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电机壳课设说明书.

微电机壳课设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方案11“微电机壳”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铣床专用夹具钻模的设计(成批生产)设计者:马赛
班级: 0507103
学号:*********
学院:机电学院
指导教师:钱晓明
2010年6月25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第2页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第3^4页
三.课程设计的步骤------------
-----------第4~12页
四.设计收获与感想--------------
-------------第12^14页
五参考书目-----------------------
—------------第14^15页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进行生产实习之后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

他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本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等)的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进行工艺规程设计,是毕业设计前的一次综合训练。

通过本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应达到以下目的:
1.学生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
论以及生产实践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制定一个中等复杂零件的工艺规程。

2.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工艺规程,运用夹具设计的
基本原理和方法,设计一套专用夹具。

3.培养学生熟悉并快速高效运用有关手册、标准、图表
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
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1. 根据给定的零件绘制零件图:
“微电机壳”零件图(CAD绘制) 1张
2. 绘制给定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微电机壳”机械加工工艺规程(word绘制) 1套
3. 设计零件某一道工序所需的机床夹具装配图:
“微电机壳”铣底座底面的专用夹具的装配图(CAD绘制) 1套
4. 设计夹具中主要零件图(非标准件)
V型块(CAD绘制) 1张
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微电机壳”零件工艺规程设计及机床专用夹具
的设计 1份
三.课程设计的步骤
1.零件“微电机壳”的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①零件在产品中的地位和作用:给定零件是微电机壳,
它的作用是作为微电机工作中的支架,在微电机的工
作中起支承固定作用。

零件材料选用HT200。

②零件技术条件要求:
1.铸件不应有砂眼,气孔,疏松等铸造缺陷。

2.不加工表面应光洁,平滑。

3.未注圆角半径R3~5
③图纸改正:
1.圆筒端面的螺纹孔M5标注“圆度”改为“位置度”
2.微电机壳底座φ8标注的“圆度”改为“垂直度”
3.侧面M4螺纹孔标注“圆度”改为“垂直度”
4.正视图底面与中心轴线的正负公差表反啦
④审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合理
2.选择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考虑到零件主要承受压力,选用铸件。

由于零件是成批生产,而且零件结构简单,故采用砂型铸造。

又因为木模手工造型的误差比较大,铸件的精度低,故采用金属模砂型机械造型。

3拟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完成工艺路线卡
零件加工工艺路线如下:
1.备料
2.铸造
3.清砂
4.热处理
5.铣圆筒端面:粗铣---精铣
6.铣底座底面:粗铣---精铣
7.铣底座侧面:粗铣---精铣
8.镗φ102中间孔:粗镗---精镗
9.两端面6-M5螺纹孔:钻孔---攻孔
10.加工4-φ8底面孔:钻孔---扩孔---铰孔
11.侧面2-M4螺纹孔:钻孔---攻孔
12.侧面2-φ10通孔:钻孔---攻孔
13.修,锉飞边毛刺
14,检验
4.工艺规程设计,工艺卡片
1)生产类型
所生产的机床是中型机械,零件产量是成批生产,有各型通用设备,应充分利用,以减少投资,降低成本。

故确定工艺的基本特征是:毛坯采用生产效率高和质量较好的制造方法,通用机床加高效的专用工艺装备,如专用夹具,拟订成套的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2)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
1),两个端面圆(1140
mm----φ122 0-0.63 mm)
-
22
.0
mm,则可要求表面粗糙度为12.5,外壳长度为1140
22
-
.0
以采用粗加工。

参照相关手册确定φ122mm 0-0.63外壳毛坯长度为122mm,以及加工余量分配:
粗铣一端面:119mm 2Z=3mm
mm 2Z=1mm 精铣一端面:1180
-
.0
11
粗铣另一端面:115mm 2Z=3mm
mm 2Z=1mm 精铣另一端面:1140
-
22
.0
2),底座底面(30mmX 100mm)
mm的连接考虑其厚度为8mm,与其连接外圆φ1220
.0
03
处为倒圆5mm,为了简化加工余量,现直接铸造两侧底座的尺寸为34X100mm,厚度为14mm,底面30X100和其中尺寸为6X100mm,高为2mm的阶梯面为自由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值要求为3.2,只要求粗加工,此时尺寸加工余量2Z=4mm已能满足加工要求。

