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野外生存与自救PPT课件

野外生存与自救PPT课件


(四)热昏厥 登山者尤其是在夏季登山的活动中,由于活动
剧烈、体力消耗过大,尤其是未能及时补充体内 损失的水分和盐份时,容易发生热昏厥。热昏厥 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感觉精疲力尽,却烦躁不安, 头痛、,脸色苍白,皮肤感觉湿冷。呼吸快而浅, 脉搏快而弱。
为避免发生热昏厥,在参加夏季登山的活动中 应特别注意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活动,注意休息 节奏、保持体力。应多喝一些含有盐份的水或饮 料,即使对体内的电解质损失给予补充。
三、蚂蟥咬伤 蚂磺本身不带病,但如果被咬的伤口长期不
愈,可能会被其他疾病感染。防治措施:不要在 有大量蚂横的水中游泳;在潮湿的林下工作时, 穿戴套袜。伤口处理:如果流血不止,用卫生的 纤维或纸堵住伤口,保持卫生清洁和干燥。
四、蛇咬伤 如果被无毒蛇咬伤,可作为普通伤处理。如果
怀疑是毒蛇咬伤,应尽可能将蛇捕捉以便辨认,并 立即作以下的处理:
可以用一根标杆(直杆),使其与地面垂 直,把一块石子放在标杆影子的顶点A处;约10 分钟后,当标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B处时,再放 一块石子。将A、B两点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 的指向就是东西方向。与AB连线垂直的方向则是 南北方向,向太阳的一端是南方。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夜间天气晴朗的情况:可以利用北极星判定 方向。寻找北极星首先要找到北斗星,该星座由 七颗星组成,就像一把勺子一样。当找到北斗星 后,沿着勺边A、B两颗星的连线,向勺口方向延 伸约为A、B两星间隔的5倍处一颗较明亮的星就 是北极星,北极星指示的方向就是北方。
一旦发生热昏厥,应尽快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躺 下。若患者意识清醒,应让其慢慢喝一些凉开水。 若患者大量出汗,或抽筋、腹泻、呕吐,应在水 中加盐饮用(每公升一茶匙)。若患者已失去意 识,应让其卧姿躺下,充分休息直至症状减缓, 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第三节 野外行进的方法 一、确定方向 (一)白天晴朗的情况:
(二)冻疮与预防 冬天在野外,注意保暖好自己的脚、手、耳
朵等易冻伤的部位,可以戴相应的手套;穿适脚、 保暖的鞋袜,还可以在脚尖处塞一点干辣椒,可 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耳朵可以用全罩式 头套或围头巾等包起来,起到保暖作用。
(三)老茧与水泡
长时间步行,脚底多会起水泡,不能刺破放 水,尤其在旅行中,可以适当放松鞋子坚持下 去。如果太大或已经到了宿营地,可以用干净 的针刺破放水,随后可以用创可帖粘上护理。 老茧是长途旅行的“资本”,老茧越厚越不会 起水泡,这是长时间旅行的回报,因此,我们 平常在洗澡、洗脚时注意不要刻意地去除老茧。
用打火石打击硬质的材料,比如钢刀、花岗 岩等等。火石的上面垫上易燃的火绒或是已烧 焦的布料,打击便燃着。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 越是有棱角的石头打击火石效果越好,当一块 硬石边缘太圆滑时,需要把它在大石上摔碎, 这样就能现出尖锐的棱角。
第二节 野外应急技术
一、昆虫叮咬的防治: 在野外为了防止昆虫的叮咬,人员应穿长袖衣和裤,
不要惊慌,不要快跑,以免毒素扩散; 如果伤口出血,用嘴使劲将有毒的血尽可能多 地吸出。如果伤口太小,血流不出来,可用卫生的 锐器将伤口划大一点,然后再吸出有毒的血。 如果有解毒药,应按说明立即注射或服用; 如果毒性很重,感到头昏,应尽量慢行,最好 由其他人担台或搀扶设立即找医生。 一找到医生,就应立即将捕捉到的蛇给医生看, 以便他能对蛇伤作此正确的处理。
扎紧袖口、领口,皮肤暴露部位涂搽防蚊药。不要 在潮湿的树荫和草地上坐卧。宿营时,烧点艾叶、 青蒿、柏树叶、野菊花等驱赶昆虫。被昆虫叮咬后, 可用氨水、肥皂水、盐水、小苏打水、氧化锌软膏 涂抹患处卡痒消毒。
二、蜇伤:
被蝎子、蜈蚣、黄蜂等毒虫,伤口红肿、疼痒, 并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要先挤出毒液, 如果身边暂时没有药物,甚至没有食用醋,可在 蜂蛰伤患处用力涂抹柠檬、橙子等水果,酸性越 强的效果越好,酸性不强的也有一定效果。然后 用肥皂水、氨水、烟油、等涂擦伤口,也可用蜗 牛洗净捣净后捣碎涂在伤口上。此外,蒜汁对蜈 蚣咬伤伤有疗效。
三、野外生存取火方法 第一种:古典式钻木取火法
