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3、全民性
这主要是解决一个词义的概括是否有 阶级性的问题,这是一个在前些年有过激 烈争论的问题。在阶级社会中,大量地、 普遍地存在着有阶级性的事物如“国家、 军队、监狱……”,但是反映这些概念的 词义却是全民的,没有阶段性。问题在于, 我们要把语言和语言所要表达的东西区别 开来。
第二节 词义的聚合
本义:一个词产生时最初的意义,是就 其历史渊源而言的。如“兵”,最初的意义 是“兵器”,这种本义有史可查,是产生这 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后来“兵”衍生出 “拿兵器的人”即“兵士”的意义。本义是 就语言的“历时性”而言的。
中心意义
一个词在某个历史阶段最常用的意义, 是就多义词在某个历史阶段的各个意义之 间的关系而言的,是从共时的角度来谈的。 再如“兵”,本义是“兵器”(成语“短 兵相接”、“兵器工业部”保留本义), 中心意义则是“兵士”。
从语言发展角度来看,一个词在产生的 时候多为单义的,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变 成了多义词。着就有了原来的意义、后来 的意义。在后来的意义中,有的是由本义 派生出来的,有的本来就有直接关系,于 是有了本义、中心意义、派生意义。一般 的词都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其不断向外延 伸,意义不断增多,变为多义词。
(二)本义、中心意义和派生意义
(二)词汇的构成
词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基本词汇和一般词 汇。
基本词汇:在词汇体系中,有些词标志着与 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这 些词以及表示事物关系的常用词的总汇就是基本 词汇。基本词汇是词汇的基础。
基本词汇的特点:
1、全民常用性。 2、历史稳固性。 3、能产性。
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一般词汇。 缺乏历史稳固性和变化迅速是一般词汇 的两大特点。同时,也不一定是全民常 用的。一般说来,新词、古词、外来词 以及前面提到过的行业用语、方言、科 技术语等,都属于一般词汇。
(三)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
派生意义的产生首先要有其客观现实 基础。派生义及其所指的事物的某一方面 一定有些什么联系,这种联系成为派生义 产生的线索——即与客观现实密切相关。 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主要是“引申”, 引申又可分为“隐喻”和“换喻”两种方 式。
隐喻
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 种 相 似的 基础 上 。 如 “习 ” ,本 义 是“数 飞”,《说文》的解释即鸟反复地飞的意思。 由这个本义比喻而派生出“反复练习、温习、 复习”的意思。“复习”、“温习”是一种 反复多次的行为,与反复地飞有相类似之处, 这就是一种“隐喻”的方式。
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一)同义义场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同义义场, 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做同义词。同义词即是意义相同 或相近的一组词。 同义词包括两种类型: 1.等义词:意义完全相同。这类比较少见。 演讲—讲演 夜宵—宵夜 气力—力气 寻找—找 寻 2.近义词: 意义基本相同,但在色彩和用法上有细微差异。 脑袋—头部 漂亮—美丽 高校—大学 轻视—鄙 视
(四)派生意义的民族特征 和地方特征
两种现实现象或者相似或者有某种联系, 但这种“相似”或“联系”在不同的民族,不 同的地域,由于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的不一样, 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汉语的“胆子”是由 “胆”——“胆子”、“胆量”而来,英语的 “胆量”则由“nerve”(神经)一词而来。
(五)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
鉴别二者的方法是各个词义之间有没有 联系。有则多义,无则同音。同样的语音和 不同的意义相结合,构成
一、语义场
(一)语义场的定义
“场”这个概念是从物理学中借用过来的, 它原指一个范围(英语称“field”),某些物 质在其中受到某种控制而产生的一种相互作 用,如物理学中的磁场、电场等。
狮子 豹子 动物 老虎 斑马 狐狸
华南虎 野生东北虎 东北虎 孟加拉虎 人工繁殖东北虎
(三)语义场的种类
语义场根据各成员相互之间的不同关系, 可以分出不同的种类。 1、类属义场 类属义场的成员同属于一个较大的类,往 往可以用一个表类属的词加以总括。 作料:油—盐—酱—醋 家具:桌—椅—床—凳 文具:笔—墨—纸—砚
词义的聚合主要包括单义的聚合、 多义的聚合、同义的聚合、反义的 聚合等等。
一、单义和多义
(一)单义词和多义词。
单义词指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的词。 比如科学技术中的一些词,“镭射”、“光纤 电缆”、“程控”、“电视机”等等。多义词 是指能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的 词。语言中的词大多数都是多义词,纯粹的单 义词只有科技术语中存在。
附加色彩:词义的附加色彩包括语体色彩、褒 贬色彩。例如,同一个概念“死”,就可以有各 种带感情色彩的词义表示。“逝世”、“牺牲”、 “捐躯” 、“寿终正寝” (褒义)。“见阎 王” 、“上西天”(贬义)。 除此之外,由于民族心理,社会习惯的不同, 词义往往会带上“国俗伴随意义” (connotation)。
定义: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
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 类。 属于同一个语义场中的各词有共同的义素, 表明它们同属一个语义场;又有一些不同的 义素,表明词义彼此之间的区别。 如“椅子——凳子”构成语义场,其共同义 素是什么?区别义素是什么?
