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例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分析

1例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分析



入院后第二天复查

分析原因:既往偶有 漏服,门诊复查后规 律服用抗结核药。
ALT 427U/L,AST 199U/L; TC8.70 mmol/L,TG2.17 mmol/L,LDLC6.13 mmol/L,K2.9mmol/L,Cr75.1umol/L (e-GFR89ml/min/1.73m2),血清总胆红素 正常; 乙肝表面抗体、e抗体、核心抗体均为阳性; 心电图:窦性心律,大致正常; B超示轻度脂肪肝。

硫普罗宁



葡醛内酯 青霉胺
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3):252-256
保肝药

植物药:

甘草酸是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对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肝损害都有较好 的作用,可与水飞蓟宾、谷胱甘肽等药物联用(Ⅳ类) 常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不良反应(水、钠潴留、低 钾、高血压、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和过敏反应



熊去氧胆酸

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3):252-256
保肝药

保肝解毒药

还原型谷胱甘肽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并发的DILI,该药可显著降低 ALT及AST值(证据等级I类)。 与青霉胺性质相似的含巯基药,儿童、孕妇及哺乳妇女、肾功 不全合并糖尿病者等禁用 硫普罗宁使恶性血液肿瘤患者DILI治疗后容易恢复正常(证据 等级I类)。
其中至少有1 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时,肝脏受药物毒性损
伤或发生过敏反应所引起的疾病,通常在药 物应用后5~90 d内发生的一种常见肝脏疾病
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3):252-256.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J].中华消化杂志, 2007,(11):765-767.
ALT31U/L AST35U/L Alb24.5g/L Cr77umol/L UA648umol/L K3.47mmol/L ALT219U/L AST111U/L UA513umol/L Alb31g/L LDL-C5.57mmol/L 24h尿蛋白3.42g 保肝:水飞蓟宾葡甲胺 利尿:螺内酯、托拉塞米 补钙:骨化三醇+碳酸钙 降脂:多烯酸乙酯、瑞舒伐他汀 降尿酸:苯溴马隆 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 讨论: 哪些药物可能致肝损害? 既往方案是否合理? 是否有药物相互作用? 入院后如何调药?
临床常见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
1100种以上
Liu zx,Govindarajan S,Kaplowitz N.Gastroenterology,2004,127(6):1760—1774.
药物性肝损伤分型
R:升高倍 数比值
①肝细胞损伤型:ALT≥2倍ULN或R≥5 (R为ALT/ULN与ALP/ULN的比值); ②胆汁淤积型:ALP≥2 倍ULN或R≤2; ③混合型:ALT(≥2 倍ULN)和ALP均升高,2<R<5。
检查
住院期间 出院后
复查 时间
201302-19
检查指标
ALT72U/L 、AST27U/L Alb28g/L、Cr82umol/L UA301umol/L LDL-C3.28mmol/L K2.9mmol/L 24h尿蛋白定量2.89g LDL-C6.66→5.52mmol/L K4→4→2.6→3.2mmol/L 连续4月复查肝酶正常 Alb26-33g/L UA287umol/L(6.7查) 24h尿蛋白定量2-4g
老年男性,慢性病程; 食欲减退、乏力、双下肢轻度水肿,无皮肤黄 染、肌痛等症状; 怀疑药物性肝损害; 血常规、肾功能正常; 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目前单用醋酸泼尼松 25mg qd治疗; 查出肺结核1月余; 有陈旧性脑梗塞病史。
诊疗经过

初步方案:
加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0g 葡萄糖注 射液[5%250ml] 250ml ivgtt qd; 氯沙坦调整血压兼顾降尿酸,保钾,余同门 诊治疗方案。
5.药物相互作用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和苯溴马隆

与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同服,可减弱 苯溴马隆的作用,不宜同服 吡嗪酰胺通过促进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 抑制尿酸排泄,从而削弱或抵消苯溴马隆的 促尿酸排泄作用,故应尽可能避免合用吡嗪 酰胺

吡嗪酰胺和苯溴马隆

血钾降低?
保钾 排钾

甘草酸二铵
1.吡嗪酰胺
不良反应:关节痛(由于高尿酸血症引起,常轻度,有自 限性),食欲减退、发热、乏力或软弱、眼或 皮肤黄染(肝毒性),畏寒 对诊断的干扰:可使ALT、AST、UA浓度测 定值增高 应用本品疗程中血尿酸常增高,可引起急性 痛风发作,须进行血清尿酸测定 糖尿病、痛风或严重肝功能减退者慎用
现病史

