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S0913
开课时间:第一学期
总学时数:32学时
开课部门:中药学院
授课对象:硕士生
考核方式:开卷笔试
主讲教师:李医明,王新宏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常建华,董绮功.波谱原理及解析.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王峥涛,梁光义.中药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版
张祥民主编.现代色谱分析.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陈培榕,李景虹,邓勃.现代仪器分析实验与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中所含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检识、分析以及结构鉴定。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中药研究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本课程的研究范围以及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简单介绍了中药有效成分结构研究方法、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程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旋光谱、圆二色谱等在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1.了解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的研究范围。
2.了解中药有效成分结构研究方法。
3.熟悉中药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程序。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主要内容: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中药材提取前的粉碎原则及方法;中药化学成分的常用的方法以及分离纯化新技术,重点介绍半仿生提取、免加热提取等;分离中药有效成分常用的方法;同时介绍了中药化学成分分析在技术和方法上的基本要求以及分离、分析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研究中的综合运用。
教学要求:
1.掌握中药常规提取方法。
2.掌握中药有效成分的经典及现代分离方法。
3.熟悉超微粉碎技术。
4.熟悉酶法提取,半仿生提取、免加热提取等现代提取方法。
第三章波谱解析在中药化学成分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的技术、原理以及其在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介绍波谱解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同时通过未知化合物波谱综合解析举例,推测化合物的结构。
教学要求:
1.了解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2.熟悉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的原理。
3.掌握综合波谱解析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章中药质量标准研究
主要内容:
本章节介绍了质量标准研究的历史沿革和概况以及目前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局限性;介绍了质量标准研究的研究前提、研究原则、研究的项目及研究内容等。
同时介绍了质量分析中方法验证的技术性问题和指导原则。
教学要求:
1.掌握质量标准研究的研究前提、研究原则及研究内容。
2.掌握中药质量分析中方法验证的原则。
3.熟悉当前版本《中国药典》的编写结构及使用方法。
4.了解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第五章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等。
重点介绍了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及过程。
介绍了目前常用指纹图谱处理软件的应用,以及指纹图谱在中药研究各个领域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教学要求:
1.掌握指纹图谱的一般研究过程及方法。
2.熟悉指纹图谱处理软件的应用过程。
3.了解指纹图谱在中药研究各个领域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LC-MS、GC-MS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LC-MS的主要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及其工作原理;GC-MS及HPLC-MS 的串联方法、MS图谱的特点;LC-MS、GC-MS在药物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同时介绍GC-MS在生物复杂系统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了LC-MS/MS在复方中药有效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研究的整体过程以及LC-MS分析条件的选择和优化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LC-MS、GC-MS的主要离子源,主要的质量分析器以及其工作原理。
2.掌握运用LC-MS、GC-MS进行药物质量分析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熟悉LC-MS、GC-MS分析条件的选择和优化方法。
4.熟悉应用LC-MS、GC-MS进行质量控制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