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钓鱼的启示(说课课件)

钓鱼的启示(说课课件)


四、说写结合 渗透人文
1、课堂作业 说有关道德的名言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 ——孟德斯鸠
2、课外作业 小练笔: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给你的启示
七、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钓鱼 启示
放? 难 ! 严格教育 勇气力量
四、教学重难点
1、抓重点词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理 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联系上下文,体会“我”获得的启示。
五、教法与学法
读中生情、品词感悟、活动探究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情景朗读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二、直奔“启示” 品词析句 三、拓展延伸 升华感情 四、说写结合 渗透人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 心理活动,概括出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2、方法与过程目标:结合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具体的事例,来加深对“启 示”的理解。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从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 懂得每个人都应该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做一个有道 德的人。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 已经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但是本文的学 习对他们来说仍有难度。特别是启示部分 爸爸告诫的话学生很难弄懂。好在他们能 借助语文知识读通课文,知晓大意。他们 有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能把自己的理 解说出来,可以讲述自己遇到的事情,见 到的现象。他们已能看懂教材的插图,说 出插图的大意。这为课文教学提供了有利 条件
(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第二句话的深刻含义。 1、与文本对话 2、与作者对话 3、与自己对话
(三)学法小结。
三、拓展延伸 升华感情
过马路的时候,不管有没有警察看见,都不能闯红灯。 在校园里,不管有没有老师看见,都不能随手乱扔垃圾。 在公园里,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不能随便摘花。 喝了酒,不管有没有警察发现,都不能开车。 ……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九册
品读悟情 明理导行
——《钓鱼的启示》说课设计
王松
一、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生活的启 示”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 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 “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 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 “我”从中获得毕生的启示的事,从而阐明一个 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 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钓 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 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入的做人道理。 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 唤、现代人所必需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 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孩子,你把它放回湖 里去。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 湖里去。
孩子,你把它放回湖里去。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孩子,你必须把它放回湖里去。 孩子,你一定把它放回湖里去。
孩子,你把它放回湖里去。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孩子,你必须把它放回湖里去。 孩子,你一定把它放回湖里去。
父亲坚决地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父亲不容争辩地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月光如水 急切 晚霞辉映 争辩 银光闪闪 乞求
抉择 告诫 启示
二、直奔“启示” 品词感悟
1、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得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
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 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品词析句 分层指导
(一)联系上下文,体会第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1、自读自悟,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2、品重点词,探究“我”放鲈鱼很难的原因。 3、前后联系,体会“我”心情的变化过程。 4、情感朗读,体会父亲的情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