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2)2、工程地质情况 (2)二、施工准备 (5)1、施工技术准备 (5)2、施工现场准备 (5)3、主要资源配置 (6)三、洞口开挖及边坡防护 (8)1、施工工艺流程 (8)2、截水沟施工 (8)3、边仰坡开挖 (9)4、边仰坡防护 (9)四、工程工期保证措施 (12)1、工期保证实施原则 (12)2、工期保证实施措施 (12)五、质量保证措施 (14)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保证体系 (14)2、严格实行质量责任制 (14)3、施工控制中的技术保证 (15)六、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6)1、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16)2、安全教育和培训 (16)3、落实安全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17)4、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17)七、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18)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本路线位于成都平原南部,在***** 境内,穿越龙泉山(隧道处叫**** )。
****** 隧道线路走向为自西向东,隧道起始桩号K27+705终止桩号K30+025,长约2325米,设计速度80km/h,为单向双车道隧道,主线隧道建筑限界10.5m。
长隧道采用人字坡,坡率分别为1.0%和2.2%。
在拟建隧道线位北侧为现状**** ,新建隧道与老隧道设计为分离式隧道形式,单洞内设置两车道机动车道,新建隧道为** 至** ,原*** 隧道由双向行驶调整为** 至** 单向行驶。
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
隧道防水等级:二级,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P8。
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 ,抗震设防等级8度。
2、工程地质情况本路线位于成都平原南部,在*** 境内,穿越龙泉山(隧道处叫**** ),为低山与丘陵区。
**山为本区最高地形,绝对高程766米,两侧斜坡陡倾,横向“ V”型沟谷发育。
两侧分布丘陵,绝对高程为500〜550米。
隧道区域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沉降盆地西部之龙泉山褶皱带中。
构造迹线主要呈北东向。
路线区主要构造类型有褶皱和断裂。
对本工程有影响的是**山背斜,其主要特征:属箱形背斜,轴部走向为N5o〜10oE,为**山主要造山构造。
隧道进洞口(出洞口)地质条件描述:隧道进口段为斜坡,自然坡度约23-35 度,植被发育较好,坡体覆盖土层厚度不大,自然斜坡整体稳定。
表层约为3m破残积粉质粘土,硬塑,干燥。
下伏泥岩、粉砂质泥岩,夹薄层青灰色砂岩。
进洞口端无断裂构造,未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稳定性较好,适宜进洞,但K27+705处洞口略有偏移现象。
隧道出口段隧道轴线由国道底部正交穿过,桩号YK29+82〜YK30+030长度203m洞顶埋深0〜35m地形坡度15°,表层有厚约5.2m的粉质粘土层,围岩以泥岩为主,强风化带厚度约3m夹砂岩和砾岩夹层,岩质属软岩,裂隙发育,且有石膏芒硝等矿物附着,岩体完整性较好,自然边坡天然状态下稳定性较好。
地下水呈水滴状渗出,层面倾角较缓,泥岩层间结合力强度低,易产生洞顶的拱顶剥离式坍塌。
3、隧道洞口平面图***隧道进口端洞口平面图***隧道出口端洞口平面图、编制依据1、《************************** 隧道( K27+705~K30+03)0 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年***** 月。
2、交通部颁布的有关隧道施工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强制性条文(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 GB 50108-2008)(4)《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 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 JTG F60-2009)( 6)《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60-2009 )( 7)其它公路隧道技术标准、规范3、我单位对现场的踏勘情况。
三、施工准备1、施工技术准备1.1 、编制隧道边仰坡开挖及防护的技术交底并下发到施工队。
1.2 、导线点加密、水准点加密及复测,并通过总监办审核批复。
依照施工图精确放出洞门及边仰坡位置,并完成开挖轮廓线放样。
1.3 、试验准备:混凝土配合比及进场原材料的试验工作。
钢筋、砂石料、水泥试验及水质试验。
2、施工现场准备1)隧道洞口开挖前,项目部组织人员对洞口段地形地貌进行复测,对洞口情况已进行了详细调查,主要为:洞口的地形情况,有无不良地质或偏压;植被分布情况;征地拆迁情况,洞口及附近的地表水系对隧道施工的影响程度;洞口地表有无泉眼出露,地下水分布情况,对围岩的影响程度,洞口土体含水量、塑性指数等原始参数等。
2)隧道进出口联测已完成,且贯通误差符合规范要求;测放出进洞控制桩,并保护良好;边、仰坡开挖边线、成洞面里程等测量放样已按规范完成。
3)洞顶沉降观测点、基点已布设完成,并取得第一组数据。
4)劳动组织准备:隧道施工管理、操作人员已进场,项目部已做好施工人员入场后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思想教育工作。
