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摄影创作基础(老年大学教材)
摄影创作基础(老年大学教材)
2.利用色彩对比
在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时,特别要防止靠色 (颜色类似)现象,主体与背景间的色差越大,视 觉效果就越强烈;如果在加上不同的色彩之间的亮 度差异,主体与背景就会形成更大的色差,主体就 不会淹没在背景中。
一般来说,主体与背景的差异越大,主体就会 现的越鲜明,因而对于表达主题也就越有利。
3.利用光线明暗
3.突出画面内容的概括力 在表现一些内容丰富、复杂的事物的时候,有 意将所要表现的事物中最有特征的部分放置在前景 位置上,是加强突出画面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画 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由于它们处在画面的前面, 呈像大而鲜明,给了人们强烈的视觉印象,加强了 对内容的概括力,增加了画观视觉感。
4.运用前景与背景景物作内 容上的对比,来完成摄影艺术常 用的对比手法,形成令人深思的 主题。
8.前景运用虚焦点的表现手法,给人们一种朦胧 美的感觉
运用虚焦点的景物来作前景,观众不但能够接受, 而且还觉得有意思,这是由于人们对摄影艺术的审美 趣味也在变化和发展,越来越趋向自然、真实、要求 有现场的气氛。前景的虚化可以强调出这种现场气氛 而且前景的虚也有助于突出主题的实,以虚衬实。所 以它的原则是:“虚中求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
我的经验
1.利用一些富有季节性和地方特征的花草树木做 前景,渲染季节气氛和地方色彩,使画面具有浓郁的 生活气息。
用春天的挑花、迎春花、油菜花作前景既交待季节 性,又使画面充满春意;用菊花、红叶做前景,秋色 洋溢画面;用冰桂、雪枝作前景,表现冬天或北国冬 日的景象。这些前景对主题常常是有力的烘托。
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因此利用光线的明暗关 系来突出主体也是比较重要的手段。通常的做法是 把主体安排在比较明亮的光线下,不太重要的陪衬 体安排在阴暗中。可以借助各种光线照明手段来突 出主体。比如亮背景衬托暗主体,暗背景衬托亮主 体等等。利用光线变化来突出主体是切实可行的, 比较讨巧的办法。
4.利用构图手段
8.利用后期剪裁
当拍摄现场受拍摄条件的限制,在很多情况 下摄影者很难做到构图严谨,所以有必要重视后 期的剪裁过程。
通过认真剪裁,剪掉无关内容可使主体醒目 更具冲击力。
二、陪体(衬体)
我的经验:
衬体永远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有了主体, 自然就有衬体。衬体因与主体产生某种联系而 被确认,而且衬体往往独立于一般的背景或环 境而存在,否则它们就变成背景或环境了。衬 体的作用,就是与主体相互映衬,实现对主体 的细腻描述。
5.前景给予人们一种主观的地位感 加强画面的地位感,如用门、窗、建筑物等鲜明特征的 景物做前景,让其在画面上占有较大的位置,给观众以心理 上的影响,无形中就会缩短观众与画面之间的距离,产生一 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这对增加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是很有利 的。给观众以地位感,在其它艺术文学创作中都是很重视的, 要引人入胜,先要引人入境。象李白的诗句一样,“床前明 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四句诗中 第一句很重要,先说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是在床前看明月, 所以后面引发出来的思故乡的情感才自然、真实。而摄影艺 术会做到这一点,就常常借助于前景来达到。
从视觉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 也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它的关注程度。可以借助合适 的线条来引导观众的视线,比如:河流;小溪等作 为引导线,引出主体。把主体安排在黄金分割线上 来突出主体。借助沟通方式来突出主体的方式还有 很多,没有衬体可以虚化来突出主 体。要掌握好虚实的关系,该虚的坚决要虚。 在人像摄影和特写描写上用的比较多。
6.利用简洁的背景
摄影是减法,这是有关摄影的经典性语言。摄 影不像是绘画。它需要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特别需 要经过删繁就简这样一个过程。而画面一但杂乱无 章的话,即使再漂亮有意义的主体也会被湮没。
7.利用形状大小差异
一件物体展示在我们面前时,往往是形体大 的物体引人注意。所以在不大的画面上,充分利 用有限的面积,让主要表现对象占据较大的面积 也是突出主体的重要方法。特写类的作品往往具 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这是因为特写照片上主体 占据了主要甚至全部画面,几乎没有什么与主题 无关的任何背景。
摄影创作基础
一、突出主题
我的经验:
1.近点,近点再近点
在摄影中有个很要的原则,就是主体要有足 够大,只有主体占据了一定的面积时才谈的上吸 引观众的注意。靠近被摄对象,充分利用光学变 焦的优势,便于得到最好的成像质量。如果主体 仍然不够大的话,可以利用广角强化透视,适当 夸张前景也可以夸大主体。
6.前景的运用可增加画观的装饰美 一些有规则,排列的物体,以及一些具 有图案形状的物体,用来作前景,使画面象 装饰了一个精美的画框或花边一样增加了美 感,显得画面生动活泼,跳跃,节奏,宁静 等,将人物镶嵌在中间,十分优美、优雅、 自如。
7.前景有均衡画面的作用 有时我们在画面上发现空缺不均衡的 时候,比如天空无云显得单调时,用下垂 的枝叶置于上方,弥补画面不足之处;有 时画面下方压不住,上重下轻的时候,可 用山石、栏杆做前景,色调深使画面压住 阵脚,达到稳定、均衡的作用。
2.前景用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 镜头有意靠近某些人或物,利用其成像大,色调深的特点,与远处 的景物形成明显的形体大小对比和色调深浅的对比,以调动人们的视觉 去感受画面的空间距离,视觉的效果画面就好象有了纵深轴线,使人感 觉不再是平面的了。一些有经验的摄影者在拍摄展示空间场面的内容时, 总力求找到适当的前景来强调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感,而且常常利用前景 与远景中有同类景物,如同是人、树、山等。由于远近不同,在画面上 所占面积相差越大,则调动人们的视觉规律来想象空间的能力就越强, 纵深轴线的感受就越鲜明。
三、以环境烘托主体
在摄影艺术作品里,除了主体和衬体外,我们 常常可以从画面上看到有些对象是作为环境的组成 部分对主体、情节起着烘托的作用,以加强主题思 想的表现力。作为环境组成部分的对象是处于主体 前面的,我们称它为前景;处于主体后面的,我们 称它为背景。
前景
前景处在主体前面,靠近相机位 置,它们的特点是呈像大,色调深, 大都处于画在的四周边缘,前景通常 运用的物体是树木、花草,也可以是 人和物。陪体也可以同时是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