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示范课教学设计
时间:2012年12月13日学校:达央乡干劲希望小学
授课人:郎明彪年级:六年级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音乐吗,我们先来欣赏几段音乐,注意,把你听到的
声音想象成一幅幅画面,我找同学们来说一说,听到音乐,我仿佛看到了……
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学生描述画面。

2、音乐的魅力就在于此,那些美妙的音符,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

因为音乐,使两个陌生人成为挚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是什么样的音乐这样神奇呢?请欣赏古琴曲高山流水。

3、播放高山流水。

悠扬的古琴曲,仿佛把我们带入时光隧道,我们仿佛
来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我们在高山流水间,寻着琴声,见到了这首曲子的演奏者,楚国著名琴师俞伯牙。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俞伯牙和他的好朋友钟子期的故事。

4、出示课题,伯牙绝弦
二、熟读课文
1、这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不通
的地方,可以反复读几遍。

(生读课文,师巡视,注意读得好的地方和出现的不足。

)指导读音。

同学们读的都非常好。

但是有些地方,还有所欠缺,下面听老师读一遍,听的时候注意老师读文言文和读现代文有什么不同?
2、范读课文,学生找特点,(慢、声音高低起伏,停顿多。


3、现在谁来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来读一读课文?他读得怎么样?多人读课
文。

4、现在我们来一起配合音乐读课文课文,注意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出示幻
灯:课文。

齐读课文)
三、品读感悟
1、同学们读得很好,老师想说,善哉,善哉。

什么意思?书读百遍其
义自见,通过读文章,有些句子我们已经理解了,但可能会有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教大家一种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替换法。

也就是根据课下注释,把句子中的生词替换成易懂的词语,例如,课文注释二,鼓解释为弹,那么,第一个句子我们就读为伯牙善弹琴。

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课下注释(生读注释),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老师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注释。

大家请看。

(出示幻灯:注释。

)
2、现在就根据这些注释,把句子替换一下,相信你会理解得更加深刻。

学生用替换法解释句子,用这种替换的方法学习文言文,你觉得怎么样?这样一替换,原来陌生的词语变成了熟悉的意思,难懂得句子也很好理解了。

3、句子理解了,但说起来还有些不自然、不通顺,现在老师要教大家
另外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变通法。

也就是,把古人的语言,用现在的话来说,这种方法也叫翻译法,谁来试着翻译一句,他翻译得怎么样?生评价。

4、现在我们就来分组学习,四人一组,用变通法来把课文翻译一遍,用
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篇课文的内容,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互相评论一下,谁说的最通顺。

分组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5、看看我们学习的成果怎么样了,我来问问同学们。

单句提问,学生回答。

现在我来看一看哪组同学,理解的最准确,说的最好。

谁来展现一下。

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

6、这则故事虽然很短,只有77个字,但却是一流传了两千年的的经
典文章,它给我们提供交朋友的最高标准,究竟文章的魅力何在,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

7、出示幻灯,文章段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从何处看出伯牙
善弹琴,钟子期善听。

有没有具体的描写。

8、出示幻灯,文章片段二,三翻译句子。

通过这个句子,我们对伯牙
善弹琴,钟子期善听有了更深的理解,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钟子期的赞叹,和俞伯牙的欣喜,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啊。

你能想象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吗?(学生回答)
9、难怪伯牙说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10、出示幻灯,文章片段三,翻译句子,伯牙所念,可能不止高山流水,还会有什么呢?
11、出示幻灯,学写古文,伯牙可能会弹奏明月。

你能仿照课文把句子
补充完整吗?注意帮助学生会找出更具体的表达。

皎皎明月、徐徐清风。

12、注意观察这两个句子。

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AABC式。

你能样子
再说几个吗?这两个词语还都是描写哪些方面的?答,自然界事物。

你能找几个类似的吗?老师举例。

指导学生平时多积累词语。

知音相遇,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让我们以喜悦的心情再读读这些句子。

五,能力训练
1、我们真为伯牙找到知音人而高兴,然而,世事难料,欢聚的日子总是短暂,故事的结局是悲惨的。

2、出示句子幻灯,读一读。

知音已死,没有知音的日子还有欢乐吗?让我们以悲痛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3、伯牙为什么绝弦呢?原来当初俞伯牙和种子期相约一年后在江边见
面,再弹琴听,可是一年后,当伯牙来到江边,只看到了种子期的坟墓,钟子期死前叫人把自己葬在江边用灵魂赴约,伯牙伤心欲绝,弹奏一曲,声音凄惨悲伤,可是围观的人却拍手叫好。

伯牙认为,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就扯断琴弦,发誓终身不在弹琴。

4、板书:绝琴弦谢知音
六、能力拓展。

5、此时,你能想象伯牙的心情吗,如果你在当场,你会对伯牙说些什么呢?你认同伯牙的做法吗?生回答问题
6、讨论一下。

中国历史上交友的故事很多,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知音人,学完了这篇文章,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七、熟读经
1、一首高山流水,表现了出神入化的音乐魅力。

一段可歌可泣伯牙绝弦的故事流传千古,他们二人这种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友情,真可谓是中华交友的楷模。

2、板书;中华交友千古楷模
这篇课文所体现出来的是中华文明的悠久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重情重义的传统美德。

3、这样经典的文章,我们真应该熟读背诵下来,下面,就让我们能伴随悠扬的古琴曲,来背诵这篇课文。

八、作业
我们中华民族非常重视友情,历史上赞颂友谊的名言佳句不计其数,为了更深刻的理解文章,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课下作业,大家看一看。

九、板书设计伯牙绝弦
文言文

俞伯牙华钟子期
替交变
换友通
绝琴弦谢知音



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