需要注意的是:
1、语义场是一个相对的开放概念。一个词可以 隶属于多个不同的语义场。因为词的义素有 很多,它可以以这个义素作为共同义素与一 些词形成语义场,它也可以以那个义素作为 共同义素与另外一些词形成语义场。如: 动物——虎、豹、熊、羊 家畜——牛、马、猪、羊
2、模糊性
词义具有概括性,但有些词概括的范 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比如“高 —— 矮”、“胖 —— 瘦”、 “美——丑”、“青年——壮年”……我 们不能规定一个准确的高度作“高、矮” 之间的分界线:也不能规定一个准确的重 量做“胖、瘦”之间的鉴定量;同时, “美——丑”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词义模糊性的根源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语言的意义一涉及语言形 式如何与它所指代的现实世 界发生联系。一涉及语言与 现实世界中哪一类现象, 这一层次的意义是语言学 使用者的关系。
研究的内容。 语义学 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关系不 同,也许是刚从空调房间 出来而发的感叹,也许是 为打发长时间等车的无聊 应酬,也许是委婉地请听 者开窗透气。 语用学
换喻
与隐喻不同的是,换喻不是现实现象 的相似,而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 种联系,这种联系的高频率出现在人们的 心目中产生了心理定势,人们就用其中一 种现象去指称另一种现象。前面讲过的 “兵”属于换喻。
人们认识不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词义引申中转喻 的基础。工具和活动、材料和产品、地名和产品 等等都可以在人们的心目中建立起联想关系,从 而使词增加新的意义。 “舌头” ,也可以用来 指“语言”。汉语中的“茅台(酒)”因产地而得名。 这些都属于转喻的类型。一个词的意义通过隐喻 和转喻这些引申的途径可以增加很多新的意义, 使语言能够用较少的词的形式表达较多的意义。
二、词的词汇意义
词汇意义指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 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词义包括词的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
理性意义: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客观 事物在人脑中的概括和反映。这种意义是词义的核 心部分。比如对“鸟”这个词的解释是:“脊椎动 物,卵生,嘴内无齿,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龙骨突 起,会飞”,这就是它的理性意义。
词义概括性的表现形式
1、一般性 词义概括的一般性即将世间万事万物尤 其是个别事物的非本质的差别略去,而将其 整类事物的共性以及和其它类别的差别突出 出来。如果词义只表示个别的、具体的事物, 那就势必要为每一样具体的事物命名,世界 上的具体的事物无限多,如果都要用不同的 名称去称谓它,语言中的词将无穷无尽。
派生意义
从词的本义里通过引申而产生出来的意 义。比如“短”的本义是指长度不够 (《礼 · 月令 》:“度有长短”)后来引申 出“欠缺”、“不足”(《楚辞 · 卜居》: “ 夫 尺有 所短 ,寸 有 所长 ” ), “ 短命” (《书· 洪范》:“一曰凶短折”孔颖达疏引 郑玄曰:“未冠曰短”),“缺点”、“过 失”(《新唐书· 李栖筠传》:“栖筠喜奖善 而乐人攻己短”)等等。
[+可食]
禽蛋、水果、肉类、水产 [+植物] 桃子、荔枝、香蕉、苹果、梨子 [+长条形]
芝麻蕉
皇帝蕉
两组概念:
1、母场——子场 处于上一层次的语义场叫母场,处于下一 层次的语义场叫子场。 母场和子场是相对而言的。 2、上位词——下位词 处在上一层次语义场中的词叫上位词,处 在下一层次语义场中的词叫下位词。 上位词和下位词也是相对而言的。
“天气真 热!”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一、词汇
(一)什么是词汇?
词汇指的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 定用语的总汇。一种语言只有一个词汇,但这个 词汇可以包含成千上万——多达几十万个词语。 我们在日常用语中所说的“词汇丰富”、“词汇 贫乏”中的词汇并不是语言学意义上的这个词汇, 那是指的“词语”。
具有模糊词义的词
a. 颜色词。如红、黄、浅蓝、深灰、墨绿、 淡绿…… b. 时间词。如黎明、早晨、上午、傍晚、 深夜…… c. 方位词。如东北、西南、偏东、偏北、 左上方、右下方…… d. 分期性名词。如先秦、隋末、唐初、晚 唐……
e.性质形容词。如高、低、美、丑、善、 恶、大、小、长、短…… f. 程度副词。如最、稍、比较、有些、非 常、很、…… g. 某 些 动 词 。 如 提 高 、 减 少 、 赞 赏 、 遗 憾…… h.某些数量词。如成语中的数量词。
三、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并不是一一对应地反映客观 存在的每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经过 人们的思维活动,对同类事物的特征 加以概括而形成的。
例如:
“椅子”这个词的意义不是指某人家里或 办公室的某一把具体的、个别的椅子,而是把 客观存在的各种形状、不同颜色和不同材料所 制成的椅子的一般特征进行综合的概括,形成 了“有四条腿、一个坐面和靠面、供人坐的工 具”这个词义,同时以[i214]这个语音 形式把它固定下来。这样,词就具有了指称作 用,把经过概括的某类事物与其它类的事物区 别开来,这就是词义的概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