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语文必修三期中试卷

高一语文必修三期中试卷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本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只需交上答题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62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人体设计之高明,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文明已经达到的程度。

在我们引以自豪的大脑皮质中,思维是通过神经网络来实现的。

神经网络由大约六十亿个神经元组成,包含着数不清的连接。

这些神经元排成六层,每层都有一百多万列;而每一列又有约一千个细胞。

如此完美的设计,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其各部分之总和,以至产生了“自我意识”。

单从性能上看,大脑能把生活中经历的点点滴滴编码记忆存储在细胞构成的存储器中。

任何时候只要需要,就会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检索出来!然而人体里虽然有数千个令人感叹的精美之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类似铁皮加铆钉的粗疏之作,有些甚至看起来是不可饶恕的!近视,让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饱受其苦,而摆脱不了眼镜这个累赘,除非大着胆子去动手术。

像眼睛这样高档的摄像机造物主都设计出来了,却为何不能再配备一只小巧的生物眼镜以便我们需要时,在眼睛中自动地“架上”?庞大而复杂的血管网络系统能够将养分精确地输送到全身十万亿个细胞中的每一个细胞,却会忘记打扫沉积在动脉壁上的胆固醇,结果使缺陷的设计引发心肌梗死等诸多疾病。

大自然这样的旷世大师不可能留下如此多的败笔。

这些看似不合理的有缺陷的设计,一定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为什么断掉的手指不能再生,而只能愈合呢?有两个可能的原因:第一,自然选择无法精确地将极少数几个拥有断指再生能力的原始人选择出来。

第二,如若具备这种断指再生能力,那可能要付出很高的代价。

权衡利弊,自然选择淘汰了这种过度的尽管是有用的再生能力。

为什么我们的骨骼是空心的,而空心的骨骼更易被折断?原因是实心的骨骼会更沉重,使行动更迟缓。

这对以狩猎为生的原始人类来说是致命的。

他将无法逃脱猛兽追逐,也无法追上自己要捕获的佳肴。

且实心骨骼将使体重增加,进而需要消耗更多的食物。

这对时刻处于食物短缺危机之中的原始人是不利的。

自然选择也绝不会对身体的某个部位设计超标,因为那样做是不值得的。

把身体的某个部分设计得比其他部分更耐用并无意义。

当整个生物个体死亡时,那些还完好无损的部分也将随之变得毫无价值。

回望已经流逝的数百万年的时间,自然选择不屈不挠地对人体不间断地小修小补。

所有能够完美的地方都完美了,所有必须妥协的地方都做出了最小的让步。

强大的免疫系统让我们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害,但也会带来患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

为了保证必要的组织自我修复的能力,我们甚至付出了可能会启动癌症的代价,但所有这些就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了。

明白了这些,我们就可以从容地面对明天,期待下一个微小却立竿见影的进化!1.下列对“自我意识”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是指能够认识自身优缺点的意识。

B、是指人的大脑产生的能认识自身肢体缺陷的一种意识。

C、是指人体各部分的完美组合而产生的高级自我修补的能力。

D、是指人体各部分的完美组合而产生的高级思维活动。

2.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类似铁皮加铆钉的粗疏之作”的一项是()A、把生活中经历的点滴记忆都储存起来的大脑。

B、容易引发心肌梗死等诸多疾病的动脉血管。

C、容易折断的空心的骨骼。

D、让至少四分之一的人饱受痛苦的近视眼。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自然进化,人体中那些“粗疏之作”的部分将可能得到改进。

B、自然选择还将不屈不挠地对人体进行不间断地小修小补,一直到最终十全十美为止。

C、当我们战胜旧的病症时,新的疾病有可能正潜滋暗长。

D、优化人体部件的最佳方案,也容忍某些遗憾,过去如此,将来还会如此。

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

B.却.匈奴七百余里却:击退。

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因:因为。

D.将.数百之众将:率领。

5.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吞二周而.亡诸侯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B.临不测之.渊以为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作《师说》以.贻之D.天下已.定学不可以已.6.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就意味着秦从此由守势转入攻势。

C.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D.写陈涉起义,却极言陈涉如此之微,是为了后文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证明提供有力论据。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3分)(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分)(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8分)官舍竹【宋】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 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8、颔联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竹的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颈联的两个动词“拂”和“侵”用得十分生动传神,请简要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5小题)(5分)(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2),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3),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4)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5)其间旦暮闻何物?。

(白居易《琵琶行》)(6)积善成德,,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7)空闻虎旅传宵柝,。

(李商隐《马嵬(其二)》)(8),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三、(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母亲的来信[苏]克拉夫琴科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

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

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

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

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

信就写到这里。

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

吻你。

你的妈妈。

”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

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

那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

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

今天发了工资。

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

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

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

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

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

冬天眼看就到了。

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

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

”文卡自然是知道的。

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

他沉呤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

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

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l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

文卡哼了一声。

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

村里人准会笑话。

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

”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

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

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11.请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文卡这一人物形象特点。

(3分)12.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4分)13.作者在文中安排文卡路遇家乡熟人这一情节,其用意是什么?(4分)14.请简要赏析“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这一结尾的精妙之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