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案学科:人文《护理心理学》专业:护理、涉外班级:任课教师:教研室主任:董作华起止日期: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护理心理学》主编蒋继国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护理心理学》是五年一贯制高职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主要介绍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临床心理技能,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心理护理的理论和方法。
《护理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促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心理学知识和技术,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解决临床护理中病人出现的心理问题,以维护和促进病人的心身健康。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护理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会全面、系统地分析疾病和健康问题,为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及整体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获取信息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措施。
4.掌握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5.理解心理评估和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
6.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1.按照认识规律指导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能够主动调节情绪,养成良好的人格,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能够根据护理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分析问题,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对病人进行心理健康指导。
4.学会基本的临床心理技能。
5.学会常用的心理实验操作方法。
(三)思想教育目标1.具有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三、学时安排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案案头讲次: 1课程护理心理学任课教师授课年级 05级专业高护、涉外班级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第1页一、介绍教材性质及结构、学习要求。
二、引言:近几十年来,心理学的研究有了重大进展,特别是生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崛起,使心理学的应用深入到医疗卫生、性格发展、子女养育和人际关系等领域。
护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心理学和医学的结合下产生出来的一门学科,也是心理学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产物,通过学习护理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自觉运用它指导医疗实践,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促进人民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板书课题,揭示学习目标)(10分钟)三、讲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护理心理学概述一、护理心理学的发展简史(20分钟)结合教材介绍:(一)古代---萌芽,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认识。
(二)现代---走向科学发展阶段,学派林立。
(三)护理心理学的发展---“以病为中心”“以人的整体健康为中心”二、医学模式的转变与护理心理学(20分钟)结合教材介绍:(一)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三)生物医学模式(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小结: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变化与提高,使医学模式不断发展、完善,促使医学理论与实践不断充实、发展、深化,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追求。
第二节护理心理学研究内容和方法一、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20分钟)结合教材介绍:(一)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以及疾病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
(二)研究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的理论和方法。
(三)研究病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的方法。
(四)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及护士的心理素质和培养。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第2页二、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5分钟)结合教材介绍,注意区别优缺点:(一)观察法1.定义:2.内容:外貌、表情、行为、语言、作业、衣着服饰等。
3.分类: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二)调查法:1.定义:2.分类:问卷、访问。
3.优缺点:(三)心理测验法医学心理学常用方法。
(四)实验法1.定义:2.注意事项:(五)个案研究与抽样研究1.定义:2.要求:(六)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小结:各种方法各有适用范围,各有优缺点,注意扬长避短。
总结:归纳本节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作业:(10分钟)1、概念:护理心理学、医学模式2、说出心理学的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3、简述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
4、简述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案案头讲次:2课程护理心理学任课教师授课年级05级专业高护、涉外班级班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第1页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导入:近几十年来,心理学的研究有了重大进展,特别是生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崛起,使心理学的应用深入到医疗卫生、性格发展、子女养育和人际关系等领域。
