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大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课:外国文学史复习指南、知识点总结、题型分析、真题回顾参考书目:外国文学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黄晋凯《外国文学简编》2010年到2014年的真题显示人大不会考东方文学,不过2015年的填空题告诉我们前面的结论也不定正确,所以无论是高教版还是人大版,都有必要看一看两本,这里我建议看高教版,因为人大版毕竟是“简编”,做笔记就是在“简编”的基础上在次简编,漏掉的东西可能就会多一些。
高教版的教材内容会多一些,但会做笔记的人一定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只记人名和代表作,哪些地方可以三五十字带过,哪些地方得长篇大论地记录,这样的笔记是瘦而有肉,而高教版的教材更适合这样做笔记。
当然我在考试时也看过黄晋凯的书,在西方现代主义部分还是可以参考的,毕竟人大本校考试对各种“主义”,尤其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情有独钟,这方面一定要多了解、多背记才行。
英国文学(一)概况:(1)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40、50年代达到繁荣。
(2)英国现实主义一人道主义为思想武器,较多反映劳资矛盾及“小人物”命运,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
代表作家是狄更斯、萨克雷、勃朗特姐妹等。
(3)19世纪70年代之后主要代表人物为哈代、萧伯纳、高尔斯华绥。
(4)19世纪30、40年代出现了宪章派文学,它是无产阶级文学的萌芽。
(5)侦探小说开始兴起,培养了广泛的阅读群体,反映了通俗文学影响的扩大。
(二)狄更斯1.概括:19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其创作几乎触及英国社会的各个领域,真实再现了英国资本主义扩张时期广阔的社会图景,揭露了维多利亚“盛世”之后严峻的社会问题。
其小说思想特点有:批判维多利亚盛世时代资本主义社会;倡导人道主义;广泛深入地探索人性。
在英国,其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
2.《双城记》的思想内容:为了儆诫英国的统治阶级,呼吁改良,狄更斯以1840年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以巴黎和伦敦为舞台,描写了法国贵族厄弗里蒙地侯爵、农民得伐石太太、医生梅尼特等及其家人的故事,真实地揭示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探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肯定了法国大革命的正义性。
但是,小说对待革命暴力的否定态度,表现了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折射了其思想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3.《双城记》的艺术成就:(1多元整一的结构。
小说涉及到多条故事线索,但通过人物、情节和故事使不同线索相互联系、交叉和渗透,具有了丰富性和整一性。
例如梅尼特医生的女儿露茜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联系作用,她的人生经历就将不同线索串联在一起。
(2感受型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小说一方面立足历史事实,正面描写法国大革命;另一方面饱含感情地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态度。
(3善于利用象征、对照来渲染气氛,揭示主题。
4)灵活地运用悬念、倒叙、顺序、插叙等多种叙事方法,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
最后,语言简洁精炼、生动形象。
他善于用精炼的语言描写革命场面,生动逼真,同时也表现出黑色幽默的色彩。
(三)哈代1.作家概括: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和诗人,维多利亚时代后期最重要的小说家,被称为“一座屹立在19世纪和20世纪交界处的悲戚而刚毅的雕像”。
其小说描写了在资本主义冲击下传统的威塞克斯农村社会崩溃,农民阶级毁灭的悲剧性命运。
2《德伯家的苔丝》的思想内容和主题:小说通过苔丝一生的悲惨遭遇,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末英国南部乡村破产农民的悲剧性命运,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罪恶,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法律、宗教和婚姻制度,由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般性描写转入到对这个社会进行全面而彻底的揭露、控诉和批判。
《德伯家的苔丝》揭示了维多利亚时代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宗教法律、婚姻爱情、教育制度和人际关系等重大社会主题。
(1)通过苔丝以及家人的不幸遭遇,表达了对英国南部宗法制乡村破产农民在资本主义入侵之下悲剧性命运的同情。
苔丝一家的命运代表了英国南部整个农民阶级的命运,正是因为家庭论入赤贫的状态,苔丝才不得不离开家,来到外地谋生,而这正开启了她的不幸之旅。
(2)通过苔丝的不幸,控诉了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
苔丝被诱奸,在资产阶级道德面前不仅没有获得同情,反而被看一个淫荡的榜样,一个伤风败俗的罪人,遭到无辜迫害。
(3)通过亚雷的恶行,揭示了宗教的伪善和资产阶级法律的反动。
亚雷奸污了善良的苔丝,却没有受到道德谴责和法律惩罚,相反成为良心导师,当上了传道牧师。
苔丝最后杀死亚雷,被资产阶级法律以维护正义的名义施以死刑,揭示了宗教法律狼狈为奸,鱼肉破产农民的社会本质。
(4)通过苔丝与克莱的爱情,揭露了资产阶级爱情婚姻的虚伪本质。
克莱是一个封建婚姻的反叛者,他坚持要娶苔丝为妻。
但是,一旦她知道苔丝失身,却无法摆脱封建爱情婚姻观念的束缚,陷入了虚伪的资产阶级道德泥坑。
总之,这些社会主题的揭示,使得苔丝这一形象具有了更加广泛的代表性,也使得作家哈代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上升到了本质的高度。
3.《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形象:小说的副标题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女主人公苔丝是小说肯定和赞扬的对象,是哈代塑造的最优秀的典型形象之一,同时也是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引起小农经济破产这一社会转型期的无辜牺牲品。
(1)她是一个外在美与内心美相统一的女性形象,是美的象征。
苔丝是一个美丽、纯洁、勤劳、善良的农村姑娘,在苔丝身上,作者集中概括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赞扬了她的勤苦、善良、感情真挚和心地纯洁。
