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北京的四合院》教案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北京的四合院的基本结构及居住情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理清课文的描写顺序,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建筑物。
3、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1、阅读课文,了解北京的四合院的基本结构及居住情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理清课文的描写顺序,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建筑物。
教具:1、课文插图。
2、故宫等房屋照片。
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1、板书计题。
2、你曾见过哪儿的四合院,能说说它们的样子吗?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查字典。
2、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北京的四合院的?介绍了四合院的哪几个方面。
三、检查自学效果1、对字词掌握情况:字音:胡同和谐气氛字义:胡同坐北朝南和谐疏远2、课文按事物的几个方面介绍四合院:朝向、结构、作用、规模、居住情况这几个方面内容。
四、指导学生分小组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讨论学习。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1、北京建筑物的特色:胡同、四合院。
(古朴)2、朝向:坐北朝南。
(吉利、阳光充足)3、结构:正房、厢房、南房(倒座儿)4、作用:(1)独居方便,便于联系,适合人多家庭居住。
(2)正房----长辈厢房-------晚辈5、规模:小型四合院(普通老百姓)大、中型四合院(有钱人家如王府)6、(1)居住情况变化:A:过去:一家一户B:现在:很多户(挤、乱、和谐)(2)高层建筑:人际、家庭关系冷漠、感情疏远。
(3)国外:仿四合院(4)激发学生自豪感。
五、指导朗读课文。
六、小结。
《北京的四合院》一文介绍了四合院的朝向、结构、作用、规模、居住情况。
我们能够模仿这种类型的文章实行习作。
七、作业。
完成课时作业。
篇二教学分析:课文介绍了北京四合院的结构特点、人们的居住情况以及它的发展变化。
说明了四合院是北京特有的住宅形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8个生字。
2、体会"虽然……但是"在句子中的作用。
3、了解四合院的结构特点、人们的居住的情况以及它的发展变化,对北京的文化产生兴趣。
4、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感受北京的传统文化。
思想与情感对北京的文化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四合院的结构特点、人们的居住的情况以及它的发展变化,对北京的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难点:对北京的文化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具准备:1、课文插图。
2、故宫等房屋图片。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问题引入:我们生活在北京。
你们知道北京特有的一种住宅形式是什么吗?师:对了,看来你们对北京的了解还是很多的。
你们不愧是北京的小主人。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北京的四合院》板书:北京的四合院2、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北京的四合院什么样?北京的四合院的朝向?北京四合院的结构?北京四合院的规模?北京四合院的发展变化?师:你们这是善于思考的孩子。
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
3、看四合院的图片。
师:老师搜集了一些四合院的图片,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
你们知道吗?有一些名人故居、名胜古迹也是四合院这种住宅形式。
让我们也来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6个自然段)2、师友互查带认读生字的词语。
吉利考虑厢房和谐气氛冷漠菲律宾师友二人我读读,你听听,互相纠正不准确的读音。
3、集体汇报:哪个小组的同学展示一下你们的预习成果呀?师:他们都读对了,预习得非常好。
其他同学一定要像他们这对师友和学友学习呀!三、精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四合院的?在相对应的段落旁边做出批注。
集体交流,指名回答。
预设:课文是从朝向、结构、作用、规模、居住情况变化这几个方面介绍四合院。
2、分小组学习1--6自然段展开讨论。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在相对应的段落的旁边做出批注。
预设(1)北京住宅的特色:胡同、四合院。
追问: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给你什么感觉?(古朴)(2)朝向:坐北朝南。
追问:为什么这样设计?(吉利、阳光充足)(3)结构:正房、厢房、南房(倒座儿)将这些名称,标注在86页的图中。
投影展示。
(4)作用:①正房--长辈厢房--晚辈倒座--书房或客厅(5)规模:小型四合院追问:小型四合院什么人住?(普通老百姓)大、中型四合院追问:大中型四合院什么人住?(有钱人家如王府)(6)①居住情况变化:A:过去:一家一户B:现在:很多户(挤、乱、和谐)追问:高层建筑和谐吗?②高层建筑:人际、家庭关系冷漠、感情疏远。
③国外:仿四合院。
师:国外的一些建筑师还设计了一些模仿中国四合院的建筑。
如:菲律宾的"四户一院"住宅群,哥本哈根的"仿四合院"式住宅群。
④激发学生自豪感。
作为一名北京人,我们是多么自豪呀?四、适度拓展,读写结合1、《北京的四合院》一文介绍了四合院的朝向、结构、作用、规模、发展变化。
我们能够模仿这篇文章的写法,按照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一个事物。