本章将就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观点作概括性介绍,使我们初步认识到医学和心理学的密切关系及学习医学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要掌握医学心理学首先必须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新授:第二章心理现象与心理实质第一节心理现象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提问)一、心理现象的基本内容:(结合下图进行分析)(15分钟)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知心理过程情绪情感—喜、怒、哀、乐、爱、憎等情(动态表现)意志过程—意向、决定、坚韧性等意心理现象(心理活动)能力:水平特征心理特征气质(先天形成):动力特征人格(个性)性格(后天塑造):核心成份(静态表现)需要心理倾向性动机动力系统兴趣······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二、心理现象与行为(5分钟)1、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是在一定的刺激情景下产生的2、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三、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20分钟)(一)心理现象的发生(二)心理现象的发展心理的产生是物质进化的产物,无生命物质和植物没有心理活动,动物具备了神经系统,才有心理现象。
神经系统越完善,心理活动越丰富。
例:脊椎动物——低水平的知觉哺乳动物——较高水平的知觉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如黑猩猩在人的训练下,学会简单的手势语,会使用木棒拨取笼子外面拿不到水果等)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第2页人类——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综合比较:蛇——狗——猴的心理状态。
(三)个体心理的发展1、遗传和环境2、成熟和学习第二节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人脑的功能(20分钟)(一)脑的进化是心理发展的基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的发生发展与脑的发育完善紧密相联1)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证明,脑的重量可能与智慧水平有关。
动物的脑重与体重之比推算出脑重指数,人脑的脑重指数最大。
动物越高级,脑重占整个体重的比例越大。
(兔0.10,猴0.43,黑猩猩0.52,人1.00)2)个体发展各阶段的脑重(婴儿、3岁、7岁、12岁)3)大脑皮层细胞组织的机能成熟情况的两个“飞跃”时期(6岁、13岁左右)(二)脑的功能是心理活动的生物学基础1、大脑皮层的三级功能分区(投射区)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顶叶中央后回—躯体感觉区;枕叶后部-视觉区;颞叶上部-听觉区(投射-联合区)(多通道联合区)2、脑的三个主要功能系统维持觉醒——信息加工——意志行为控制3、近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如下图)功能左半球优势右半球优势视觉字母及单词的识别复杂图形及面容的识别听觉语言性声音环境声音、音乐躯体感觉复杂形状的触觉识别运动复杂随意运动的控制运动模式的空间组合记忆词语记忆形状记忆语言听、说、读、写语调空间能力几何学、方向感觉其他功能数学能力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第3页二、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20分钟)1、心理反映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1)反映无论简单还是复杂的心理活动均来源于现实。
如人能意识到河流、花草、树木,是人对自然界客观事物存在的反应;医生对病人进行诊断,是对病人的症状、体征及疾病过程中各种病理表现相互关系的反映。
2)凭空产生的心理现象是病态的。
如幻觉、情绪等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1)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都有自己的不同看法。
2)同一个人对于同一个事件,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场合下,不同心情下,会有不同的看法。
3、人的心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反映人是社会的人,单纯的遗传因素提供的人脑这一生物前提与单纯的自然界,并不能形成人的正常心理。
如一个脑发育正常、语言器官健全的婴儿,如果生后不与人类社会接触,就不可能学会说话,甚至不可能形成人的心理。
1920年在印度的加(学生讨论)狼孩、猪孩说明什么?猪孩:中国鞍山,女孩,小时候和猪一起玩,13岁时相当于3—4岁智力,17岁—8岁,受专家训练,智商70多分,现还活着。
(结合录像)本章思考题:简答: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心理的实质是什么?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案案头讲次: 3 课程护理心理学任课教师授课年级 05 专业高护班级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第1页复习:1、心理活动的内容?2、心理的实质?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护理心理学与护理实践的密切关系和重要意义,从本节开始,我们将系统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只有掌握了正常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识别心理活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以及与健康疾病的关系。
本章内容是打开护理心理学大门的钥匙。
(板书课题,揭示学习目标)(10分钟)新授:第三章信息加工过程引言:认识活动是人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的心理活动都是在对客观环境的认识中产生的。
那么,人们是怎样认识事物的?经历了哪些心理活动呢?第一节感觉与知觉一、感觉(一)感觉的概念和意义(10分钟)1.概念:分析:(1)直接——刺激在面前。
(2)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骨骼、肌肉、神经末梢等。
(3)个别属性——事物有多种属性,一种感觉器官只反映某一个或几个属性,却不足以认识事物整体。
例:苹果。
小结:归纳定义。
2.意义:(1)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2)在实践活动的重要作3.种类:1. 外部感觉2. 内部感觉(二)感受性及其变化的一般规律(25分钟)结合教材和实例讲解: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第2页2.感受性变化的一般规律(1)感觉的适应:一种刺激持续作用,感受性提高或降低。
例:视觉——明适应;暗适应听觉——职业病嗅觉——见教材味觉——酸、甜、苦、辣、咸等皮肤感觉——触压觉、温度觉可适应,痛觉难适应。
(2)感觉的相互作用:两种或以上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或不同感受器时,感受性的变化。
例:(1)见教材。
(2)学习和生活中的现象。
(3)感受性的发展与补偿例:(1)职业训练。
(2)生理残疾者的感觉能力。
小结:人的感觉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善于在生活实践中培养锻炼感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