3),底座侧平面(120mm)
由于要求是尺寸为120mm,面粗糙度为12.5,为了之后的镗孔要用到侧面定位所以采用粗镗精镗两道工步完成,外壳毛坯长度为128mm,以及加工余量分配:
粗铣一侧面:125mm 2Z=3mm
精铣一侧面面:124mm 2Z=1mm
粗铣另一侧面:121mm 2Z=3mm
精铣另一侧面:120mm 2Z=1mm 4)、内圆中6个肋板表面(φ102mm)
要求内圆心轴线与底面的平行度为0.1,肋板表面粗糙度为3.2,肋板表面界线圆尺寸为102mm,肋板与内圆连接的倒圆为2mm。

参照相关的工艺手册确定肋板的毛坯尺寸为宽12mmX长114mm,厚度为8mm和加工余量分配:粗镗肋板中心圆孔:104mm
2Z=10mm
精镗肋板中心园孔: 102mm 2Z=2mm
5)、螺纹孔 (孔中心线在φ111mm 上-----3*M5—7H)
钻孔: φ4.8mm L=12mm 攻螺纹孔:φ5mm 2Z=0.2mm L=12mm
6),4个孔φ8mm (底座)
毛坯为实心,不冲孔。

4个孔精度要求介于IT10~~IT11之间,以零件的轴线来定位。

参考相关书籍和手册可以确定工序尺寸及余量为:
钻孔: φ7.7mm
扩孔: φ7.9mm 2Z=0.2mm 绞孔: φ8.0mm 2Z=0.1mm
7)、螺纹孔 (631.04.0-
-mm 、9mm 、47mm -----2*M4—7H)
钻孔: φ3.9mm 通孔 攻螺纹孔:φ4mm 2Z=0.1mm 通孔
通孔(651.04.0-
-mm 、9mm 、11mm -----φ10mm )
钻孔:φ9.8mm 通孔 绞孔:φ10mm 2Z=0.2mm 通孔 由于毛坯以及各道工序(或工步)的加工都有加工工差,因此所规定的加工余量其实只是名义上的加工余量。

实际上,加工余量有最大及最小之分。

由于本设计规定的零件为大批量生产,应该采用调整法加工,因此在计算最大、最小加工余量时,应按调整法加工方式予以确定。

5.专用夹具的设计
要求:为铣底座底面的那套工序设计一套专用夹具.
1)定位方案:可以用一个V形块及两个压板定位微电机
壳就可以保证精度要求。

2)夹紧方案:定位微电机壳后,用两个可调支承钉夹紧微
电机壳底座侧端面。

3)夹具的安装方式:将微电机壳安装在V形块上用压板径向固定微电机壳圆筒,定位完毕后用可调支承钉夹紧微电机壳底面侧端面
四.设计收获与感想。

短短的两周工艺课程设计结束啦,觉得还是挺累,但我仍感到很欣慰,因为做完之后觉得还是挺有成就感的,这段经历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必定是大有裨益。

五,参考文献
(1)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李洪主编。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0
(2)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一卷。

孟少农主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色1991
(3)机械夹具设计手册(第二册)。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洛阳工学院,第一汽车制造厂职工大学编。

上海:上
海科学技术出版,1990
(4)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

赵如福主编。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5)机床夹具图册。

上海机械专科学校。

孟宪栋。

哈尔滨机电专科学校刘彤安主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2
(6)机械制造工艺学。

江南大学郑修本,上海机械专科学校冯冠大主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7)机床夹具设计。

湘潭机电科学校刘友才,江南大学肖继德主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8)机械零件设计手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材和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教材
(9)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叶文华,陈蔚芳,马万太主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20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