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文献综述刘炎鸽,刘珍洁,林雪花,秋国源绪论摘要:随着21世纪新型教育法的出现,出现新课程研究,旨在丰富课堂教育,加强学生参与性和课堂提问的积极性。
本文通过对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对老师的态度,旨在解决英语课堂出现的问题,从而改善教育,加强提问。
在梳理上述研究成果的同时,从理论上把零散的研究成果系统化,从实践上拓宽研究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英语课堂、学生积极性、鼓励刺激引言:在研究英语课堂教学中发现, 有时在教师提问之后, 原本期待学生能够积极响应的课堂却出现尴尬的沉默, 或者发言者寥寥, 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 如何能够做到一问百应,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已成为众多英语教师关注的话题。
我们认为,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 教师只有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 优化课堂的提问方式, 讲究课堂提问艺术,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查阅,结合过期报刊杂志,研究现当代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发现通过改善英语课堂提问策略,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丰富课堂的目的。
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的推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最具活力的话题。
为适应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把学生从枯燥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就有必要建立一种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提问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课堂提问过程, 包括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置境阶段。
教师用指令性语言设置问题情景, 由讲解转入提问, 使学生在心理上对问题有所准备。
第二阶段, 置疑阶段。
教师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后, 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 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结合教学经验再要求学生回答。
第三阶段, 诱发阶段。
如果学生对所提问题一时回答不出来, 教师要以适当的方法鼓励、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思索, 找出比较满意的答案。
第四阶段, 评核阶段。
教师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答案。
包括: 检查学生的答案, 估测其他学生是否听懂答案; 重复学生回答的要点, 对学生所答内容加以评论; 依据学生的答案联系其它相关材料, 引导学生回答相关的其他问题或追问其中某一要点, 即进行延伸和追问; 更正学生的回答, 就学生的答案提出新见解、补充新信息; 以不同的词句, 强调学生的观点和例证。
二、课堂教学提问的作用1.能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 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定理或专题上。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去追忆、联想, 并进行创造性思维, 从而获得新知识。
3.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索、回答,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提问可以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不断调整教学程序, 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激励他们提出问题, 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三、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艺术第一, 提问设计要适时、适量、适度。
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教学内容, 适时地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 提问设计要力求少而精, 问题能切入教学重点、难点, 教师要尽量避免平庸、繁琐的“满堂问”。
第二, 提问设计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引导学生去积极探求真理,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创新见解,放手让学生直接参与问题的设计。
如: 以学习《展望未来》第 3 册第3 单元Borders 为例,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笔者把全班分成4 个小组, 分别负责文章四个段落的精读和学习, 然后就其对本段落的理解向其他同学提问。
让学生自己参与提问, 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这种方式, 课堂的气氛非常热烈, 学生把平时看起来深奥难懂的一篇阅读课上得津津有味。
第三, 提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 将问题集中在教材内容的关键点上, 以利于突出重点和难点。
同时,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连串问题, 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
这种“问题链”具有较大的信息容量, 可以很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 打通学生的学习思路。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复习课, 比如让学生根据一些问题提示来复述文章。
第四, 问题要有启发性。
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与发展规律的思考题, 为学生提供思考机会,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要创设问题情境;二是要揭示矛盾, 引起思索; 三是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 以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五, 提问要与恰当的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提问应能给学生安全感, 让学生相信即使自己的回答不太恰当, 也不会受到教师的羞辱与嘲笑。
相反, 会得到教师的尊重。
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回答是正确的, 绝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能对自己的回答给予明确的评价。
获得成就感是每位学习者的心理需求, 合理的赞扬可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 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问答活动。
而指责则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扼杀他们的学习动机。
事实表明, 经常挨批评的学生的成绩远远低于其他学生。
对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予鼓励, 引导他们作出正确回答。
第六, 设计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预见性和灵活性。
教师的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和吸引力, 使学生在思索答案时觉得有趣; 教师要着眼于课文巧妙的艺术构思来设计提问, 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进行问题设计时要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 要能敏锐地捕捉并及时纠正学生在答复时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及思想方法上的缺陷。
此外, 教师的提问设计要灵活运用讲、练、读、议等多种环节, 使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提问的时机把握1.课前提问。
在上课之前, 教师要设法让学生作好准备并提出一些预测性的问题, 利用各种媒体或手段去获取相关知识的例子。
2.课堂提问。
在课堂上, 教师宜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融合在一起, 设计出学生感兴趣并且能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
只有这样, 教师的提问才不至于枯燥、单调, 才能使学生言之有物, 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
如: 在《展望未来》第3 册第一单元教学时, 笔者让学生以如下的话题为主题讨论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If possible,of the famous people, such as Bill Gates, Michael Jordon,President Hu Jintao, whose pattern of life do you wish tohave?3.对课文的提问。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 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的原则。
问题设计要体现出知识的严密性、条理性, 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 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以《展望未来》第3 册第5 单元的教学为例, 教师可以参考如下的设计: 先以“Where do you often go to buyhousehold things?”来导入课文, 在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回答这些问题之后, 教师针对课文提问: “Why are somesupermarkets more successful than others?”让学生速读一遍课文并作出回答之后, 教师再问: “What are the secrets ofsupermarket success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然后, 让学生精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4.教师应将提问与控制课堂纪律有效地结合起来。
对于课堂上的一些违纪现象, 教师要在不伤害违纪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 适时地通过提问, 起到既提醒了违纪同学, 又维护课堂纪律的作用。
如有学生课堂上睡觉, 教师可先问其他学生: “Is he sleeping?”同时将该生轻轻摇醒,示意被问学生答: “No, he isn’t .”然后问该生: “What’swrong with you?”该生可能会回答: “I am not feeling well.”教师再对全班讲: “What’s wrong with him?”学生们齐答:“He is not feeling well.”在此情景下, 教学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课后提问。
这种情况通常以师生见面时互相寒暄的方式来完成, 它不但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增强教师的亲和力, 还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如,教师可以经常使用口头表达语( 如: “What’sthe weather liketoday?”“Did you have a good rest last night?”等) 。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提问策略, 设计出高质量的课堂提问, 是每个英语教师都应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讲究课堂提问技巧, 因人而异地设计课堂提问。
同时, 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提问设计时, 要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 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做到既备教材、教法, 又要备学生, 提出集趣味性、针对性、启发性于一体的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
根据本校学生生源实际,设计具有科学性的、创造性的课堂提问,营造轻松和谐地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现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改革。
参考文献:1.《英语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刘培芳.英语课堂提问与答问策略[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4, (1).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4.王媛.提问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