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中小学校园网络综合布线工程设计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计算机学院2018年12月5日目 录2018 - 2019学年 第1学期1 引言 (1)2 中小学校园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需求分析 (1)2.1 系统总体需求 (1)2.2 功能需求 (2)2.3 校园一卡通系统 (2)2.4 多媒体教学系统 (3)2.5 成绩管理 (3)3 中小学校园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总体设计方案 (3)3.1 方案图 (3)3.2 布局 (6)3.3 主要设备 (6)3.4 综合布线 (7)3.5 分区块 (8)4 中小学校园网络综合布线工程详细设计 (9)4.1 施工要求 (9)4.2 设备选择 (11)5 中小学校园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测试方案 (11)5.1 GB/T50312-2000 (11)5.2 硬件施工完毕后对工程安装质量进行检测 (12)5.3 工程结束后对综合布线系统进行系统性能测试。
(13)6 中小学校园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验收标准和验收方式 (14)6.1 网络验收标准 (14)6.2网络验收内容 (15)7 总结 (16)参考文献 (17)1 引言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INTERNET的发展和CERNET的迅速壮大,全国已有多所高校建成校园网并接入CERNET。
校园网的建设已成为高校实力与发展水平的标志。
学校办学的规模、层次正在迅速地扩大和提高,建设一个先进、实用的校园网,实现校内外信息的快速传递,使教学、科研、管理步入信息化、网络化,从而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已成为必然选择。
为此,学校决定投资建设校园网。
满足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通路,共享各种教学资源。
良好的性能,能够支持大容量和实时性的各类应用。
能够可靠的运行,较低的故障率和维护要求。
提供安全机制,满足保护信息安全的要求。
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未来升级扩展容易,保护用户投资。
用户使用简单、维护容易。
2 中小学校园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需求分析2.1 系统总体需求综合布线系统本身具有很高的兼容性,根据客户的要求,本方案为开放式结构,能支持话音及多种计算机数据和图像传输系统。
系统能兼容语音、数据、图像的传输,并可与外部公用网络进行连接。
本设计注重系统的质量、科学性、可靠性及安全性,因此,在系统设计和产品选型中重点关注布线产品的质量、布线系统的模块化、以及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校园布线系统的目标是:以系统规范为指导,具有先进的综合布线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为支持,建立一套统一规划的布线系统,为校园网络系统数据、图像及控制信号提供统一的传输线路、设备接口和高质量的传输性能。
全面实现校园计算机通信网络的通讯、办公、管理的智能化、集成化,把校园计算机通信网络建成一个高起点、高标准、功能设备一流、且具有高开放性的网络平台。
同时该布线系统兼顾了计算机网络系统未来的发展要求,提供五年保证:在综合楼增加新系统时,对新设备提供信号传输的支持。
作为校园网络系统的基础平台---综合布线系统将为整个校园的语音通信、宽带数据、图像联网、管理系统及网站建设提供高质量的传输通道。
校园系统内的各个功能区通过高性能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联系起来,组成一套具备高传输带宽的、结构化的信息高速公路。
2.2 功能需求1、满足计算机教学科研、行政办公需要,提供各种教学、办公工具和支撑平台,并提供丰富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资源。
2、具有完善的办公事务处理能力,包括电子公文传递、电子公文管理、电子邮件、邮件收发等无纸办公自动化功能。
3、满足信息情报交流的需要,方便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学科研人员对各种信息资料、科技情报的检索和查阅。
包括Web查询、电子公告、电子新闻等。
4、具有远程通信能力,借助电话网等通信手段,以最低的通信成本,方便地实现远程互联,跨越地域限制,满足学校要求,加强各单位之间的业务联系和信息资源共享。
5、具有收集、处理、查询、统计各类信息资源的能力,充分利用原有数据资源,为学校领导提供准确、快捷的数字信息,实现数据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
6、学校网络系统要确保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冗余。
容错能力强,确保信息处理安全保密。
7、学校信息网络系统要保证实用和技术先进,便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并能不断满足学校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
2.3 校园一卡通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
一卡通系统借助校园网络平台,集证件管理、档案管理、师生考勤、食堂管理、机房管理、身份认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它可以代替学校目前使用的所有证件,如:学生证、借书证、食堂就餐券、上机证、医疗证等各种证件,应用于校园的各类消费场所,如:食堂、娱乐厅、澡房、洗衣房、游泳池商店、电子阅览室等;也可以应用于需要进行各类身份认证管理的场所,包括电子注册、学籍管理、成绩查询、教学管理、图书管理、借阅管理、门警管理等。
通过一卡通的银行转帐系统与指定银行进行费用转帐、圈存,实现校园“无现金流通”,给师生带来一种全新的、方便的现代化生活,有利于简化管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实现全校各类数据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2.4 多媒体教学系统本系统包括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计算机教室、数字式语音教室和电子监考系统。
