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太岳高级中学开展“生态体验式德育”课题方案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从传统的、封闭的观念向现代的、开放的观念转变。
然而也产生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个人主义价值观对整个社会以及青少年学生影响很大、冲击很大,导致不少人坠入违纪犯法的泥潭。
使我们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了一系列新的挑战课题。
(2)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目前内容单一,过于注重运用理论说服和正面疏导的德育方式,使学生缺乏积极的德育实践和道德体验。
导致追求学生表面上听话,但没有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不利。
我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有生命感动的体验活动和生命阅历;导引学生进行开放式对话,讲述体验活动的现场感受,开启学生在三重生态下的不同感悟;不断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愿望,把不在现场的资源调入当场,进行反思性对话,使学生在探究和自主感悟过程中,不断进入“体验之思”的道德境界,以此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顺应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发展需要。
新课程改革注重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主体地位。
德育工作要顺应教育改革的形势,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合理需要,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升学需要,而且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要他们学得好,而且要他们活得好,活得积极健康。
综上所述,“生态体验式德育”既是我校的德育对策,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为此,特提出本课题。
二、生态体验式德育的含义和实施原则
1、生态德育的含义是指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努力形成人本化、生活化、内省化相结合,以体验性为特征的德育工作格局的一种教育策略。
它强调以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道德体验,从而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2、实施原则(1)发展性原则。
促进学生实际的、根本的、持续的、终身的进步和发展。
尊重学生的生理,根据学生的情感品质和思想道德发展体现出要求和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挖掘学生的潜力,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与健康的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学生奠定基础。
(2)主体性原则。
承认德育目标的实现,靠学生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和感悟。
在德育设计中,注重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出来。
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时遵循“四动”原则:德育对象——能动,德育设计——主动,德育目标实施——活动,德育过程——互动。
(3)实践性原则。
在“生态体验式德育”过程中,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强调行与知的一致,强调学生的实践与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受教育,在实践中求效果。
防止空洞的说教和死板的教育形式,要深入学生生活,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育载体,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在活动中增强思想道德素质。
(4)特色原则。
在坚持统一原则的基础上,鼓励各班在德育的活动形式、教育载体、机制等方面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结合班上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努力形成一班一品,创出工作特色。
三、“生态体验式德育”研究内容以及预期目标。
“生态体验式德育”主要内涵是促进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学校德育
工作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人本化、生活化、内省化、综合性、体验性的德育工作格局。
1、促进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以“坚持人与社会共同进步”为教育主题,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开展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等。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历史使命意识和法制意识。
2、促进人与人的协调发展。
以“坚持人与人一起成长”为教育主题,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指导,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活动为载体,以道德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开展诚信教育、孝敬教育、养成教育、爱心教育等。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自律规范和温文尔雅、诚信至上的个人处世风格。
3、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以“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教育主题,以环保教育为核心,以“绿色学校”、“生态班级”建设为载体,切实开展环境教育、热爱自然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审美教育等。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自然、自己与环境的关系,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做到环境育人;培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兴趣品味。
四、研究操作措施及做法根据德育内容,结合我校的德育资源,构建“生态德育”模式,深入开展主题活动,全面推进。
(1)以“环保”为主题的“待物之德”,打造“绿色学校”为载体,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和环保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坚定环保信念。
通过实验法和课外考察进
行环境教育,使学生亲自发现某些环境问题的起因,影响环境的因素等。
(2)开展“生态班级文化”等课题。
“生态班级文化”包括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要求评选的“生态班级”做到绿化、净化、美化、教化、变化。
使整洁、美观、充满人文气息的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3)以“诚实守信”、“感恩”为主题的“为人之德”,通过开设主题班会等系列活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
以打造“诚信寝室”“诚信班级”为载体,培养诚信学生。
寝室门全天敞开,极少有丢失东西现象发生。
通过“致家长信”、制“感恩卡”等形式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爱的教育。
(4)以“爱国”为主题的“为民之德”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开展国旗下讲话评选、“紫藤杯”红歌会等一系列活动。
(5)以“责任心”为核心的“为事之德”,对学生进行从岗位到责任,从任务到责任,从活动到责任,从评价到责任四方面的教育。
通过“班务承包责任制”,让学生承包班级某一具体项目,形成做好“事情”的习惯。
学校还以创建省“绿色学校”为抓好,树立使用水电、节约能源的理念,对自然资源负责,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可持续的发展。
(6)以“民主管理”为核心的自主教育。
学校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为学生创设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设立了学生校长室,并由学生校长自主聘任学生中层干部。
在各种学生活动中,教师由组织者转变为指导者,充分发挥了学生干部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学校还开设“民主信箱”,对学生反映问题,学校给予积极、有效地解决。
(7)“通过古诗词朗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开展“扬民族文化、颂千古美文”活动,开展了诗歌朗诵展示等系列活动。
用中华传统文化加厚和刷新同学们的人生底色,提升文化品位,实现人的全面、和谐、主动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在学校召开“生态体验式德育”现场推进会;召开“生态体验式德育”课题讨论会;评选“生态德育”优秀德育案例。
总课题组各部门和各班按总课题方案和子课题方案的基本策略和具体途径进行实践研究。
年底写好研究阶段性报告和子课题中期报告,进行研究资料和数据积累的检查。
第二阶段:总结阶段性主题活动经验总结,提炼优化的“生态体验式德育”模式,进一步深入实践探索。
第三阶段:
(1)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研究报告,归纳总结实验研究成果。
(2)各校搜集课题实验各种有关资料,撰写子课题结题报告。
(3)总课题组撰写课题主体报告。
七、实施生态德育的保障措施
1、专家指导:请台州市有关德育研究的专家作指导,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2、组织保障区校两级分别成立生态德育领导小组,负责对生态德育实施工作的领导、指导和协调。
学校生态体验式德育领导小组名单:
顾问:马英龙
组长:方学文
副组长:贺光林、刘八军
成员:尹军、王后林、刘小龙、朱忠科、梁虎、以及各班班主任
3、机制保障(1)我校生态德育领导小组对各班实施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评估、评比和专项督导。
(2)各班结合本班实际,制定本班实施规划,定期进行总结评比,建立相关激励制度和奖励制度。
4、技术保障学校成立“生态德育”总课题组。
对各班实施工作实行课题化指导;各班根据本班实际,上报子课题。
4、经费保障根据《方案》要求,学校将此课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制定列支计划,确保经费落实。
荆州市太岳中学德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