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第13课辛亥革命
(1)政体形式 (1)政体形式: 政体形式: 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责任内阁制 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2)限定 参议院有权弹劾临时大总统; 限定: (2)限定:参议院有权弹劾临时大总统; 最高法院有权审判临时大总统; 最高法院有权审判临时大总统; 临时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总理副署 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共和制度
2、进步性:(性质,三个方面)
(1)政治上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 ①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②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2)经济上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思想上 国庆时相对的伟人像 民主共和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民主共和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爆发:武昌起义 爆发: 1911.10.10) (1911.10.10)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 1911年武昌起义 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为推 翻清王朝、 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一系列的 努力。 努力。
要点回顾
1、近代以来,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 近代以来,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八国联军侵华前, 2、八国联军侵华前,先进国人进行了哪些 抗争?结果怎样?有何启示?(结合太平 抗争?结果怎样?有何启示?(结合太平 ?( 天国的启示) 天国的启示)
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 结果:都失败,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都没有没有完成 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化程度,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启示: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革命需要先 进阶级的领导。
大
中华民国成立
总 统
时间:1912年1月1日 时间:1912年 誓 定都: 定都:南京 词 临时大总统: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旗: 国旗:五色旗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1912年为 纪元,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 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民国元年。 民国元年。
材料:20世纪初 民族资本主义…… 世纪初, 材料: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 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1901年至 1901年至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 年至1911年 320多 资本总额1 多元, 有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多元,是以 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 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 ——人教版 中国近现代史》 上册)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人教版《
第13课 辛亥革命 13课
从刚才的分析和所学知识,我们知道,辛亥革命 爆发的时代背景是?要完成的任务是? 时代背景:《辛丑条约》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改变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探究
面对这样的民族危机,以孙中山为代表 的资产阶级发动了辛亥革命,同学们结 合课本62页-63页,提取辛亥革命发动 的条件及有利时机。(5分钟)
1905月年 月 月年8月 月年 A、时间: 时间: 日本东京 地点: B、地点: 成员组成: 兴中会、华兴会、 C、成员组成: 兴中会、华兴会、 光复会成员
同盟会的建立及意义
D、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驱除鞑虏, (指导思想)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 E 、 主 要 领 导 孙中山、黄兴 人: 民报》 《民报》 机关刊物: F、机关刊物: 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性质: G、性质: 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一步发展。 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一步发展。 意义: H、意义:
本 课 小 结
★
★
三、评价: 1、局限性: 评价: 、局限性: 两个没有) 性质) (性质) (两个没有)
2、进步性: 、进步性: 三个方面) (三个方面)
★
课下任务
1、先把基础知识要点全部记牢; 2、记牢之后,尽可能多的做优化学习上的习 题(58页4、5、7不做,其他有根有据的做 好。) 3、预习14课: (1)先一句句提取课本,给课本加上提示语, 形成自己的主干脉络,理顺事件的来龙去 脉。 (2)理完之后,对照优化上的知识梳理,完 善自己的框架,并把知识梳理填完。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步性(性质,三个方面)
(1)政治上 20世纪以来的第一次伟大巨变。 世纪以来的第一次伟大巨变。 世纪以来的第一次伟大巨变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 ①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两大成果 核心) (核心)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②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 (2)经济上 封建制度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发展创造了条件
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临时大 总统,负其责任。 总统,负其责任。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以上材料摘自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以上材料摘自《 ——以上材料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 (1912年3月11日颁布) 11日颁布 日颁布) 请回答: 请回答: (1)《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哪种政体形式? (1)《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哪种政体形式? 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 《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 (2)《临时约法》对临时大总统的权力作了哪些限定?其 (2)《临时约法》对临时大总统的权力作了哪些限定? 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4、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
5、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 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 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 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 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 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得 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 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 决弹劾之。 决弹劾之。 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 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 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 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 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 1、时代背景;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
2、革命条件(各方面); 3、有利时机 二、辛亥革命爆发的经过 1、爆发; 2 2、高潮:(两大事件) 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 。(1912年元旦) ⑴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 变局和创举(历史巨变)。 变局和创举(历史巨变)。 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⑵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 《 年 月 性质、内容(每个条款的意义)和意义。 性质、内容(每个条款的意义)和意义。 结局: 失败原因(根本)、局限性、 3、结局: 失败原因(根本)、局限性、启示 )、局限性
【提示:革命需要的实力是怎样具备的? (这包括:经济实力、阶级实力、思想动员、 组织实力、军事实力等)。 革命发动需要的有利时机(指革命导火索)】
一、爆发背景: 爆发背景: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时代背景: 辛丑条约》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进一步加深 2、革命条件: 革命条件: (1)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指导思想) 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指导思想) 同盟会的成立 (4)组织基础: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组织基础: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5)军事基础: 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军事基础: 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3、有利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有利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辛亥革命的经过
1、革命爆发( 1911.10.10 ) 革命爆发( 2、高潮(成果) 高潮(成果) ⑴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 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 年元旦 变局和创举(历史巨变)。(推翻,建立) 变局和创举(历史巨变)。(推翻,建立) )。(推翻 年 月 ⑵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 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内容(每个条款的意义)和意义。 性质、内容(每个条款的意义)和意义。 3、结局: 失败原因、局限性、启示 结局: 失败原因、局限性、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 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3)思想上 民主共和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民主共和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