀起创造高潮,可以采取上台绘画展示、户外写生、与爸爸妈妈一同绘画、回家练习后第二天将作品拿到班级来传递等多种组织形式开展。
三、多方面创造条件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1.通过续编故事,让幼儿在想象中完成绘画。
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当我讲到孩子们正玩的很高兴的时候,突然……故事嘎然而止。
接下来我就把故事的结尾交给孩子们,让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并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自己所想的故事画下来。
孩子们对接下来发生的事非常好奇,充分展开想象,画出来的画也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有画来了一个坏蛋抓孩子的;有画小朋友掉到水里的……2.运用语言推动幼儿的想象力。
例如:在《树》绘画活动中,教师可提出疑问“树都是绿色的吗?”让幼儿知道随着季节的不同变换,树以及树叶的颜色也会发生不同的改变。
当幼儿了解、尝试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大树。
随即教师还可以提出疑问:“树都是直的吗?”孩子们就会对树进行不同的勾画。
在孩子们做画过程中及时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更多孩子的想象就一定会更加夸张。
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
幼儿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3.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也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比如,在美术活动《兔子》中,我请孩子们在画兔子前先回忆一下前几天看过的动画片《雪孩子》以及和朋友们一起去养兔场追逐兔子的场景,孩子们沉静在了想象当中。
不一会儿,孩子们的画纸上出现了大的、小的、跑的、跳的……千姿百态的兔子。
我知道,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启动了。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美术教学,它不以美术表现技能训练或专门的美术人才培养为目的。
幼儿美术教育旨在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发展,它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是健康人所必须的。
它面临的任务是通过美术启蒙,使幼儿获得初步的观察力、美感直觉和艺术思维方式,积累审美经验奠定审美基础,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且能够将他获得的关于美的和美术素养迁移到他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