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自然垄断
(4)整体多元化经营战略,也称混合式多元化经营战略 指企业向与原产品、技术、市场无关的经营范围扩展。如 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电讯,后扩展经营旅 馆业。整体多元化经营需要充足的资金和其它资源,故为 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所采用。 例如,由广州白云山制药厂为核心发展起来的白云山集团 公司,在生产原药品的同时,实行多种类型组合的多元化 经营。该公司下设医药供销公司和化学原料分厂,实行前 向、后向多元化经营;下设中药分厂,实行水平多元化经 营;下设兽药厂,实行同心多元化经营;还设有汽车修配 服务中心、建筑装修工程公司、文化体育发展公司、彩印 厂、酒家等实行整体跨行业多角经营。
P D1 D2
D3 MC AC
0 Q1 Q2 Q3
Q
(3)需求曲线为D3,产量为Q3,此
时平均成本处于上升阶段,边际成 本大于平均成本,企业盈利,边际
P D1 D2
D3 MC AC
成本定价的矛盾不存在,此种情况
为弱自然垄断第二种情形。 在此种情形下,边际成本定价
原则使企业盈利,并且实现了社会
福利最大化,因此会吸引潜在的竞 争者进入市场。
Q
成本定价,这样既保证了企业利益
,又将潜在竞争者拒之门外
在强自然垄断下,由于价格低于平均成本,市场上只有一家
垄断企业提供满足市场所需全部产品,该企业规模报酬递增,规模经 济和范围经济效益显著,存在巨大的沉没成本,这种情况下不会发生
潜在的竞争者进入,任何一个进入者的进入都是低效的,原因如下:
①要投入无法收回的巨大沉没成本 ②达不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要求而导致生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
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 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只要把两种或更多 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 在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意味着单个企业生产数量为Q1和Q2的另一种
(3)垂直多元化经营战略(Vertical diversification) ,也称为纵向多元化经营战略。它又分为前向一体化经营 战略(Forward diversification)和后向一体化经营战 略(Backward diversification)。前向一体化多角经营 ,是指原料工业向加工工业发展,制造工业向流通领域发 展,如钢铁厂设金属家具厂和钢窗厂等。后向一体化多角 经营,指加工工业向原料工业或零部件、元器件工业扩展 ,如钢铁厂投资于钢矿采掘业等。 垂直多元化经营的特点,是原产品与新产品的基本用途不 同,但它们之间有密切的产品加工阶段关联性或生产与流 通关联性。一般而言,后向一体化多角经营可保证原材料 、零配件供应,风险较小;前向一体化多角经营往往在新 的市场遇到激烈竞争,但原料或商品货源有保障。
自然垄断理论
自然垄断的基本特征
1、传统理解
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
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 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传统经济学理论定义的自然垄断是指:由于生产技术 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平均成本(AC)随着产量的增加 而递减,最小的有效规模要求只有一个企业生产。垄断是 自然形成的,这种垄断的最大特点是平均成本递减。
由传统理解看管制的必要性:
1、竞争矛盾:平均成本递减,自由竞争会带来低效率。因此,将某种产品 的全部生产交给一家垄断企业来生产,对全社会的总成本最小。但对于应该 由哪家企业来垄断生产,传统经济理论认为需要对市场的进入进行管制,只 允许一家企业从事生产,其他厂商不得进入。 2、定价矛盾:根据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使社会福利最大的价格是需求与边际成本相等时 的价格。由于自然垄断企业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 本,若按边际成本定价,则企业的总收入必然小 于总成本,从而导致企业亏损无法继续经营。但 如果任由企业自由定价,虽然可以避免亏损,却 会出现垄断者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为代价换取垄断 利润的现象。因此需要政府进行价格管制。
P P* b
a
AC MC D
0
Q*
单一产品情况下,规模经济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而不 是必要条件。递减的平均成本意味着成本的弱增性,但弱增 性不一定意味着平均成本的下降。如果一个单一产品企业的 成本函数是弱增的,即使他有不断上升的平均成本,它仍然 是一家自然垄断企业,意味着由一家企业生产全部产品时的 成本比风别由两家企业生产时的成本低。 根据弱增性可以将自然垄断定义为:如果由一个企业生
好处
(1)分散风险,提高经营安全性。 商业循环的起伏、市场行情的变化、竞争局势的演变,都直接影响企 业的生存和发展。例如,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仅限于一类产品或集 中于某个行业,则风险性大。所以,一些企业采用了多元化经营。如 ,生产耐用消费品的企业兼营收益较稳定的食品加工业,以分散风险 、增强适应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
马歇尔冲突的消失
