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港口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情况汇报材料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1月,是以原连云港港务局企业职能组建的国有独资大型企业。
现有注册资本45亿元、资产规模183亿元、净资产75亿元,下辖全资子公司10多家,组建合资合作企业20多家,并整合形成装卸仓储、物流保税、港航建设、临港工业等板块,营业创收、发展实力快速增长,位列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十一五”连云港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5亿吨,其中,外贸吞吐量2.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300万TEU,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6.7%、13.4%和31.8%,为“十五”总量的2.5倍、2.2倍和5.7倍。
2010年度相继入选“中国先进物流企业”、“中国物流百强企业”。
一、连云港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现状连云港港之所以在最近几年出现爆发式增长,离不开港七十八年积淀下来的吃苦耐劳、爱港如家、勇于拼搏的精神文化,它是万名海港工人“建设东方大港、构筑和谐家园”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在继承港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连云港港口集团从2007年起全面启动了具有港口特色和较高品味的企业文化建设,制定了“一年全面起步,两年升华发展,三年形成特色”的“三步走”战略,初步实现了“员工高素质、管理高境界、效益高水平、文化高品位”目标。
(一)实施企业形象工程,以文化塑造形象力。
坚持以“开放型、创新型、科技型、学习型港口”为创建理念,系统地对港口集团进行CIS设计,提炼了包括企业精神、共同愿景等14条核心理念和应用理念;制定了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党员干部行为规范、员工日常礼仪;确定了港歌、港徽及标准色、标准字等视觉要素,使得企业标识、干部员工着装到经常使用的物品,从构建物、设备、工艺流程到每个作业场所都体现出了港口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
(二)实施培训教育工程,以文化启动学习力。
结合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提倡“走出港口看港口、跳出连云港看连云港”,联系整体、未来、周边及外来因素,系统思考创建工作;系统运用5S管理、VI标识管理、定置、流程再造等管理方法,构造创建的基础结构;围绕建设东方大港宏伟蓝图,系统推进集团、基层、班组深度会谈、专家会诊,整合创建方法与工具。
在内容安排上,坚持规范、实效、诚实、系统、共享、超越原则,抓好与现代管理、文化建设、流程再造、港情教育、选树典型、提升基础等六个管理结合,以技术比武、内部培训、外出深造为主要形式,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强化了组织的创造力。
(三)实施典型示范工程,以文化凝聚内动力。
包括深入挖掘先进典型,集团组织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把发生在身边的一个个感人故事整理出来,总结、提炼出每一个故事中所蕴含的企业精神和先进文化特质。
近年来我们先后推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十七大代表唐艳,交通运输部、江苏省科技英才高兆福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广泛宣扬先进典型,集团利用各种媒体,先后组织开展了“年度企业文化人物”、“形象大使”、“新风家庭”、“百佳明星”等评选活动,形成人人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特别是年度“企业文化人物”评选以及“企业文化示范点”争创活动,无形中使先进典型走进了员工、影响了员工、带动了员工。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举办研讨、交流、观摩等形式宣传推广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的做法,达到了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整体联动的效果。
(四)实施制度建设工程,以文化激活创新力。
按照“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形成闭环管理”的要求,把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与企业规划、年度计划合并编制,并列入年度经营承包责任制,使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工作一样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之中。
同时,把企业文化建设贯穿于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管理的全过程,修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流程、操作规程、工作职责、行为规范等,以有效的制度创新推动了经营机制转换,强化了效能建设;建立健全协同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
(五)实施职工文化工程,以文化彰显向心力。
全力保障员工切身利益,包括兑现“稳定岗位、不减薪酬、发放及时”承诺;高度重视员工健康体检,成立困难帮扶中心,改善员工乘车条件;丰富员工文体活动,启动员工文化建设,关爱弱势群体生活,加强企业民主管理,以及开展“两节”送温暖、“五一”关爱劳模、金秋助学以及对一线员工“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等活动,切实将关怀送到员工心坎,从而保证了员工队伍的和谐稳定和港口生产的顺利进行。
唯物辩证法指出,精神的东西来源于物质世界,它又将成为物质世界发展的强大动力。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共同认知的精神产品,只有结合生产实践落到实处,才能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只有企业切实发展了,建设企业文化的方向、路径才是有效的。
近几年连云港港口呈现出超常发展的态势,切实得益于以企业文化建设引领企业发展,用企业文化凝聚人、激励人、发展人,推动了企业与个人在和谐统一中向“建设东方大港、构筑和谐家园”的愿景不断跨越,由此港口集团先后获得改革开放30年“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中国企业文明示范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江苏省企业文化先进单位”、“中国人本管理十佳单位”等荣誉。
二、连云港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保持企业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源泉。
从当前港口集团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看,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先进单位相比,还存在着许多待完善和改进的问题。
(一)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尽管集团领导十分重视港口企业文化的创建工作,多次召开企业文化建设专题会议,但在实际推进工作中,一些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未将其整合到企业战略中,作为一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