5)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一人,项目副经理及总工程师一人,隧道工程师一人,下设工程技术部、质量检查部、物资设备部、计划合同部、安全协调部、财务部、试验室、综合办公室等职能部门。
6)所需材料已基本到达现场,能满足施工生产需要。
7)空压机、风水管等全部安装完毕,可满足施工生产需要。
8)施工场外协调:项目经理部(办公室)已与当地村委、乡政府等单位做好施工协调关系,对交通、环卫市容、弃渣场、扰民及民扰等问题做了预处理准备工作。
3、人员配置计划****隧道进场人员一览表4、机械配置计划施工机械设备及人员配置要满足各工作面的施工需求。
在配置上按照均衡、高效的原则合理安排,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隧道洞口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表6施工进度计划洞口开挖及边仰坡防护开始时间计划为2017年10月22日,结束时间计划为2017年11月8日,工期为48天。
根据隧道施工总体进度及现场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工期。
四、洞口开挖及边坡防护1、施工工艺流程洞口开挖及边仰坡防护施工原则,边开挖边防护,由开口线向下开挖、刷坡、打锚杆、挂网、喷砼,完成这一循环施工再按上述原则进行下一循环施工。
2、截水沟施工检查坡度、坡面稳定性,用全站仪测量定出边仰坡边桩,连接桩位用石灰粉划线,此线即为边仰坡的开挖轮廓线。
开挖前洞口边仰坡边缘线以外5-10米设置洞顶截水沟。
洞顶截水沟位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布设,采用人工开挖和人工砌筑,自低处向高处分段开挖和砌筑,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沉降缝,沉降缝设置距离为15m~20m并必须在边、仰坡施工前完成,确保坡面稳定。
2.1 、天沟开挖开挖时严格按照图纸尺寸开挖,先用机械简单在截水沟测定中线开槽,再用人工整平截水沟并夯实,基槽底面应夯实到图纸规定的压实度,对于基槽底面土质不符要求的,应及时开挖换填土,进行加固,沟底与沟壁坚实平顺,不欠挖。
2.2 、浆砌施工进行铺砌时,截水沟浆砌片石工程咬扣应紧密,嵌缝饱满、密实,勾缝平顺无脱落,缝宽大体一致。
当截水沟的位置、断面、尺寸、坡度、标高均符合图纸要求。
为防止水流下渗和冲刷,截水沟应进行严密的防渗和加固处理。
地质不良地段和土质松软、透水性较大或裂隙较多的岩石路段,对沟底纵坡较大的土质截水沟及截水沟的出水口,均应采取措施防止渗漏和冲刷沟底及沟壁。
3、边仰坡开挖洞口土方采用挖掘机分层开挖,自卸汽车运至弃碴场;洞口石方由于二峨山隧道为全风化泥岩、页岩且毗邻213 国道,车流量较大,洞口段可考虑不爆破施工。
若遇较硬孤石,可采用带炮头的挖掘机破碎或使用破碎剂进行局部处理。
挖掘机或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至弃碴场。
3.1 、隧道洞口开挖前,首先施工洞口边仰坡外的截、排水沟,以避免对边坡冲刷,导致边坡落石、失稳坍塌。
洞口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由下进行。
遇个别较大孤石或少量硬质岩,采用带炮头的挖掘机破碎或使用破碎剂进行局部处理,不得扰动边坡,影响边坡稳定。
装载机或挖掘机装碴,自卸汽车直接运输到规定地点卸碴。
3.2 、边坡开挖坡度按设计图放坡,当开挖到暗洞超前支护相应标高时,立即进行超前支护施工。
结合边坡地形稳定程度,坡面用锚杆、钢筋网、喷混凝土作为临时防护,以确保施工安全。
3.3、边仰坡刷坡自上而下分层进行,每层高度2〜3m随开挖及时进行锚杆网喷支护。
做好坡面喷混凝土防护层与原坡面衔接,防止坡面风化,引起水土流失、导致边仰坡防护受到损坏。
隧道洞口开挖,避免在雨天进行。
4、边仰坡防护4.1 、砂浆锚杆施工4.1.1 机械钻孔锚杆施工在边坡开挖成形后进行施做,锚杆施工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检查锚杆材料、类型、规格、质量及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根据锚杆类型、规格及围岩情况选择钻孔机具;3)按设计要求截取锚杆,并调直、除锈和除油;钻孔前按设计要求标出孔位,作出标记,孔位允许偏差土15伽。
钻孔方向要尽量与岩面垂直,呈梅花型布置,间距120 (环向)X 120 (纵向)cm。
对锚杆钻机供风供水,开始钻进,按照多回转, 少冲击的原则进行钻进,以免钻碴堵塞水孔,若发现有水孔堵塞现象,后撤钻杆50cm左右,并反复扫孔,使水孔畅通, 然后慢慢的钻进, 直至设计深度,钻孔的孔径为50mm。
4.1.2 锚孔清孔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要求稳钻1〜2分钟,防止孔尖达不到设计孔径。
钻孔孔壁不得有沉碴及水体粘滞,必须清理干净,在钻孔完成后,使用高压空气(风压0.2〜0.4MPa)将孔内岩粉及水体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清孔完成后,应将孔口暂时封堵,避免碎屑杂物进入孔内。
4.1.3 安装锚杆①22砂浆锚杆长3m注浆安装前须先做好材料、机具、脚手平台和场地准备工作,注浆材料使用普通水泥砂浆,标号M30。
砂浆锚杆作业程序是:先注浆,后放锚杆,具体操作是:先将水注入牛角泵内,并倒入少量砂浆,初压水和稀浆湿润管路,然后再将已调好的砂浆倒入泵内。
将注浆管插至锚杆眼底,将泵盖压紧密封,一切就绪后,慢慢打开阀门开始注浆。
在气压推动下,将砂浆不断压入眼底,注浆管跟着缓缓退出眼孔,并始终保持注浆管口埋在砂浆内,以免浆中出现空洞,将注浆管全部抽出后,立即把锚杆插入眼孔,然后用止浆塞堵塞眼口,防止砂浆流失。
最后,安装垫板,紧固螺母。
锚杆孔中必须注满砂浆,发现不满须拨出锚杆重新注浆。
注浆管不准对人放置,以防止高压喷出物射击伤人。
砂浆应随用随拌,在初凝前全部用完,以免时间过长,使砂浆在泵、管中凝结。
锚注完成后,应及时清洗,整理注浆用具,除掉砂浆凝聚物,为下次使用创造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