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 先秦文学

1 先秦文学

闪烁着人类童年时期特有的光彩。其中所 蕴含的认知意义和情感色彩是后世文学的 先声。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前6世 纪)。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先秦时代称“诗”或 “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 称为“三百篇”。
故天子 听政, 使公卿 至于列 士献诗。
中 国 文 学 史
I love three things in the world The sun, the moon and you The sun for the day, the moon for the night And you forever.
浮世万千,吾爱有三。 日,月与卿。
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
故古有采诗之官,王 者所以观风俗,知得 失,自考正也。
采诗说 献诗说 删诗说
《诗经》
古者《诗》 三千余篇, 及至孔子, 去其重, 取可施于 礼义……
风 雅 颂 诗 经
赋 比 兴
各地区的乐调 风(160) 十五国风
大雅(31) 《诗经》
(305) 朝廷正乐 颂(40) 雅(105) 小雅(74) 周颂 鲁颂 商颂
这就是当时产生的将史学、哲学与文学融为一体的历史散文
和诸子散文。

先秦散文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我国散 文史上的黄金时代,是我国后代“古文”的楷模。

散文主要包括叙事散文和说理散文。
先秦散文
叙事散文
说理散文
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
尚书 春秋
左传
国语
战国策
论语 老子
墨子 庄子 孟子
荀子
韩非子
Everything is the same, but you are not here, and I still am. In separation the one who goes away suffers less than the one who stays behind.
此间百凡如故,我仍留而君已去耳。

•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复沓的章法。
灵活的句式。
丰富的词汇。 和谐的韵律。
•南方诗歌的成熟形态,具有楚 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 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 北方诗歌有明显区别。
•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楚地色彩:“书楚语、作楚声、 纪楚地、名楚物,故曰‘楚 辞’。 ” •巫文化和史官文化的融合


叙事方式多样,顺叙、倒叙、插叙、预叙、补叙等。
人物性格鲜明。
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
奠定了古代史传文学的传统。
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
诸子散文

士人聚徒讲学,游说著述,为诸侯出谋划策,遂促成了诸子 散文的繁荣。

在当时的九流十家中,儒、墨、道、法影响最大,其著述分
为三个发展阶段:

春秋末至战国初的语录体,代表作有《老子》、《论语》和 《墨子》;
屈原
“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 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离骚》《九歌》《九章》《天问》《远游》《卜居》
离骚

带有自传性质的抒情长诗。全诗共370余句,2470余字。 《离骚》者,犹离忧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离骚》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叙述了诗人自己的家事出身,以及自己的天赋、
叙事散文

由各朝、各国史官积累了大量档案资料,经过整理 加工编纂成书,记载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 事件以及统治者和谋臣策士的言论。
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毛公鼎铭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尚书”即上古之书 的意思。它是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又称《书》、 《书经》。记录君王或大臣的誓辞、讲话、训诫、文 告等。文字诘屈聱牙,古奥难懂。
许 渊 冲
中国文学史分期
一、中国古典文学史:(先秦至1840)
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东汉建安年
代至隋统一)——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
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1644至1840)
二、中国近、现代文学史(1840至1949)
1840—1919是近代文学;1919—1949是现代文学三十年
宗庙祭祀 之乐
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 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 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 悠苍天,此何人哉?
虞书 尚书 夏书 商书
周书
三体石经尚书残石

《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 断代史。为鲁国史官所编写, 经孔子修订。实际上是简略的 大事记。文字简洁严谨,善于 在一字之中寓作者的褒贬之意,
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
“微言大义”。

《春秋》三传指阐 明、解释《春秋》 的《左传》、《榖 梁传》、《公羊 传》。
左传
先秦散文叙事之最
将《春秋》中简短的故事,发展成完整的叙事散文 。 通过事件的叙述来体现道德评价。 创立“君子曰”“君子是以知”“孔子曰”等对事 件或人物进行道德评价。

晋楚城濮之战
《左传》的艺术特色

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 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带有道德化的特点。 叙事视角灵活,主要以第三人称角度。
《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 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 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 来。
《诗经》的艺术成就

•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修养和抱负。通过追述古代史事,回顾自己辅佐楚怀王革除
弊政的过程,以及受谗被逐的遭遇。

第二部分,诗人发挥想象力,进行了大量超现实的描写。上 天入地,涉水登山,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最终热情和理想 幻灭的悲哀。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三、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至今)

“古代”是一个悠久而漫长的历史阶段,从中国文学发生至
封建社会结束,庶几占去了中国文学史十分之九的篇幅,故 中国古代文学史习惯上也称之为“中国文学史”,近代文学 是“古代“与”现代”之间过渡阶段的文学与现代文学比仍 属旧式文学,因而习惯上将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合称“古典 文学”。
少追求个人功名富贵的利己主义者。

它的特点有二,其一是最长于说事。其二是描写人 物的形象极为生动。

《战国策》中的观念与儒家观念截然不同,属于离 经叛道,因此在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中国封建时代
屡遭责难。《战国策》有悖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的观念。

正因为《战国策》有悖于儒家道义,所以该书自汉 初到清代一直受到责难。现在我们重读《战国策》 倒觉得他的观点很新鲜:弃仁义而崇尚谋略机变,论 贤才而不拘道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 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 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 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山海经·五藏山经·北山经》
远古歌谣和神话是文字产生之前的中国文
学表现,其中蕴含着远古先民的认知能力
和其对自身、对生活环境的理解和想象,
行行生别离,去者不如留者神伤之甚。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A Spring Morning Meng Haoran This spring morning in bed I’m lying, Not to awake till birds are crying. 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 How many are the fallen flo
先秦文学 远古歌谣 与神话 远古歌谣
先秦诗歌
先秦散文 先秦叙事 散文
先秦说理 散文
《诗经》
神话
《楚辞》
中国文学的源头
1.传说时期的文学即远古歌谣与神话。 2.甲骨文与金文是今知最早的文字,也标志着书面 文学的产生。
3.诗歌是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
远古歌谣
集体劳动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弹歌》 祭祀活动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 《礼记·郊特牲》

战国中期的对话体,代表作有《孟子》和《庄子》; 战国后期的论辩体,代表作有《荀子》和《韩非子》。
《老子》是道家学派开山的理论著作,通过 可感知的有形事物,以譬喻说明深刻辨证的哲 理。语句简单整齐,或整章用韵,或韵散相间, 体现着韵文向散文的过渡状态。

《老子》五千言,文约而意丰。其文谈玄论道,意蕴深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
简称,原名《左氏春秋》,汉人
也有称《春秋古文》、《左氏传》
的,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 年体史书。
《国语》

《国语》是我国第一 部国别体史书,偏重 于记言。后人又称它 为《春秋外传》。文 字朴实简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