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网络青年的“颓废”与亚文化的风格转向——基于网络“丧文化”的研究
网络青年的“颓废”与亚文化的风格转向——基于网络“丧文化”的研究
化 ”的风格研 究来揭 示新媒介时代青年亚文化 的风格 转向与
关键词 :丧文化 网络亚文化 文化 研究 符 号 实践意义。
袁 征
一 、 青年 “丧文化”的溯源
追溯 青年亚 文化 的发 展历史不难 发 现 ,无论 是2O世纪
60年代西 方的嬉皮 士运动 ,70年代 英国 的朋 克音 乐,还 是
创、游戏心态、商业塑行等新 的风格 转向,弱化 甚至消解 了传 礼活 动所 包含 的社 会与文化意 味。赫伯 迪格在 《亚文化 :风
统亚文化理论倡导的 “抵 抗”和 “收编”。新媒体 时代 的青年亚 格 的意义》中明确提 出亚文化 的颠 覆意义通过 “风格 ”体 现 ,
文化 与主流文化并非二元 对立的关系,而是在与主流文化 的交 即文化认 同与社会定 位得 以协 商与表达 的手段。川所 以,亚
目前 ,学 术 界还 没有 对 “丧 文化 ”做 出 一 个 普 遍 的定 义 ,
续 欺 骗 你 。” “努 力 不 一 定 能 成 功 ,可 不 努 力 会 很 轻 松 哦 ”之 对 于 这 种 处 在 发 展 、流 变 中 的亚 文化 形 式 似 乎 也 很 难 圈定 一
类的 “毒 鸡汤 ”仍在 网络 中流 行,网络空 间中长 期盛 行 着一 个准确 的定义。从 网络亚 文化具 有的 “群体 属性”、“态 度属
小酒馆 ”等 品牌再 次掀起 “丧”高潮。以 “小确丧”“葛优躺 ” 自我解 嘲的文化形式,是青年亚文化在网络时代 的一种 新形
为代 表 的 “丧 文化 ”的 产 生 和 流 行 反 映 了当 前 青 年 面 对 生 活 式 。
2。18年第2期(总第162期) I东南传播 ●
二、青年 “丧文化”的符号风格
考上 大学时的意气风 发,到毕业 工作后在北京谋 生的狼狈困
德 国 哲 学 家 卡 西 尔 认 为 人 是 “符 号 的 动 物 ”, 人 在 创 窘,引起了很多青年人 的共鸣。无独有偶 ,10月27日,由复旦
造 和 使 用 符 号 过 程 中 实 现 了 “主 体 性 ”,形 成 了 文化 。青 年 学生运 营的公众号 “旦事记”发布的一篇题为 《我上了985、
股 颓废、消极 的自嘲情 绪,一大批承 受着各种社 会压 力的年 性”、“新媒 介属性 ”三个内涵出发, ‘丧 文化 ”可 以认 定为
轻 人不约而 同地给 自己贴上了 “丧 ”的标签。各公司和品牌也 以90后 为 主 的 青 年 群 体 在 网络 空 间 中 通 过 图 片、文 字、视
紧跟 热 点营销 ,先后出现了 “丧茶 ”“没希望 酸奶 ”“爱无能 频等 多媒体符 号,营造 出的一种 集体 消极、颓 废、自我否定、
吐槽神 曲 《感 觉身体 被掏 空》直戳 职场 青年痛 点,在网络上 们更方便地在虚 拟世界 中凝 结成强 大合 力,将这种 充满 自嘲
疯狂传播 :2017年过半 ,“我差不多是个废 人了”“假 如今 天 气质的 “丧 文化”发挥到极致 。
生活欺 骗了你 ,不要 悲伤 ,不 要哭 泣,因为明天生 活还 会继
流、协商中逐 渐发 展 ,通过与主 流文化 的协商对话,参 与社会 文化 的 “风格 ”研 究不仅 关注 文化的表 征符号,更 关注 文化
文化 的版 图重构 ,为 了解 当今 时代 的文化 提 供 了多元 的、开 放 的 背后深层 的意 识形态和权 力关系。本文通过 对网络 中 “丧 文
视 角。
中通 过 多媒 体 符 号,营造 出的一 种 集体 消极 、颓废 、自我 否定、 心态。“丧 文化 ”已经称 为一种 新的文化符 号,在青年群 体中
自我 解嘲的文化形式,它是青年亚文化在 网络时代的新形式, 引发 了一 场集 体 大 颓 废 。
反映 出当前青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焦虑情绪和戏虐心态。青年
中利用新 的技术手段创 造性 的表达 自我 ,寻求认同,催生 出 折时往往会产生挫败 和无力感 ,这些情 绪就会通过各种夸张
多种多样 的网络亚文化现 象。2016年 年初,《我 爱我 家》中 的形式表 达 出来 。从之前 的 “屑 丝”“废柴 ”到后来 的 “葛优
的 “葛优 躺”表 情包横 扫网络 ;7月,上海彩虹 室内合唱 团的 躺”“咸 鱼”“××狗 ”,在青年人 掌握 技术权 的网络时代 ,他
系 }{』刖 西
隧 忧 1 擒 决 战
DONGNAN CHUANBO 制推 播
网络 青 年 的 “颓废 ’’与亚文 化 的 风 格 转 向
基 于 网络 “丧 文 化 ” 的研 究
朱 思 良 (暨南大学新 闻与传播 学院 广 东 广 州 510632)
摘 要 :“丧文化 ”是 ̄3,9o后为主的青年群体在 网络 空间 困境 时普 遍存在 的焦 虑情绪和 “无可奈何 不如凑活”的戏 虐
我们生活在一 个媒介化的社会 中,媒介 已经彻 底行塑了 8O年代 日本兴起的 “宅文化”,90年代香港流 行的 “hea”,
我 们 的生 存 和 生 活 方 式 ,现 实 生 活 空 间 与 网络 虚 拟 空 间 日渐 这些标榜 独 立、自我、个性 的青年亚 文化 中都 不同程 度 的渗
交融 ,难 以区分。青年群 体总是新 媒介技术 的积 极研 发者和 透着颓 废的气 息。这些青年人在成年人 主导着 经济、政 治、
热 情 使 用 者 ,他 们 基 于 共 同 的兴 趣 和 价 值 追 求 ,在 虚 拟 空 间 文化 资 本 的社 会 中 时 常 出于 边 缘 地 带 ,他 们 在 碰 到 困难 和 挫
“风 格 ”是 伯 明 翰 学 派 亚 文化 理 论 研 究 的 一 个 关 键 概
“丧文化”的风格符 号主要 包含 了图文表情、网络事件 和商品 念 ,霍尔在《仪式 抵抗一 一 战后英国青年 亚文化》的著作 中,
消费。以 “丧 文化”为代 表 的网络 青年亚 文化 ,表现 出大众共 将 “仪 式”的意义等同于 “风格 ”,即组织化 的象征 活动 与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