国家 美国 年份 1929-1957 1948-1969 西欧 日本 1950-1962 1953-1971 经济增长率 0.34% 0.4% 0.93% 1.94%
规模经济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生产技术 生产经营 一个产业中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越大,规模经济效应 就越显著。
时间长,行程进入壁垒。
企业是否有承受力:使新进者的利润为负,原垄断者的利润为非 负的价格为有承受力的价格。
垄断的类型 强自然垄断
进入有障碍
管制,使价格高 于边际成本以消 除企业亏损,同 时避免垄断价格
进入无障碍 有承受力
不管制,借助潜在竞 争者进入的威胁,迫 使垄断者制定盈亏相 抵的价格
无承受力
管制:(1)使价格 高于边际成本以消除 企业亏损,同时避免 垄断价格;(2)不 允许潜在竞争者进入 市场 管制:(1)使价格 等于边际成本,允许 企业盈利;(2)不 允许潜在竞争者进入 市场
产品比专业企业定量分别生产这些产品更便宜。
概括地说,在多产品产出的例子中,自然垄断的定义是
成本函数必须具有弱增性。成本的弱增性仅仅意味着所有产 出的综合产量由单个企业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即使没有规模 经济的作用,即使平均成本上升,但只要单一企业供应整个 市场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的成本之和,由单一企业 垄断市场的社会成本仍然最小,该产业就是自然垄断产业。
弱自然垄断
管制,使价格等 于边际成本,允 许企业盈利
不管制,借助潜在竞 争者进入的威胁,迫 使垄断者制定盈亏相 抵的价格
上述“弹性规制”理论大大丰富了各种情况下管制的 策略。其最大特点是:
(1)弱自然垄断解决了定价矛盾,边际成本价格同时
保证社会福利最大化和企业赢利;
(2)企业的承受力保证垄断企业不被潜在竞争者挤出 市场,因此,可以用潜在竞争代行政府的管制职能。
0 Q1 Q2 Q3
当弱自然垄断中需求曲线进一
步向右移动时,这时边际成本和 平均成本的差距拉大,垄断企业
D3 D1 D2 MC AC
的利润扩大,如果市场上仍然只
存在一个垄断企业,则会成为一 般意义的低效率垄断,社会不仅 要承担低效率垄断造成的福利损 失,还要支付管制成本。在这种 情况下,适当放松管制,引入竞 争应该是政府的合理选择。
市场,并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此时的自然垄断认为是不可持续的。
3、对自然垄断管制范围的界定
综合考察自然垄断的强弱和可持续性之后,对自然垄断产业的管 制需要根据自然垄断的强度、进入市场的壁垒和企业是否有承受力等
因素综合决定,分别采取不同的管制措施。
市场的进入壁垒:某一行业的生产是否需要大量的沉没成本,进 入某一行业时在设备和基础设施方面需要数额巨大的投资,并且折旧
此时平均成本处于下降阶段,边际 成本小于平均成本企业亏损,边际 成本定价的矛盾存在,此种情况为 强自然垄断。 在不考虑政府补贴及政府经营 的前提下,没有企业愿意以边际成 本定价进行供给,管制者需要兼顾 企业利益和社会福利下,制定使社 会福利最大化的次优价格,以平均
P D1 D2
D3 MC AC
0 Q1 Q2 Q3
③为了抢夺垄断市场,其产品的价格还要低于前者的价格
因此,强自然垄断情形下,管制者对于潜在的竞争者没有必要进 行管制,需要管制的是自然垄断企业的行为,避免垄断定价。
(2)需求曲线为D2,产量为Q2,此
时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企业 盈亏相抵,边际成本定价的矛盾 不存在,此种情况为弱自然垄断 第一种情形。
自然垄断与经济效率
1、自然垄断对经济效率的正面影响
规模经济促进生产率的提高(马歇尔冲突) 范围经济减少市场交易费用 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速度
马歇尔冲突:经济学家马歇
尔经济理论中关于规模经济和垄 断弊病之间的矛盾的观点。 马 歇尔认为:自由竞争会导致生产 规模扩大,形成规模经济,提高 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又不可避免 地造成市场垄断,而垄断发展到 一定程度又必然阻止竞争,扼杀 企业活力,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 置。
一是从设备、生产线、工艺过程等角度提出的,称为工厂规模经济。 其形成的原因有:①采用先进工艺,设备大型化、专业化,实行大批 量生产,可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和设备投资;②实行大批量生产方式, 有利于实现产品标准化、专业化和通用化(通常称产品的“三化”) ,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和原材料消耗等各种物耗,促进技术进步 ,取得显著的经济效果。
产整个行业产品的成本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分别生产该 产品的成本总和更低,这个行业就是自然垄断的。
2、自然垄断特征的现代观点
传统经济学对自然垄断观点的缺陷:传统观点对自然垄
断认识不够全面, 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的假设不符合实际情况,一
个企业生产多个产品的情况非常普遍。
若企业生产两种产品,规模经济既不是弱增成本的充分条件,也 不是必要条件。即生产两种或以上的产品的行业,规模经济与自然垄
二是企业规模经济,指若干工厂通过水平和垂直联合组成 的经营实体。不仅可带来单位产品成本、物耗降低,取得 “全产品生产线”的效益,降低销售费用,节省大量管理 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还可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产品 研制与开发,使其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