师过渡:这篇课文不但结构很有特点,而且有的句子也很有特点。
2、出示句子:现在,北京城虽然出现了很多高层建筑,但是在老城区,仍然保存着相当一部分这种老式住宅--四合院。
(1)前半句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后半句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这两个分句表达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师总结:后一个分句没有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意思改变了。
我们就能够用"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语来连接。
3、用"虽然……但是……"写一句话。
4、展示中国其他地区有特点的住宅形式。
师:其他地区的住宅形式也很有特点。
每个地区的人们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本地的实际造出一些很有特点的名居,他们真了不起。
五、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学习《北京的四合院》这篇课文,我越来越爱我们的故乡北京了。
我们的故乡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今天的北京更是充满着现代化气息,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后把北京建设得更美好。
六、作业搜集中国其他地区有特点的住宅形式,说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20、北京的四合院朝向:坐北朝南结构:正房厢房倒座作用:长辈住儿女住书房或客厅规模:有大有小居住情况变化:一家一户—多户居住相关资料北京是怎样建成国都的金中都宫殿遗址纪念阙正在建设。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知识编辑委员会编辑的《地理知识》(1953年1月号)刊有侯仁之先生的署名文章《迎接北京建都八百年》,文章认为:北京建都始于公元1153年4月21日。
侯仁之原文如下。
通常我们说北京是我国历ZUI近五个朝代建都之地,这五朝指的是辽(916~1125)、金(1115~1234)、元(1279~1368)、明(1369~1644)、清(1645~1911)。
但是辽朝只把北京作为陪都,并没有真正在这里建都。
真正在这里建都的,不始于辽而始于金。
《金史》海陵纪有如下的记载说“贞元元年三月辛亥,上至燕京……乙卯以迁都诏中外,改燕京为中都。
”这是北京正式建都的开始,燕京就是北京在当时的名称,正式建都之后,改称中都。
贞元元年合公历为1153年;三月乙卯合阳历为4月21日。
所以到本年4月21日,正是北京建都八百周年的纪念日。
公元916年,即五代时期后梁贞明二年,世代生活于辽河上游地区的游牧民族契丹族部落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族各部落,建立了契丹国(后改称辽国),定都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命名为“皇都”,自称皇帝,即辽太祖。
公元926年,即五代时期后唐同光四年,辽太祖去世,其次子耶律德光于公元927年即位为皇帝,即辽太宗。
地处今北京城西南广安门一带的幽州,被升格为辽国的陪都。
公元936年,即五代时期后唐清泰三年,后唐军阀石敬瑭为篡夺后唐政权,以许诺割让国土为条件,换取辽太宗发兵协助。
得逞之后,石敬瑭做了后晋皇帝,他割让北方国土幽、蓟、云、朔等十六个州(史称“燕云十六州”),送给辽国作为回报,并尊称辽太宗为“父皇帝”,石敬瑭自己则做了千载骂名的“儿皇帝”。
当时割让给辽国的幽州,即在今天北京城西南部的广安门一带。
公元938年,即后晋天福三年,辽太宗将国都“皇都”改名为“上京临潢府”,定幽州为“南京析津府”,定辽阳(今辽宁省辽阳)为“东京辽阳府”,加上后来于公元1007年定今内蒙古宁城西南为“中京大定府”,公元1044年定云州(今山西省大同)为“西京大同府”,辽国共建有一个国都、四个陪都,号为“五京”。
由此,自公元938年起,地处今北京城西南广安门一带的幽州,被升格为辽国的陪都,被称为“南京析津府”,也称“燕京”。
北京城的别称“燕京”,即始于这时。
在辽国统治期间,世居松花江流域一带的女真族逐渐崛起。
为削弱女真族实力,辽国把一部分女真部落迁居到辽阳以南,由辽国官员直接统治,史称“*真”。
没有迁居,不受辽国直接统治的那些女真部落,史称“生女真”。
公元1112年,辽国天祚帝到混同江(即松花江)渔猎,按惯例,“生女真”各部落首领都必须前来朝拜。
在宴会上,天祚帝命令各部落首领依次起舞祝酒,“生女真”完颜部落的首领完颜阿骨打不肯屈尊献媚,险些被天祚帝杀掉。
自此,完颜阿骨打决心积蓄力量,起兵反辽。
公元1113元,完颜阿骨打率久受辽国欺凌的“生女真”各部落起兵攻辽,连获胜仗。
公元1115,完颜阿骨打创建金国,定都于今黑龙江省阿城东南,命名为“上京会宁府”,自称皇帝,并改名为完颜旻,即金太祖。
完颜亮没有说出的另一个迁都动机,是因为他系政变篡位。
公元1123元,金太祖在夺取了辽国的“南京析津府”即“燕京”之后,于归途中去世。
其弟完颜晟即位为皇帝,即金太宗。
公元1125元,金太宗俘获了辽国皇帝天祚帝,辽国灭亡。
金国兵锋,指向北宋。
公元1126年,即北宋靖康元年,金军攻陷北宋国都开封。
金国在燕京设立了“中书枢密院”和“行尚书省”,以就近统治管理新征服的北方(对金国来说是南方)广大地区。
公元1135元,即南宋绍兴五年,金太宗去世,由金太祖的孙子完颜亶即位为皇帝,即金熙宗。
南宋的岳飞主战抗金及秦桧的主和投降均发生在金太宗及金熙宗在位期间。
公元1149年,即南宋绍兴十九年,金太祖的另一个孙子、时任丞相的完颜亮发动政变,杀死了酗酒嗜杀、*成性的金熙宗,即位为皇帝。
公元1151年阴历四月,完颜亮即位的第三年,下诏预备迁都燕京。
他在诏书中说明了迁都的理由,他说:以前新征服的南部地区(指北宋失去的北方半壁江山),统治未稳,边防未宁,法令未具,所以设临时机构加以镇守,但那不是长久之计。
现在北方民清而事简,南方地远而事繁,地方官员要向上京会宁府请示工作,往返一次费时半年,不如迁都燕京,位置居中,地势冲要,便于控制四方。
完颜亮没有说出的另一个迁都动机,是因为他系政变篡位,很多豪门势族*他,他想换个环境,以摆脱敌对势力的牵制。
因为抗金名将岳飞已于公元1142年被秦桧害死,多年来南宋君臣偏安江南,求和纳贡,也给了完颜亮实现迁都大计的外部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