2012年12月于外院被诊断为肾病综合征;
肾穿示:早期膜性肾病 ALT,AST正常 Cr正常,Alb14.1g/L,24小时尿蛋白3.91g 予环磷酰胺0.2g ivgtt qod(累计1.6g); 醋酸泼尼松50mg qd(2012-12-05)治疗。 水肿症状逐渐缓解; 环磷酰胺50mg qd口服,醋酸泼尼松逐渐减 量,补钙及阿司匹林辅助治疗。

肝酶较入院前大幅增高
立即予以停用瑞舒伐他汀、苯溴马隆及吡嗪 酰胺,改醋酸泼尼松为醋酸泼尼松龙; 在还原型谷胱甘肽1.8g qd ivgtt基础上,加用 注射用复合辅酶200iu bid ivgtt及甘草酸二铵 肠溶胶囊150mg tid po保肝; 氯化钾缓释片500mg tid补钾治疗。
解毒功能等作用的药物。

保肝降酶药
联苯双酯是合成五味子丙素的一种中间体,降 酶迅速,停药后易反跳 双环醇与联苯双酯结构相似,降酶效果相似


最少服用6个月或遵医嘱,应逐渐减量
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3):252-256
证据等级I为Meta分析,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等级Ⅱ为非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等级Ⅲ为病例报道、病例随访或非完善 设计的临床研究; 证据等级Ⅳ为描述性研究或专家组的推荐意 缓解胆汁淤积的药物见。
用药调整
停用环磷酰胺(累计 约4.6g); 醋酸泼尼松改为泼尼 松龙40mg qd; 加用保肝药水飞蓟宾 葡甲胺片200mg tid; 补钾 氯化钾缓释片。 予多烯酸乙酯胶丸及 依折麦布调脂; 醋酸泼尼松龙逐渐减 量至30mg qd; 余同前。
3.18→ 4.18→ 5.6→ 6.7复查


2013-06-20于北京胸科医院确诊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予吡嗪酰胺片0.5g tid与盐酸莫西沙星片0.4g qd治疗结 核,同时予九味肝泰胶囊预防肝损害,泼尼松减量至 30mg qd,患者用药依从性不佳,偶有漏服。 我院复查: 2013-06-27
Van Der Klauw MM et.al. J Hepatol ,1994, 20: 376-379. Wagayama H et.al. J Hepatol ,2000, 32: 874. Arai M et. Al.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2,17:625-626.

出院前存在的问题
血脂 高
VS
尿酸 高
肝酶 高
出院带药
家中仍有水飞蓟宾葡甲胺片
低钾患者: 哪些保钾?
哪些排钾?
停可疑药物 加保肝药 瑞舒伐他汀 苯溴马隆 吡嗪酰胺 莫西沙星 泼尼松
病例分析

机体易感性:

长期嗜酒 急慢性肝炎 老年人 营养不良人群 严重肺结核患者 HIV感染者 非酒精性脂肪肝 联用其他易引起肝毒性药物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药物 性肝损害



呼吸内科会诊:考虑到患者使用激素, 停用抗结核药吡嗪酰胺有风险,治疗4天 后告知患者胸科医院调整抗结核药物, 予以出院。 出院前复查
ALT 375U/L,AST 139U/L K3.3mmol/L Cr95umol/L(e-GFR67ml/min/1.73m2) UA598umol/L
保肝药


腺苷蛋氨酸
多重保护机制:解毒、抗氧自由基、抗炎症介质,增加膜流动性,促 进肝细胞摄取胆汁酸和分泌胆汁 对孕妇和胎儿具良好安全性,是唯一被SFDA批准用于妊娠期肝内胆 汁淤积的保肝药物 Meta分析显示可显著降低DILI患者的血清TBI和ALT,是目前较理想 的治疗药物性淤胆型肝炎的药物(证据等级I类) 增加胆汁酸的分泌;有利于结石中胆固醇逐渐溶解 可有效治疗DILI,尤其是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更为合适(证据等级Ⅱ 类)
1例药物性肝损伤伴高尿酸血 症的病例分析
肾内科 黄海花
内容概要
病例资料
病例分析
知识补充
病例资料



患者,男,75岁 病案号:1390614 身高175cm 体重70kg BMI 22.86kg/m2 主诉:反复双下肢水肿伴尿中泡沫增多1 年余,肝酶升高1日 入院日期:2013年7月31日 出院日期: 2013年8月5日

简化用药 疗效确切 采取补液、利尿等措施加速药物排泄,必要时进行 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甚至肝移植。对于出现皮疹、 瘙痒、嗜酸粒细胞增多的严重过敏者可适当给予糖 皮质激素治疗等。

其他对症处理

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3):252-256
保肝药是指具有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
2013-07-30


既往史:
患者既往有脑梗死病史6年,未遗留后遗症; 有吸烟饮酒史,平均每日半斤酒,10根烟,已 戒烟酒半年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