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问题与对策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问题与对策

第三阶段:主动释放流动性。主要事件是08年9月至09年3月美联储决定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收购房利美与房地美发行的最多1.2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与欧洲央行3月起将每月购买600亿欧元政府与私人债券,预计持续至2016年9月底。这呈现“直接救援’的特征。一是直接购买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二是直接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受不良资产累积和导风险预期恶化致的信贷紧缩因素的影响,金融市场和商业性金融机构等中介机构已无法发挥正常作用。在此情况下,由政府扮演金融中介角色,先后推出货币市场投资者融资便利与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工具等创新工具,直接向市场释放流动性。
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定量宽松;信贷宽松;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The problem,effectandcountermeasures of the 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the major economies of the Central Bank of 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quantitative easing" and "credit easing"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policycharacteristicsandpolicy tools.Confirming the success of monetary policyofquantitative easing ,atthe same time fully understandingand highlypaying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in the face of policy measures defensive characteristicsandthe independent character of central bank isunder serious threat.To further enhance the transparency of monetary policyandguide public expectationsreasonable;To strengthen coordin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and fiscal policy;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The generalized liquidity created by financial derivative products.
4.与社会公众的信息交流问题
“信贷宽松”货币政策是“相机抉择”,缺乏简单明了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作为信息指示器,而且创新大量的货币政策工具,其政策效果难以评判,将会增大社会公众对市场长期利率走向、通货膨胀等预期的不确定性,从而强化社会公众与美联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美联储十分重视社会公众就货币政策有关问题的看法与观点,以借此引导社会公众的货币政策预期。“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是“单一规则”,社会公众对货币政策有相对明确的预期,因而日本中央银行与社会公众的信息沟通相对较少。
第一阶段:进入“零利率政策”时代。主要表现是,从07年8月开始,美联储先后10次大规模降息,机构间的隔夜拆借利率(即政策利率)由5.25%降至0%-0.25%的目标区。12次降低贴现利率,累计调低525个基点至0.5%。
第二阶段:补充流动性。07年金融危机爆发至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和房利美与房地美危机期间,美联储通过与多经济体央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改革贴现窗口、推出定期标售工具(TAF)、定期证券借贷工具(TSLE)、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PDCF)、收购贝尔斯登公司的部分不良资产等措施,防止国内外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短缺,履行的是传统的“最后贷款人”职责。美联储是危机救援的主力军,通过创新上述短期信贷工具,将补充流动性的对象由传统的商业银行扩展到受次贷危机影响最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这一阶段的特点为:一是由于通货紧缩压力大,政府主动出击,直接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二是财政政策的作用日益显现,并形成与货币政策分工合作的关系。分工关系具体表现为:流动性的主动释放、融资成本的降低、社会公众的信贷可得性的提高以及对不良资产的收购、财政部采取入股等方式,加大对问题机构的救援,提高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并采取降低税收的经济政策政策刺激经济发展。合作关系表现为:对政府释放流动性而导致的资金不足问题,通过财政部施行补充融资计划从而向美联储提供资金,并为美联储购买的资产提供一系列的风险保障。而美联储则将对美国国际集团主动提供的大量紧急贷款资金转换为财政部对其的认股权证,从而实现财政对其的控股权。
面对08年爆发的新经济危机,日本央行推出“企业融资支持计划”,再次大力推行“定量宽松”政策。在央行的政策利率已降至接近于零,无法发挥作用后,主要通过加大对金融体系的货币投放,大幅增加商业银行流动性,间接为企业融资提供支持,促进经济复苏。具体表现为:2008年12月,将政策利率(基准利率)降至0.1%后,09年1月22日,宣布从商业银行收购多达2万亿日元的商业票据,约占日本商业票据市场规模的14%。,并将从每月2次的购买频率增加到4次,延长票据期限至3个月,实施期限由09年3月末延长至9月末。同时,09年3月18日,又推出新的商业银行次级贷款和次级债券收购计划,并将长期国债购买额度从年度16.8万亿日元增至21.6万亿日元。
美联储声称,经济金融危机发生期间,受商业银行对经济前景预估的浓厚悲观情绪以及对自身资产的损失难以精确估计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倾向于紧缩信贷,降低社会公众的信贷可得性,从而使得消费、投资需求下降,导致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因此,“信贷宽松”货币政策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提高社会公众的信贷可得性。
Keywords: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 quantitative easing; credit easing; non 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y tools
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以及促进经济复苏,自2008年以来,主要经济体央行基本同时将基准利率快速降低至历史低点或接近于零后,实施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此政策的实施,对于货币市场化的金融地球村将继续对其经济金融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全面分析、评价量化宽松政策,将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拟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面临的问题等进行分析、评判。
2.分别关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与负债方
“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增加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刺激商业银行发放更多贷款,首先影响的是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信贷宽松”货币政策主要手段之一是直接参与有价证券的购买,在努力降低金融市场上的借贷成本,扩大市场流动性。
3.政策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存在差异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山东财经大学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士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指导教师签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问题与对策
(一)日本中央银行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
“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可追溯至1999年2月。当时,日本中央银行开始实行“零利率政策”,将政策利率(隔夜拆借利率)降低至接近于零的水平;同年4月,首次公开宣称“维持零利率政策直至通货紧缩担忧消失为止”,这标志着日本正式进入“零利率政策”时代。
为有效解决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和通货紧缩问题,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日本中央银行实施了“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表现为:在实行“零利率政策”的同时,将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现金储备)作为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以此调节市场流动性。具体内容包括:一是通过增加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余额,确保商业银行拥有大量的流动性并向市场释放。为此,中央银行设定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增长的具体目标,并采取资产组合手段予以保证。二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购买国债的方式由传统的短期国债转变为长期国债,甚至购买商业银行股权来增加基础货币,借货币乘数的放大作用对货币供给量进行扩大。同时,影响市场利率下降的预期。三是承诺在核心指数环比大于零之前,将一直实行上述货币政策。
一、政策的两种形态:“定量宽松”与“信贷宽松”
目前,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过程中,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逐渐形成了以日本中央银行为代表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和以美联储为代表的“信贷宽松”货币政策。其共同点是面对经济金融危机,央行迅速将政策利率降低至历史低点或接近于零的水平后,直接对市场释放大量流动性,促进经济复苏;差异是央行所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同。基于此,可以说“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和“信贷宽松”货币政策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不同形态。
山东财经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问题与对策
学 院金融学院
专 业金融学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山东财经大学教务处制
二O一五年三月
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1.“单一规则”与“相机抉择”
“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事前设定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增长目标,有计划地控制商业银行现金的过剩程度,促使其向企业和居民发放贷款,而呈现“单一规则”的鲜明特征。“信贷宽松”货币政策主要依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市场流动性的变化情况,灵活调整政策组合,事前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而呈现“相机抉择”的典型特征。“定量宽松”政策面临的问题是,具体的目标是事前预先设定,若经济形势好转,市场流动性就会相对过剩,导致通货膨胀压力;若形势恶化,市场流动性则会更显紧张,又会导致通货紧缩效应。而“信贷宽松”政策的“相机抉择”因事前目标并不明确,反而比“单一规则”更加宽松、有弹性,更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