这是被了解得最广泛,但同时也是最困难的一 种方法。首先,找到合适的木材做钻板,干燥的白 杨、柳树等等会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的质地较 软。再找到合适的树枝做钻头,相对较硬一些就可 以,条件不像钻板一般苛刻。然后,把钻板边缘钻 出倒“V”形的小槽。最后,在钻板下放入一个易燃
通常雨水可以直接饮用。下雨时,可用雨 布、塑料布大量收集雨水,也可用空罐头盒、 杯子、钢盔等容器收接雨水。
没有可靠的饮用水又无检验设备时,可以根据 水的色、味、温度、水迹,概略鉴别水质的好坏。 纯净水的在水层浅时无色透明,深时呈浅蓝色。通 常水越清水质越好,水越浑则说明杂质多。尤其有 动物尸体漂浮的水一定不要喝。
的 火绒或者枯树叶,然后双手用力钻动,直到钻出火 来为止。
第二种:双人经典钻木法 其他步骤跟第一种方法相同,不同的是这
次是两个人合作。 一个人用带凹槽的木头盖子把钻轴固定在
钻板上,另一个人用摩擦力较大的绳子或藤条 在钻上缠几圈,然后快速来回拉动。这种双人 合作的效率比第一种强的多。
第三种:火石取火法
(三)利用地物特征判定方位:
是一种补助方法,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 独立树通常南面枝叶茂盛,树皮光滑。树桩上 的年轮线通常是南面稀、北面密。农村的房屋 门窗和庙宇的正门通常朝南开。建筑物、土堆、 田埂、高地的积雪通常是南面融化的快,北面 融化的慢。大岩石、土堆、大树南面草木茂密, 而北则易生青苔。
可食野生植物包括可食的野果、野菜、藻类、 地衣、蘑菇等。对可食野生植物的识别是野外自 下而上知识的主要内容。我国地域广大,适合各 种植物生长,其中能食用的就有2000种左右。
介绍一种最简单的鉴别野生植物有毒无毒的方 法,供紧急情况下使用。通常将采集到植物割开 一个小口,放进一小撮盐,然后仔细观察是否改 变原来的颜色,通常变色的植物不能食用。
水鸟不喝水也能保持长时间远距离飞行,所 以看到水鸟并不意味着周围就有水。昆虫也是 提示水源的好向导,有资料表明,蜜蜂不会把 它们的家建在距离水源超过6500米的地方,而 大多数昆虫会在离水源90米的范围内活动。
(二)获取饮用水的方法 获取饮用水的途径通常有两条:一条是挖
掘地下水,另一种是净化地面水。我们只介绍 一下从地表水获取饮用水的方法。
五、野外生存生理防范之中暑、冻疮、水泡、昏厥
(一)中暑的预防
在大热天野外旅行,体内因热产生的毒素如果 不及时排出体外,就会造成人体中暑现象。中暑 是野外旅行最为常见的疾病。除了带上一些治疗 中暑的药品外,重在预防。长时间在阳光照射的 热天下旅行要安排充分的休息时间,并且要在阴 凉处,同时应当注意行进中的遮阳及降温,可以 用一块湿手巾顶在头上,适当多喝些水,适度敞 开衣服并穿短衣、裤。
二、野外水源的寻找和获得
(一)寻找水源 野外活动中,水的需要必须首先考虑,行进中不
要等水用光了再去找水。 水是往低外流,所以在山谷低地,一般较易找到
水源。在干枯的河床而有绿色职务旺盛生长的地方挖 掘,应该可以发现水源。在高山上寻找水源则应该沿 着岩石裂缝去找。
动物能为寻找水源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导。草食 性的哺乳类动物像羚羊、鹿、牦牛等和谷食性的鸟 类如雀、鸽类不会远离水源而生存,它们早晚都要 饮水,应留意它们的踪迹。鸟类急于解渴时会径自 低飞,饮足水后则会停在附近跳来跳去。
一般清洁的水是无味的,而被污染的水则时 常带有一些异味。地面水的水温,因气温变 化而变化,浅层地下受气温影响较小,深层 地下水水温低而恒定。
在野外最好不要饮用从杂草中流出的水,而以 从断崖或岩石中流出的清水为佳。饮用河流或 湖泊中的水时,可在离水边1-2米的沙地上挖 个小坑,坑里渗出的水较之直接从河湖中提取 的水清洁。
野外生存与自救
第一节 野外采捕食物和取水及生火方法
一、采捕食物的方法 野外生存获取食物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
是猎捕野生动物,另一种是采集野生植物。 简单介绍一下可食用昆虫和可食野地生植物
的种类、食用方法。
常见的可食昆虫有,蝗虫;浸酱油烤着吃,煮或 炒也可以;螳螂:去翅后烤或炒,煮也可以;蜻 蜓:干炸后可食:蝉:生吃或干炸,幼虫也可食; 蜈蚣:干炸,但味道不佳;天牛:幼虫可生食或 烤;蚂蚁:炒食,味道好;蜘蛛:除去脚烤食; 白蚁:可生食或炒食;松毛虫:烤食。
二、复杂地形行进方法 在山地迷失方向后,应先登高远望,判断应
该向什么方向走。通常应朝地势低的方向走,这 样容易碰到水源、顺河而行最为保险,这一点在 森林中尤中为重要。因为道路、居民点常常是滨 水临河而筑的。
在山地行进,为避免迷失方向,节省体力,提 高行进速度,应力求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 路不走小路,如没有道路,可选择在纵向的山 梁、山脊、山腰、河流小溪边缘,以及树高林 稀、空隙大、草丛低疏的地形上行进。要力求 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