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美元超发的连锁反应、对美国利弊和对未来的影响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介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第一季度经济面临负增长0.6%,利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0-0.25%,创25年新高的9.6%的失业率和仅0.4%的通胀率,美联储第一次启动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19个月后,美国经济复苏不容乐观,GDP、利率、通胀和失业率几乎又达到临界点。
第二季度GDP增长仅1.6%,利率依旧保持在1-1.25%,失业率高达9.6%,通胀率1.1%。
为促进经济更强劲复苏和避免通缩的出现,美联储于2010年11月3日宣布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表示将在2011年年中前购买总额为6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以提振经济,并对资产负债表中的债券资产到期回笼资金进行再投资。
这是继2008年12月到2010年3月间购买价值1.725万亿美元的资产后,美联储第二次采用量化宽松政策。
二.美元超发的连锁反应通过分析,美国第二轮宽松货币政策具体连锁反应如下:1.大量美元货币注入美国市场。
美国第二轮宽松货币政策中,购买6000亿长期国债,由于乘数效应的存在,将对市场中注入数倍于6000亿美元的货币。
2.新注入的货币于全球市场中寻找投资机会。
新货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进入市场:流向实体经济、流向虚拟经济、金融体系内部循环、流向国际市场。
大量资本流入国际市场,从而催生资产泡沫,推高物价,掣肘各国货币政策。
3.推动美元贬值,其他货币相对增值。
由于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及其供应的大量增加,势将导致美元在世界市场上的贬值,其他国家货币相对增值。
美元走弱,有利于刺激美国商品出口,促进美国经济,但不利于其他国家商品出口,阻碍其经济复苏。
4.冲击国际金融市场。
美元贬值,势必带来国家汇率波动,资产泡沫及国际金融震荡,致使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
5.各国增发货币,竞相贬值,引发全球货币混战。
美国超发美元货币,实际上是以邻为壑,有利于本国经济出口,却不利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各国为保护本国利益,势必竞相贬值,以保护本国经济。
2010年10月5日,日本央行在利率会议中决定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并承诺将维持零利率,直至物价稳定。
2010年10月20日,英国央行会议以8:1通过购买2000亿英镑国债,增发货币,以刺激国家经济。
6.进而导致全球黄金、石油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扬。
2010年3月8日,黄金价格每盎司一下子从883美元冲上了948美元,美国自身持有黄金加上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黄金,约有1/3,无疑成为最大受益者。
美国控制着中东大量石油,石油暴涨,美国也将成为最大受益国。
大量垄断的大宗商品行业,也将为美国带来巨大利益。
7.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抬头。
考虑到美国大货币政策对自身的利益,及对他国贸易的不利影响,各国为保护自身利益,也必将采取更多措施,以保护本国贸易。
8.世界经济复苏可能放缓。
国际投资信心的减弱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必将阻碍全球经济的回升。
三.对美国的利弊(一)对美国之利通过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美国有如下好处:1.促进美国经济稳步回升。
美国的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流动性紧缩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对遏制经济下滑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旨在提高贷款的可获得性,刺激消费这一美国经济的引擎,从三个方面推动美国经济复苏。
第一,确保金融机构有足够的流动性来处理和消化次贷危机遗留的不良贷款,不减少对企业和个人的正常贷款;第二,维持低利率,降低贷款成本,鼓励居民增加消费信贷;第三,推动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增加收入。
由于美国使用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泛滥,截止2010年10月,美元指数下跌了27%,意味着美元对主要货币贬值了大约三成,美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便宜,增强了美国的出口竞争力。
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有利于美元继续贬值,为实现奥巴马政府提出的贸易赤字减半计划奠定基础。
伯南克预期今年美国经济增长3%-4%是合理的。
2.降低通胀风险和失业率。
此前,美国通胀率降到了令人担忧的0.9%,失业率却高达9.6%,美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增加国内投资与消费信心,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通货紧缩的风险,缓解部分严重失业率的压力。
3.转移美国债务风险。
从美国债务风险来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在今年年终的时候,美国的对外总负债接近14万亿,和美国的GDP量是相当的。
在这其中,仅仅是美国连邦政府负担的外债就有4万亿美元,又有大概3.2万亿是美国政府发行的长期债券。
在债务中相当大的部分是其他国家以美元持有外汇储备。
截止到今年三季度,全球各国所拥有的外汇储备是8.4万亿美元,其中货币种类有4.7万亿美元,在这4.7万亿美元当中有62%都是以美元形势持有的,显然美国增发货币之后,造成美元的购买力下降、美元的贬值,相应使得美国的债务减轻了,其他国家拥有的资产显然就缩水了。
4.转嫁国内经济危机。
近期美国经济出现了复苏放缓的情况,美国的经济刺激措施在扩大就业方面的效果要远远低于预期。
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要通过这样的政策诱导美元贬值,使美国商品在美国国内市场竞争力增强,通过这种竞争力的增强替代大量的国外进口,提高与进口商产品竞争的优势,为美国国内的制造业发展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
通过这两方面为美国的重振制造业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
5.黄金、石油及大守商品价格暴涨,带来巨大利益。
美国控制着世界大约1/3的黄金,撑握着中东国家大量的石油,以及垄断着大量的大宗商品,这些商品价格的暴增,也将为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二)对美国之弊美元超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美国带来利处的时候,也必然带来弊端。
综合分析,这些弊端主要有如下方面:1.货币刺激对美国经济,取得一定的程效,但不会很显著。
