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绥芬河口岸

绥芬河口岸

绥芬河口岸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总人口10万(包括5万流动人口)。

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首批沿边扩大开放城市。

1999年6月,经中俄两国政府外交换文,设立绥芬河中俄互市贸易区。

绥芬河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山城,坐落在长白山北端,年平均气温2.3℃,作为国际通商口岸已有近百年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为国家一类口岸,一直承担着中苏贸易进出口运输和分拨任务。

绥芬河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目前中国通往日本海的唯一陆路贸易口岸。

距俄远东最大的港口城市海参崴230公里,有一条铁路、两条公路与俄罗斯相通。

通过俄罗斯的海参崴、纳霍德卡港口,连接中、俄、日、韩、朝等国家和地区陆海通道的关结点,是我国参与东北亚多边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窗口”和“桥梁”。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绥芬河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999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7.2亿美元,连续四年占全省边境贸易总额的50%以上;边境小额贸易占全省的83%;口岸过客58万人次,同比增长24.7%;过货连续四年占全省各口岸过货总量的70%以上。

陆海联运货物40万吨,首次开通了由绥芬河口岸发往美国西雅图的集装箱业务。

对俄旅游方兴未艾,1999年累计接待进口出境旅游者2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2%,旅游企业创汇257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

绥芬河市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发展交通、建设、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建设,根本改善了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初步形成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城市格局。

铁路口岸年过货过客能力达500万吨、100万人次,公路口岸年过货过客能力达100万吨、50万人次。

市区形成了以高等级路面为主、桥路相接、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面对新千年,绥芬河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坚持"以贸兴业,富民强市,建设现代化国境商都"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充分发挥绥芬河地缘、口岸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深入实施大通道、大经贸、大旅游、大市场、大加工战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特色经济,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以崭新的成就,迎接二十一世纪。

关于绥芬河口岸建机产品出口的调研报告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南、北、西三面与东宁县毗邻,东与俄罗斯远东最发达地区滨海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27.5公里。

辖区面积460平方公里,下辖阜宁镇、绥芬河镇和边境经济合作区,总人口10万(包括5万流动人口)。

1975年被国务院列为省辖计划单列市。

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首批沿边扩大开放城市。

1999年6月,经中俄两国政府外交换文,设立绥芬河中俄互市贸易区。

绥芬河市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目前中国通往日本海的最大陆路贸易口岸。

绥芬河是东北铁路主干线滨绥线和国家二级公路301国道的起点,有1条铁路、2条公路与俄罗斯相通,每天有多次列车和汽车来往于国内外。

绥芬河距俄罗斯对应口岸波格拉尼奇内16公里,距俄远东最大的港口城市海参崴210公里,距俄远东自由经济区纳霍德卡270公里。

通过绥芬河口岸,经由俄罗斯海参崴、纳霍德卡等海港,陆海联运货物可直达日本、韩国、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绥芬河是中外陆海联运的重要关结点,是中国东北地区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和"桥梁"。

拥有陆路、铁路两个国家一类口岸的绥芬河市,做为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的主通道,1987年以来,绥芬河市凭借国家赋予的优惠边贸政策和独特的地缘优势,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迅猛发展。

据统计:该市2000年至今年累计过货已达到1542万吨,向国家上缴关税近15亿元人民币。

自1996年以来外贸额连续8年占到黑龙江省外贸总额的30%以上。

全市对外贸易总额继2002年实现15亿美元之后,2003年再创新高,达到19亿美元,占黑龙江省对外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2004年,绥芬河对外贸易总额已达到25.2 亿美元,同比增长32.6%,占黑龙江省对外贸易总额的37.2%。

其中对俄贸易实现21.4亿美元,同比增幅16.5%,占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56%,创造了对俄贸易历史新高。

口岸过货实现639.6 万吨,同比增长10.6%。

其中进口580万吨,同比增长9.1%,贸易额和口岸过货量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地增长。

绥芬河每年的进出口过货量很大,主要以木材、钢材、化肥等原材料居多,机电产品出口量很少,04年建机在绥芬河的出口额还不到60万美元(主要包括QTZ63以下的塔机、施工用升降机及350搅拌机等)。

主要是中国在俄罗斯包到建筑工程的,中国建筑队带过去的自己用的。

目前还没了解到有以正规外贸出口方式出口的。

05年3月份沈阳建工在绥芬河出口了两台10吨塔机,牡丹江建工即将出口一台塔机和一台升降机。

其他同行业目前是否有出口目前还了解不到。

现阶段扩大对俄机电产品出口最现实、最有效的捷径,就是充分利用沿边口岸和各类开发区的合作平台,进一步发挥政策效应,境内搞部件生产,境外开展组装业务,大力发展跨国加工,规避俄方整机进口关税,实现贸易方式多元化。

要想在俄罗斯建机市场站稳脚跟,必须规范建机产品的贸易行为,改进营销手段,整和市场网络。

在绥芬河对俄出口的商品中,建机产品与纺织服装、建材、鞋类相比较,后发优势明显,市场空间巨大,正处在上升发展期。

应抓紧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抓住先机,抓住市场。

绥芬河口岸对俄木业前景广阔来源:物资采购网采编时间:2007年2月15日15时52分近几年,随着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沿海与内地的木材加工企业,看好绥芬河得天独厚的优势,从降低物流成本入手,纷纷把自己的上游工厂和车间迁至绥芬河,构建新的生产经营格局。