(2)她是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和强烈反抗精神的女性。
她敢于反抗不公平的命运、宗教偏见和亚雷的胁迫。
代表资本主义伪善道德、法律的亚雷,代表封建宗法制传统贞洁观念的克莱,将她美好的人生毁灭。
但是,她从不自暴自弃,始终不向环境和命运屈服,具有鲜明的反抗精神。
一旦她明确意识到自己的一生是被亚雷所毁时,就不顾一切地杀死了他。
(3)苔丝的悲剧命运具有社会性,她是此时英国无数破产农民的代表。
她的毁灭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通过苔丝的悲剧,作品控诉了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
四、德国文学(二)海涅1.《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的思想内容:暴露和批判德国社会现实的黑暗,向人们传达社会革命的新思想,激励人们建设理想世界。
其内容有四个方面:1)对德国检查制度的讽刺。
2)对德国封建制度的憎恨。
3)对基督教会的批判。
4)对社会革命的预言。
艺术特色: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高度结合。
2)采用游记作为全诗的结构形式。
3)抒情和叙事相结合。
4)多处采用直接对话的方式,使诗句生动活泼。
5)犀利的讽刺语言。
2.《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题解:《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作者通过童话般的故事,描写了德国社会的黑暗,揭露了封建反动政府的罪恶,指出了它的腐朽、没落以及必然走向灭亡的实质。
就其题名而言,它表现了三方面的寓意。
(1)就诗歌创作方式来说,诗作采用大量的童话和幻想故事,对德国丑恶、反动、腐朽的现实进行了闹事辛辣的讽刺。
(2)就诗歌表现的主题而言,通过“冬天”这个具有萧条和冷清的意象,代表了德国丑恶的社会现实,用“童话”来象征德国市民和统治者自欺欺人的幻想。
童话只是反动势力企图掩盖罪恶本质的一个美好幻想,这种梦幻终究要破灭。
就诗人对未来的憧憬而言,诗人表达了对新德国的期盼,相对黑暗的现实,美好未来起到了反衬作用,就像“冬天的童话”一样激励着人们。
五、俄国文学(一)自然派:俄国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批判封建专制和农奴制度的现实主义作家。
19世纪30年代,果戈理创作了揭露社会现实黑暗的作品,这些作品被反动文人攻击为“自然派”,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别林斯基及时地予以了还击,撰文阐述果戈理小说的现实主义价值,指出了“自然派”文学跟人民的关系,捍卫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性和斗争性,继承了这一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就被称为“自然派”。
他们极力忠实地描写现实,抨击腐朽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在体裁上,他们多采用叙事文学形式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俄国社会现实。
代表作家有果戈理、屠格涅夫、冈察涅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二)普希金1.作家概况:普希金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是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将俄国文学从模仿法国、英国文学引向了民族化道路,并自觉以民主、自由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其创作对俄国进步思想运动和革命运动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思想内容:通过描写叶甫盖尼·奥涅金和达吉雅娜等人的生活遭遇,诗歌反映了19世纪初俄国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十二月党人失败后尼古拉一世反动统治下青年的苦闷情绪,探讨了贵族知识分子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肯定了与人民密切联系的道路。
因为它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广泛与深刻方面取得的成就,而别林斯基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于人民性的作品。
”3.《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人物形象: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多余人形象。
贵族青年奥涅金终日无所事事,整天在上流社会各种社交生活中周旋。
他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对上流社会感到厌倦,但是又缺乏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加之自视甚高,最终“永远不会站在政府方面”,同时也“永远不能够站在人民方面”,成为一个苦闷忧郁的“多余人”。
奥涅金形象概括了19世纪初期俄国贵族青年的阶级和和时代特征。
通过这一形象,普希金提出了贵族知识他子脱离人民群众的社会问题。
达吉雅娜:她是一个具有“俄罗斯灵魂”的迷人的艺术形象,正面回应了俄罗斯贵族青年与人民的关系问题。
首先,她是一位具有平民色彩的女性形象。
通过她的名字、她对家乡的热爱,诗歌体现了作家自己对俄罗斯祖国母亲的炽热之情,以及与普通民众的血肉联系。
其次,她受到了进步思想的影响。
达吉雅娜也受到先进思想的熏陶,喜欢理查逊与卢梭的作品,要求个性解放,憎恨上流社会的虚伪。
她被奥涅金与众不同的气质所吸引,大胆表达爱慕之情。
跟奥涅金不同,她跟俄罗斯乡村有着密切联系,而且还勇于承担责任,在自己的生少中践行道德理想。
她最后拒绝了奥涅金的求婚,寻找忠于自己家庭的人生之路,表现出纯洁与高尚的品质。
(2007简答:分析“多余人”奥涅金)4.《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艺术特色:1)开创了诗体长篇小说这一种特殊形式,将诗与散文有机地结合起来。
2)作品具有鲜明的抒情性,作品中出现大量的“抒情插笔”,直接抒发诗人的情感。
3)在再现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方面,在典型性格的塑造方面,在环境和场景的描写上都达到现实主义的水平。
4)在人物塑造上,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
5)将诗和散文结全,既有诗的精炼、含蓄,又有散文的流畅、朴素;独创了“奥涅金诗节”,全诗由四音步抑扬格十四行诗构成的诗节完成。
(2004简答:普希金的艺术特点+创造“小人物”+小说、传记表现普加乔夫反抗者精神+《致大海》《致恰达耶夫》对自由的讴歌和对独裁的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