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课程是小学生的艺术色彩启蒙教育项目,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认识色彩、分辨色彩,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以水调和多样的色彩,创作简单的绘画作品。
不论是什么类型的绘画,掌握素描和选择色彩的基本功是最基础的。
小学生的素描能力和色彩分辨能力往往不足,因此创作作品往往缺乏表现力,教师应该反思这方面的教学工作,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观察,加深学生对水彩画的认识
要想让学生创作出一张富有表现力的水彩画,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对于色彩的理解。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一些物体固有颜色的观察,如,太阳是红色的,月亮是黄色的,等等,丰富对于色彩的认知。
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光照下、不同空间内的多样物体的颜色变化,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色彩变化的概念,形成正确的色彩变化认知。
当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与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展开不同的教学。
如,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教师应该让他们选择自己想要的色彩和绘画工具进行创作,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创作出他们脑海中的水彩画。
为了使构图更加完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临摹一些简单的图像,把临摹的物体在画纸上“放大”。
对于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其应该学习一些基本的色彩知识,如三原色,为了得到其他的基本色,可以将这三种原色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让学生自己尝试可以使其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除了色彩知识以外,教师还要教给中年级学生一定的基础绘画技巧,如平涂等。
而面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学习更有技巧性的填涂方法,如分布着色;让学生学习水彩画的不同方法,如干画法、湿画法;从单色到间色,直至让学生学习用复色进行创作。
二、加强训练,锻炼学生的水彩画技能
首先,教师要锻炼学生对于水的运用。
在水彩画中,掌握运用水分的技巧是掌握绘画技艺的关键,是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基础。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绘画思路:在创作过程中先用铅笔勾勒出物体的大致轮廓,用干净的水在画纸上描绘一遍,之后就可以上色了。
教师要着重强调对水分掌控的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水滴在画纸上的流动、渗透、蒸发等,要一步一步地让学生感受这三种变化及其在画纸上产生的不同效果。
在学生掌握了基础之后,教师就可以让他们学习将水与颜色叠加,根据创作时环境的干湿度和所用画纸的吸水能力把握水的比例,让学生多加练习,纠正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不合理的方法,并比较多样的绘画效果,让学生了解不同技巧可得到的效果。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注意色彩的科学利用。
在上色之前必须进行调色,调色时一定要让水充分渗透在颜料中,搅匀后再使用;在上色阶段要按照步骤,由浅入深,根据填涂色块的大小控制颜料多少;换颜色时,必须确保笔刷是干净的,不会对其他颜色造成污染。
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巧妙掌握画笔的运用。
在绘画过程中,要想体现更生动的绘画效果,学生必须追求不同用笔技巧的表现力,用一支笔展现出不同质感、不同动态、不同节奏甚至不同气氛的画面,针对按、扫、点、提等不同笔法展开探索、练习。
三、关注范作,培养学生对水彩画的欣赏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一些水彩画范作,在讲解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说说在这幅画中创作者运用的色彩和主要画法,让学生了解水彩画能够体现出的样式及其特点,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确保水彩画色彩鲜亮的方法,即不过多地调色、填涂。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范画技法和已掌握的绘画技巧,创作一幅相关题材的作品。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品时,要好好利用改画的环节,首先让学生说出画面中不满意的地方,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经验帮助学生完善。
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思路为学生提出建议。
如果学生不能利用掌握的技巧获得自己想要的效果,教师可以在课下对学生进行辅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总之,小学生创作的水彩画既具有美术作品的共同性,也具有其他美术作品无可比拟的独特艺术魅力。
教师应该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经验,总结教学规律,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迎合当今小学生对于水彩画创作的要求,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教科院附属杨庙小学)
编辑杨婷
小学美术课中的水彩画教学反思
□许燕
摘要:小学生创作的水彩画既具有美术作品的共同性,也具有其他美术作品无可比拟的独特艺术魅力。
小学生的绘画技能和色彩分辨能力往往不高,因此创作的水彩作品往往缺乏表现力。
教师应该反思这方面的教学工作,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迎合当今小学生对于水彩画学习的要求,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水彩画教学反思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