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理答演绎课堂精彩
中小学课堂反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观察不同的理答方式,就小学数学课堂常见的理答行为及其问题做初步思考。
标签:智慧理答形象对策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并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氛围之中。
同时,根据课堂反馈,帮助教师及时进行教学调控。
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答不仅是一种教学行为,更重要的还是一种评价行为。
教师精心提问、智慧理答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质量和课堂的效果。
而不当的理答则会泯灭学生的智慧灵感,严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使学生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一、盲目追求人气指数,忽视真实的思维过程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很多教师盲目追求人气指数,一位学生的发言还未结束,一些学生已是迫不及待,边高高地举着手,边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争先恐后想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随便叫起一个,不对则马上叫其他学生救场,但没等救场的学生的发言,就迫不及待地接话。
如:“对呀,说的真好!(其实教师压根就没有听完)谁听明白了?他是怎么说的?(教师自己没听明白)。
审视课堂热闹的背后,这种形式仅仅是走过场。
现象对策:通过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读懂他们的“真实想法”
新课程的课堂具有较大自主性和开放性,因此学生的回答“生成味”比较浓,这些即时生成的信息对教师的后续教学影响较大。
为了更好地调控课堂,数学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对信息做出价值判断,然后采用适当的理答策略。
由于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和内心实际想法不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在倾听过程中没有读懂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很有可能会误解学生,造成对学生的不尊重,也不利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因此,数学教师如果发现学生的回答不是很明确,一定要通过各种手段透过表面的回答,读懂学生的真实想法,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
例如,我校一位教师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出示例题“53-6”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计算,算后教师把学生的各种算法展示出来:①50-6=44,44+3=47;②13-6=7,40+7=47;③10-6=4,43+4=47;④6-3=3,50+,3=53;⑤6-3=3,50-3=47。
教师先让学生对前面三种算法讲述了算理,然后把焦点聚在④⑤两种算法上,让这两位学生吧自己的真实想法充分暴露出来。
教师先提问第④种算法的学生:“你这种算法是怎样想的?”该学生回答道:“因为个位3-6不够减,所以用6-3=3,再与十位上的5合起来就是53。
”教师通过认真倾听这位学生本真想法的叙述,读懂了小学生思维方式和成人的思维习惯的不同,他
们更习惯用比较的方法去想,但这种比较往往是表面上的,甚至是不符合规则的。
为了弄清这位同学的算理,于是教师再问第⑤种算法的学生:“你的想法和前面这位同学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呢?”该生回答道:“我第一步的算法和前面的同学的一样,但我的意思是个位上3比6少3,不够减,要从50里面再借出3就够减了。
所以要从50里去掉3就可以了,而不是两个相加。
”教师再回头问前面那个同学:“你现在明白了吗?”该生信服的点了点头。
二、滥用表扬、,语言单调浮夸
由于有些老师平时不重视对理答知识的积累,理答时动辄就是“很好,真聪明、勇敢点,说错了没关系、真了不起……”这种空洞、单一的评价语言会让学生觉得既夸张,又缺乏新意,例如,一位学生数学日记这样写道:在上“口算除法”一课上,老师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题,我主动站起来汇报。
之后,老师让其他同学对我的想法进行评价。
许多同学都说我的声音响亮,但这样的方法不是很简单。
这时,老师表扬了他们:“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接着老师又让其他同学说自己喜欢的方法,对我的方法并没说什么。
看着老师表扬了他们,对我不闻不问,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刚才的那股高兴劲没有了。
现象对策:表扬要适度,以鼓励为主,要从实际入手。
阿德拉心理学指出: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积极性的第一条法则是赞扬学生的具体行为,而不是人品。
总是被周围的人表扬人品好的学生其做事的动机往往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而是出于想得到别人的认可,长此以往会缺乏做事的干劲。
如:“你真会听,找出了他错的地方;你虽然想错了,但你听的很认真;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很高兴,但请你丢掉粗心,和细心交朋友;你的想法很独特,很有创造性;多好的问题,会思考的人才能提出这样好的问题”等等。
三、不表扬、无反馈,回避否定批评
现在的学校教育中,有的老师总愿意表扬奖励学生,目的是让学生做的更好,但对学生的错误不予反馈,回避否定和批评。
客观及时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答案的正误,否定也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特别是后进学生,教师的模糊理答和无反馈,不利于他们对问题的理解。
实践证明,表扬和批评与学生行为反应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它们构成怎样的关系,还要依据学生对赞扬、奖励的认识与需求而定。
比如,当学生的目标很高时,给不给予赞赏和奖励,他都会努力学习,即奖励对他没有什么作用;当学生认为教师的赞赏和奖励是虚假的、不真实的,则会对他起消极作用;当学生认为教师对他的批评,是为了真心帮助他,则这种批评对他就能起积极作用。
可见,适当的表扬和批评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是必要的,我们的教师不必为尊重和鼓励学生而放弃对学生客观的否定评价的。
现象对策:关注错误,以激励促内省。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
在课堂理答时,我们通常会
遇到学生讲不清楚,讲不完整甚至回答错误的时候,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我们该如何让学生面对错误,同时又有所收获呢?首先要从学习态度上肯定发言的学生,请他们体面地坐下来,然后再根据学生的错误类型采取积极的矫正理答。
如:我在教学“平均数”时,屏幕出示:小刚有25元钱,小珍有18元钱,小美有20元钱,小兰有9元钱。
不计算,请估算评价有多少钱?
生:25元。
生:21元。
……
师:我把你们估计的结果都记录在黑板上。
(25、21、9、18)
师:看这四个数字,你们觉得哪些答案肯定是错的,为什么?
生:25肯定是错的。
25是最多的,他还要补给那些少的,平均数肯定比25少。
生:9肯定是错的。
最少的那个人有9元,加上别人给他的,肯定比9多。
师:你们借助移多补少的经验猜测平均数,很有道理!那平均数应该在什么范围内呢?
生:比最大的那个小。
比最小的那个要大。
师:你们觉得平均数可能是几?
生:我猜是20,他在中间。
师:刚才哪些同学估计出25元、9元的?现在,你们对平均数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从以上的教学片段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关注错误,进行有效补充,以激励促内省。
不仅可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还可以开拓学生思路,提升数学思维。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课堂理答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
作为一线教师,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沉淀,才能让智慧理答演绎課堂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