多媒体教室采用专业系统解决方案,语音教室采用数字式语音教室。
规划中每个教室留有数据接口,以满足将来大量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趋势,教室内各系统的管道预埋到位。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软件在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建设中再作进一步规划。
2.5 成绩管理数据管理平台是信息服务的基础。
传统的分散数据管理造成资源的冗余,给网络管理带来困难,给数据的安全带来了隐患。
该平台对学校内各类数据进行集中存储、集中管理,为全校范围内的各种应用提供公共的、权威的中心数据库。
通过对数据的统一的管理和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设计,使网络数据资源的存储和传送的安全性得到较大的保障。
综合信息门户平台,作为信息服务的窗口,为用户提供信息的查询、汇总、分类、搜索、发布,为学校的师生员工及社会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3 中小学校园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总体设计方案3.1 方案图网络拓扑是由网络节点设备和通信介质构成的网络结构图。
在选择拓扑结构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安装的相对难易程度、重新配置的难易程度、维护的相对难易程度、通信介质发生故障时,受到影响的设备的情况。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1)星型结构星型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建网容易、控制相对简单。
其缺点是属集中控制,主节点负载过重,可靠性低,通信线路利用率低。
一个星型拓扑可以隐在另一个星型拓扑里而形成一个树型或层次型网络拓扑结构。
相对其他网络拓扑来说安装比较困难,比其他网络拓扑使用的电缆要多。
容易进行重新配置,只需移去、增加或改变集线器某个端口的连接,就可进行网络重新配置。
由于星型网络上的所有数据都要通过中心设备,并在中心设备汇集,星型拓扑维护起来比较容易。
受故障影响的设备少,能够较好地处理。
总线结构是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它将所有的入网计算机均接入到一条通信线上,为防止信号反射,一般在总线两端连有终结器匹配线路阻抗,总线结构的优点是信道利用率较高,结构简单,价格相对便宜。
缺点是同一时刻只能有两个网络节点相互通信,网络延伸距离有限,网络容纳节点数有限。
在总线上只要有一个点出现连接问题,会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
目前在局域网中多采用此种结构。
总线拓扑网络相对来说容易安装,只需敷设主干电缆,比其他拓扑结构使用的电缆要少。
配置简单,很容易增加或删除节点,但当可接受的分支点达到极限时,就必须重新敷设主干电缆。
相对来说比较维护困难,因为在排除介质故障时,要将错误隔离到某个网段。
受故障影响的设备范围大。
(3)环型结构环型结构是将各台连网的计算机用通信线路连接成一个闭合的环,在LAN中使用较多。
在环型结构的网络中,信息按固定方向流动,或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环型结构的优点是一次通信信息在网中传输的最大传输延迟是固定的;每个网上节点只与其他两个节点有物理链路直接互连,因此,传输控制机制较为简单,实时性强。
缺点是一个节点出现故障可能会终止全网运行,因此可靠性较差。
为了克服可靠性差的问题,有的网络采用具有自愈功能的结构,一旦一个节点不工作,自动切换到另一环路工作。
此时,网络需对全网进行拓扑和访问控制机制的调整,因此较为复杂。
环型拓扑是一个点到点的环型结构。
每台设备都直接连到环上,或通过一个接口设备和分支电缆连到环上。
在初始安装时,环型拓扑网络比较简单。
随着网上节点的增加,重新配置的难度也增加,对环的最大长度和环上设备总数有限制。
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电缆的故障点。
受故障影响的设备范围大,在单环系统上出现的任何错误,都会影响网上的所有设备。
(4)树型结构树型结构实际上是星型结构的一种变形,它将原来用单独链路直接连接的节点通过多级处理主机进行分级连接。
这种结构与星型结构相比降低了通信线路的成本,但增加了网络复杂性。
网络中除最低层节点及其连线外,任一节点或连线的故障均影响其所在支路网络的正常工作。
网状结构分为全连接网状和不完全连接网状两种形式。
全连接网状中,每一个节点和网中其它节点均有链路连接。
不完全连接网中,两节点之间不一定有直接链路连接,它们之间的通信,依靠其它节点转接。
这种网络的优点是节点间路径多,碰撞和阻塞可大大减少,局部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工作,可靠性高;网络扩充和主机入网比较灵活、简单。
但这种网络关系复杂,建网不易,网络控制机制复杂。
广域网中一般用不完全连接网状结构。
星形连接在将用户接入网络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当系统不断发展或系统发生重大变化时,这种优点将变得更加突出,其结构便于集中控制,因为端用户之间的通信必须经过中心站。
由于这一特点,也带来了易于维护和安全等优点。
端用户设备因为故障而停机时也不会影响其它端用户间的通信,所以设计时采用这一结构。
根据此可以画出拓扑图,见Visio图。
(6)Visio校园网设计拓扑图简易星形拓扑图高级星形拓扑图3.2 布局校园内无线网和宽带网都有。
一座教学楼,3楼、5楼有微机室,每间教室均有一台计算机,每层楼有若干教师休息室和办公室,5座学生楼距离有远有近50-300米左右,校园网为各个办公室,教室都留有数据点,由教室自由使用。
3.3 主要设备(1)交换机校园内各个局域网之间通信采用基于美国CISICO公司的Catalyst 5000交换机的快速交换式以太网。
Catalyst 5000是能支持所有主要网络技术的模块化结构的交换机。
它是为数据中心提供高密度局域网交换的理想设备。
它包括一个1.2G bps的数据交换主干,最多可支持98个交换的以太网端口或50个交换的快速以太网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