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是“误虚”的工作,不像技术保障、生产业务等管理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认为钱不应该花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上面,直接造成企业文化建设很多项目无法启动。
基于此种认知,部分基层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往往进局限于做一些宣传报道活动和员工的文娱活动,而忽视了企业文化中最本质的部分,即企业理念和行为方式的确立与推广。
这也不难理解港口年年讲安全质量,但为何安全质量问题还是层出不穷?生产操作标准化进行了大量宣传推广,但真正有效执行有多少?许多单位一直强调完善制度,实行制度化管理,但实际有多少管理制度是能够有效实施?…….归根结底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人员责任心,在于企业文化上面。
而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加强企业文化战略性投资,强势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而逐步减少和避免,但目前包括港口和基层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投入支出相对较少。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挖掘不够深入,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品牌支撑。
企业文化能够产生凝聚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的独特性。
当然,优秀的企业文化在许多方面具有共性,但更突出的是它的独到之处,是它所代表的企业独有的特征。
连云港港口集团作为我市港口形象(C.I)唯一的代表,企业形象设计中常见的是“连云港港人”和“连云港港精神”的宣传,即“港口”与“港口企业”划上了等号,集团内部的基层单位类同于工厂内的车间,个性化特征不明显。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很多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过于狭义,认为只是一些文娱、体育活动,把企业的文娱体育活动开展好了,就是建立了企业文化;有的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完全等同;有的则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等等,这些都是偏离企业文化的本质。
随着港口扩大开放和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不少沿海港务集团已经形成了不同投资主体的多个港口企业,即使只有一个港务集团,但港口运输市场发展进程中也必然会要求其派生出多个不同投资主体的港口企业。
在激烈的港航市场竞争中,各港口企业必然会千方百计和塑造区别于其他港口企业的形象、精神、标识等等;同时,必然会大力培育自身的文化品牌以赢得相对的竞争优势。
因此,对于港口集团来说,塑造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的港口企业文化,培育生命力强的港口品牌文化势在必行。
(三)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来做,缺少统一战略性规划管理。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服务企业的经营活动,如何将企业的文化力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企业的经营治理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目前,除了港口集团层面进行了三年或五年的规划建设之外,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的随意性较强,缺乏全面完备的策划方案和具体可行的长远规划。
此外,由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是一个涉及内容多、覆盖面广并带有战略意义的庞大系统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工作量大、专业性强,需要完成企业文化的调查、总结、提炼、表达、宣传、培育、落实、改进、交流、学习与创新等一系列的塑造与转化工作。
相对于维护集团企业文化的统一性和系统规范的建设流程要求,目前,连云港港除了集团机关、港口股份成立了专门的企业文化机构,基层单位专职从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人员几乎为零,大多基本由党委工作人员兼职开展,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人员力量单薄,难以贯彻始终。
(四)企业文化管理和建设的各项工作未形成强大合力。
企业文化建设牵涉面广,需要港口集团相关职能部门的统筹引领,需要港口基层单位的主动推进,更需要单位中每一个员工的积极参与。
但在实践中,存在诸多模糊“误区”。
一是责任主体的模糊。
目前,港口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职能部门设置在宣传部,负责港口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统筹推进工作。
从横向职能关系方面,不少许多职能部门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宣传部门的事情,只要宣传部门进行足够的宣传即可了,实际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应该是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涉及到组织部、发展部、人力资源部、安全技术部、生产业务部、纪委、工会以及团委等多个部门;从纵向垂直管理方面,不少基层单位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集团的事情,只要按照集团的统一部署就可以了,或者更有甚者认为“企业小不需要企业文化”。
殊不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从上到下”、“由下而上”的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二是建设内容的模糊。
即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内涵的认识过于简单化、浅显化。
不少单位的管理人员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般的娱活动,把成立阅览室、文化室或者组织歌唱比赛、体育竞赛、郊游等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或者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片面地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政工的事,是企业党委的事,甚至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已经过时,主张用企业文化建设来替代思想政治工作。
三是建设长期性的模糊。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企业文化被干部员工接受并认真践行的过程,是从实践到理论、理论到实践的渐进深化过程,因此港口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它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
但在实际管理中,不少基层单位对港口七十八年的文化积淀持有怀疑态度,片面强调“与时俱进”;或者付出了一定的努力,提出了一定的企业理念,但往往注重个体活动,“一阵风”式就过去了,并未加以提炼、升华、固化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