在美国目前经济低迷、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严重不足的背景下,美联储采取新一轮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于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的效果并不一定理想。
美国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而非货币供应量不够,当前美国更需要的是新财政刺激方案和维护强势美元,而非让流动性进一步泛滥。
新增的流动性不会迅速进入实体经济变为资产,而是流入金融机构和海外,催生新的资产泡沫,且有可能为未来美国和全球的通货膨胀飙升甚至失控埋下伏笔。
2.美国向市场注入大量货币,这部分资金中很大一部分,将走向诱惑力更强的新兴市场,对美国国内投资,消费等的刺激并不会如预期的显著。
在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和美国国会批准减税计划后,部分经济学家调高了2011年美国经济的增长预期,大致的增长区间在3%-4%之间。
但即使调整后的经济增速,也仅仅能保证失业率持平或由当前水平小幅下降。
只有当失业率回落到6.5%-6.8%的区间时,才有可能引发通胀压力。
而美国失业率在2011年末可能仅会降至9%附近,而且在2012年仍将保持在8%之上。
3.债务泡沫严重。
美元超发,目的之一就是促进经济复苏,大量货币刺激,可能反噬其当前已取得的经济好转的形势。
4.债券泡沫扩张,全球通胀压力加大,新兴市场狙击热钱,对于美国的金融扩张战略是个严重打击。
本轮通胀威胁最早始于澳大利亚、拉美、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印度CPI已经达到9%,不得不大幅加息。
2010年11月3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中国经济季报》,把2010年全年的GDP增速预测调高到了10%,并认为受食品价格上涨推动,通胀率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保持在高于3%的目标水平。
欧美市场水浸银根加剧了新兴市场的泡沫危机。
新兴市场抗击热钱,巴西等国央行限制外汇市场上日益活跃的投机活动,新兴市场抗击热钱意味着,美国过多的货币将受到全球围剿。
美联储会坚持购买第二轮国债,QE2今年6月底结束后,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不会到来。
否则,全球资产泡沫上升,美元成为众矢之的,美国债券总有一天无人买单,到那时,美国想转嫁风险也无处可转。
5.美国冒天下之大不韦,增发货币,以邻为壑,引发世界骂声阵阵,对其国际形象必然产生很大的损伤。
美国刚宣布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于首尔G20会议上,糟到大量反对的声音。
德国等各国,也对美国之举发出了大量反对之声。
四.对未来的影响(一)对世界未来经济的影响美国世界第一的经济地位和美元世界货币的角色,让美国货币超发必然的成为了一件世界性的大事,也必将对未来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分析,美元超发,对世界经济未来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引发全球性通货彭胀压力。
美元超发,必然使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贬值,促进本国经济,抑制他国经济,影响他国货币政策。
在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国必然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本国经济,从而增发本国货币,以保护本国经济。
这将导致全球货币供应增多,产生全球性通货彭胀压力。
而这又将产生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
2.引发全球金融与货币市场环境不稳定。
美元超发,将导致全球金融货币不稳定,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风险将大幅增加,阻碍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发展。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必球放缓。
3.以美联储为代表的西方新一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已经或正在给广大新兴市场带来新的风险。
事实上,美元发行不受控制以及近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正在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输入性通胀“冲击”,全世界的债权人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实际上已被推到承担潜在恶性通胀和货币无序贬值的边缘。
对中国等债权国来说,美国这种以邻为壑的不义之举不仅增加了中国输入性通胀压力,还令中国庞大的外储蒙受巨大损失。
虽然新兴经济体的央行可以通过推迟加息来避免更多热钱流入,但这可能引发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同时,这些经济体一方面面临要求其允许本国货币升值的压力,同时又担心资金流入激增会破坏本国经济的稳定,这使得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面对的两难局面进一步恶化。
4.美联储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将加快美元贬值速度,而美元贬值加剧全球流动性泛滥,金融市场动荡,触发全球范围内的“货币贬值竞赛”,由此导致的货币争端或将愈演愈烈,并有可能造成全世界范围新的“货币战”和贸易保护主义,从而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威胁。
汇率战的实质是贸易战,如果爆发贸易战,带给全球经济的不仅仅是危机,而有可能是崩溃,因为这势必引发一轮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狂潮,最终令各方利益都受损。
从目前的情形来看,美国的“弱美元”策略已在全球形成连锁反应,近期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出现集体性大幅升值,引起这些国家政府和货币当局的极大担忧,因为这已影响到了这些国家的出口甚至是整体经济的发展。
5.导致热钱冲击,推高资产价格。
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必然导致利率下降和美元贬值,降低美元资产持有者的收益。
为了规避这一风险,美元持有者通常会采取行动,将美元兑换成其他有升值趋势的货币,例如日元、人民币,然后进行货币市场或者资本市场投资,购买国债、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或者进行房地产投资。
由于美元是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持有美元资产的经济主体范围十分广泛,政府、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都持有美元,他们抛售美元的行为将进一步增加美元的国际供给,壮大热钱的规模及冲击力度,受到热钱青睐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很容易出现价格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