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课堂设计14-15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学案 06春江花月夜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课堂设计14-15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学案 06春江花月夜

第6课春江花月夜学习目标 1.探讨由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引发出的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

2.分析本诗情、景、理水乳交融的艺术手法。

【诗海拾贝】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赏析刘方平小诗写得清丽、细腻、新颖、隽永,在当时独具一格。

这首诗的前两句就颇有画意。

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

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空庭的阒寂。

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正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刻,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

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不但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

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文本卡片】一、作者简介张若虚,扬州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存诗二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二、背景简介《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曲》。

其曲调,或说创自陈后主叔宝,或说创自隋炀帝杨广。

据杜佑《通典》记载,武则天长安年间,该曲调尚在流传。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其中,杨广两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两首。

张子容两首的写作年月在张若虚此诗之前。

杨广等五首诗的内容,大都是敷衍题目而描写景色,或稍涉脂粉;形式则或为五言四句,或为五言六句,体制短小,格局拘束。

张若虚作此诗,虽说也是沿循了前人写旧题乐府诗往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其内容有所开拓,篇制大为扩展,格调与境界更是远在同题诸作之上。

三、相关知识中国古典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春江花月夜》)《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基础荟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芳甸.( ) ②宛.转( ) ③沙汀.( ) ④纤.尘( ) ⑤皎.洁( ) ⑥潇.湘( ) 2.辨形组词。

①⎩⎪⎨⎪⎧ 宛( )婉( ) ②⎩⎪⎨⎪⎧ 皎( )洨( ) ③⎩⎪⎨⎪⎧ 畔( )衅( ) ④⎩⎪⎨⎪⎧砧( )沾(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滟滟..随波千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江流宛转..绕芳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月照花林皆似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应照离人..妆镜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愿逐月华..流照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文化知识。

《春江花月夜》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末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________________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长篇________________歌行。

【要点突破】一、整体把握1.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

同学们认为,此诗应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细部探微2.诗中“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一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诗句。

(1)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汀上白沙看不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月照花林皆似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悟总结】一、中心主旨这篇作品既不像南朝山水诗那样着力模山范水,也不像玄言诗那样枯燥说理,更不是一首单单抒发儿女离情别绪的爱情诗,而是将多种诗情合为一体。

作者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颂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扩展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精神的探究结合在一起,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深邃的意境。

二、写作特色1.景、情、理完美结合。

全诗将写景、抒情、议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写出了春、江、花、月、夜五种美景,以月为主要描写对象,在抒情和议论时也紧紧地围绕着月光来展开。

从人之初与自然之初的关系加以探讨,堪称是宏大的议论,但不空洞生硬,而是由江月生发。

同时,抒发的是人间最常见的离人思妇的相思之情,亦是人间最普遍、最永恒的感情,且能把这种感情完全置于月夜之下来发挥。

2.本诗具有韵律美。

本诗韵律饶有特色,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

以平声起首,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文白对照】春江 潮 水 连 海 平,海上 明月 共潮生。

月亮出来了!在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

滟滟 随波 千万里,何处 春江 无月明!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

江 流 宛转绕芳甸,月照 花 林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光照在鲜花、树林上,就像雪珠一皆 似 霰;样洁白晶莹;空 里 流霜 不觉 飞,汀 上 白沙 看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和在一起,看不 见。

不分明。

江 天 一 色无纤尘,皎皎 空中 孤月轮。

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

江畔何 人初 见 月 ?江月 何年 初照人?江畔什么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 代代无 穷已,江月 年年望 相似。

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

不知江月待 何 人,但见长江送 流水。

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

白云一片去 悠悠,青枫浦上 不胜愁。

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

谁家 今夜 扁 舟子?何处 相思 明月楼 ?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可怜 楼上月徘徊, 应照 离人妆镜台。

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

玉户 帘中 卷不去,捣 衣砧上 拂 还来。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照在她的捣衣砧上,卷不走,拂不掉。

此时 相望 不相闻,愿逐 月华 流照 君。

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

鸿雁 长飞 光不度 ,鱼龙 潜跃 水成文。

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

昨夜 闲潭 梦落花,可怜 春半 不还家。

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

江水 流春 去欲尽 ,江潭 落月 复 西斜。

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水送落花。

斜 月 沉沉 藏海雾,碣石 潇湘 无 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限路。

的路。

不知 乘月 几 人 归 , 落 月 摇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 满江 树。

情思满江的树。

【素材积累】1.《问月》“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诗人对于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

这种探索古已有之。

如:屈原《天问》(天问,即问天,问有关于“天”的事情)有373句,共提出170多个问题。

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问天地,即问有关大自然形成的传说;第二部分问人事,即有关人间盛衰兴亡的大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