仅两年时间,安信地板、三峡木业、友谊木业、神华木业、国锋木业、金海城木业等一大批木业企业,在绥芬河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绥芬河市充分发挥全国最大进口木材集散地的优势,积极辟建木材加工园区,实施“安巢引凤”之发展战略,形成了木材园区占地4.37平方公里,进区企业410户的规模。

目前,投资规模超过千万元的企业44户,木材年加工能力达到450万立方米。

同样,俄罗斯鼓励外来投资建厂等一系列政策,让更多的商家看到了新一轮商机。

仅绥芬河就有40余家企业在俄方设立中资公司,专门从事森林采伐和木材出口,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横跨境内外的集采伐、仓储、运输、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可以说,走近俄罗斯,绥芬河是理想的桥头堡。

通过绥芬河口岸,经俄罗斯海参崴、纳霍德卡、东方港港口群,国际陆海联运可直达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被誉为连接东北亚和走向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绥芬河初步成为了一个以国际区域物流为重点,以铁路运输为主体,以陆海联运为链节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这是投资者获取俄罗斯木材资源的可靠保障,也是绥芬河能够发展成为我国北方陆路最大的进口木材集散地的先决条件。

随着转口贸易和加工贸易的不断发展,绥芬河国际陆海联运的物流实现规模化运营,物流的走廊和关节点将日趋畅达,进口俄罗斯木材加工复出口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产业格局将更加清晰和广阔。

凭借物流中心低成本、高效能的优势,上可便捷地采购俄罗斯丰富的原材料,下可及时地将产品送达国内外的买家,绥芬河是木材加工业不可多得的投资宝地;在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我国木材加工业对进口木材的需求量和依赖度与日俱增,走近俄罗斯是我国木材加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2001年12月26日,国家林业局、外经贸部、海关总署批准绥芬河为黑龙江省唯一的进口原木加工锯材出口试点口岸,加工贸易项下的锯材出口不受配额限制,绥芬河建设外向型木材加工基地的时机更加成熟。

为了把木材产业优势做大做强,发挥产业的聚集和联动效益,该市设立了以引进规模加工和精深加工为重点的木材工业园区,在国家赋予的区域倾斜政策的框架下,进一步制定了放大政策效应的具体规章,努力为投资者创造更加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

为了促进木材加工业的健康发展,该市还对新建的木材加工企业提出了必要的规范性要求。

木材工业园区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企业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始运作并得到回报。

目前,已有安信地板、圣象地板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建设、投产,投资热潮方兴未艾。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到绥芬河投资,就是到俄罗斯投资,就是参与到中俄区域经济合作中来。

2001年7月中俄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开辟了两国交往历史的新纪元,为中俄边境地区的投资与合作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和法律依据,展示了稳定的、可预见的良好发展前景。

2001年中俄两国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标志着中俄经贸合作开始驶入“快车道”。

在中国黑龙江省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政府的共同推动下,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明显加快,出现了联手互动、协调推进的开放局面。

现在的绥芬河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具备了建设木材加工基地的全部条件,孕育着独具魅力的产业链,商机千载难逢。

绥芬河口岸进出口贸易呈逆差态势2007-04-17 12:11:39 ·4月10日,绥芬河口岸统计部门公布了“绥芬河近五年出口、进口运行情况表”,从这个运行表上我们可以看出,受俄罗斯清关、禁售、限重限次等政策的影响,绥芬河口岸的出口贸易终止了从2002年开始一直上升的局面,首次呈现出明显的回落态势。

口岸经济人士分析说,过去四年,绥芬河口岸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002年的15.4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30.7亿美元,增长98.8%,年均递增25.7%。

1999年至2004年绥芬河市进出口贸易总额连续六年占全省外贸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口岸过货量由2002年的538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771.3万吨。

其中,出口贸易的高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拉动作用,从图表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这四年间出口贸易额几乎以平均每年3.4亿美元的速度递增。

这个高速增长为绥芬河口岸的贸易人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外也充分将绥芬河口岸与远东地区紧密地联系起来,充分活跃了两地的市场和文化的通融。

这种形势从2006年年初开始出现了变化,针对进出口贸易近几年首次由升转降,这位人士介绍,2006年2月26日俄罗斯就限制中国货入境又出台了新的后续措施,免税商品的数量由原来的每人携带50公斤改为35公斤,过境的次数由每人每周一次改为每人每月一次,这样原本大量通过俄罗斯公民旅游购物形式通关的商品被阻隔在了俄罗斯境外。

以2005年为例,绥芬河口岸的入境旅游购物人数为47万人次,其中购物游占70%,近33万人次,其中海参崴、哈巴等短线团占80%,人数在26万人次。

这26万人次按以往每月来绥口岸最少三次计算,现只可以来一次是8.7万人次,将减少17万人次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