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黄,舌质红,脉弦数。
中医辨病辨证分析:患者因""入院,四诊合参,当属祖国医学"瘿气"的范畴,证属"肝郁火旺 "。
本病多因情志内伤,阴虚气郁,使痰气互结、化火伤阴而成。
以颈前肿大,善饥消瘦,急躁心悸,畏热多汗,手颤,眼突等为主要表现的瘿病类疾病。
舌苔黄,舌质红,脉弦数为肝郁火旺之象。
本病病位在颈部,属实证,积极治疗,预后尚可。
中医鉴别诊断: 1.气瘿:一般无全身不适症,多见于高原地区之人或妊娠期妇女等,基础代谢率不增高,甲状腺摄(131)碘峰值不提前。
2.瘿痈:肿块突起,肿硬微有灼热,疼痛牵引耳后枕部,常伴有发热,肿块无血管杂音,外周血淋巴细胞高于正常。
3.侠瘿瘅:肿块渐渐长大,疲乏无力不明显,反应迟钝,食少便秘,腰痛血尿,骨骼疼痛、畸形甚至骨折。
4.消渴:颈前无肿块,无突眼,有多饮多尿等症,尿糖、血糖增高。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瘿气肝郁火旺证西医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最后诊断:3、中医治则:以疏肝解郁,泻火养阴为法,方以龙胆泻肝汤合一贯煎加减,具体拟药如下:龙胆草12克黄芩4克栀子9克泽泻9克木通4克车前子4克当归4克柴胡4克甘草3克生地黄18克北沙参10g 麦冬10g当归身10g 生地黄30g3剂,日1剂,水煎服,三碗水煮一碗瘿气瘿气是颈前瘿囊弥漫性肿帐或肿硬结块,这类肿胀和忡块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患者可伴有消谷善饥、易怒、易出汗、眼球突出等全身症状。
瘿气病名首见于《医学入门.瘿瘤篇》,本书论述该病说:“形似樱桃,一边纵大似槌而垂,皮宽不急,原因忧患所生,故又名瘿气,今之所谓影囊者似也。
忧恚耗伤心肺,故多著颈项及肩,劳欲邪气,乘经之虚而作。
”《普济方.诸疮肿》论治瘿病时,多处出现治疗瘿气不同症状的各种方药。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按其病因分类,可分为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甲状腺癌伴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伴甲亢,慢性甲状腺炎伴甲亢、碘甲亢等。
在本章前面已论述的甲状腺疾病里,不同程度提示过这些疾病合并甲亢的症状.说明了甲亢不是一个单纯的病,它是很多甲状腺疾病的合并症.甲状腺组织生长在人体颈项皮下表浅之处,所有的甲状腺疾病,既有明显的外表肿胀、疼痛等症状,同时都伴有程度不同的全身症状。
这更加证明了中医外科疾病是“有诸外必本诸于内”的整体发病观和辨证观。
瘿气病证以往多在内科学中论述。
这里正是基于瘿气是各外科瘿疾病的合并症,瘿气不仅有局部肿胀症状,而且它的全身症状与局部组织的病变密切相关.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协编教材《中医外科学》已将本病列入外科瘿病的范围,这样更可以完善中医外科研究瘿疾病的系统性、科学性。
(病因病机}本病证与七情内伤、肝肾亏损有直接关系;另外,外感风热痰邪也可加重或诱发本病。
患者可由情志不畅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
或由于素体肝肾亏损,一则血不柔肝而肝失所养,疏泄不利,而致气郁、火郁;另外,肝肾阴液不足,阴虚则阳亢,亦可化火。
此外,外感风热痰邪,亦可耗伤阴血,而加重阴虚阳亢.火热之邪最易伤阴,热邪先伤胃阴,胃火滋生故消谷善饥;耗伤心阴则心火亢,而心悸、易汗;耗伤肾阴,则水不涵木而手足振颤;肾水不济心火,则心火独亢而失眠、烦躁。
火热耗伤肝肾精血,则冲任失调而月经不调。
火邪亦可耗气,以致心脾气虚,故心悸、易汗、粘液性水肿。
虚火炼液成痰,结于颈喉,故甲状腺弥漫性肿胀或有结块;若肝经痰热上注于目,则出现眼球突出.[辨病]1临床表现1。
1 症状与体征起病缓慢,或在强烈精神刺激、劳累、外伤、感染等诱因之后突然发病。
患者不但具有心动过速、怕热、多汗、低热、闭目两手平伸震颤等症状,而且有甲亢突眼症、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局限性皮肤粘液水肿三大特征。
由于年龄、性别、病程久暂及个体差异,其临床表现程度亦有不同。
一般女性患者心慌、乏力、情绪不稳等表现突出;男性患者常以多食易饥、消瘦、乏力等为主诉,老年患者则多心慌、消瘦及淡漠。
年轻人甲状腺肿大较明显,老年人往往不显著。
1.2 实验室检查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血沉加快。
90%以上的患者基础代谢率升高。
摄131升高,摄131高峰前移。
血清甲状腺激素(TT。
、TT.)均升高;有效甲状腺素比值(或T3)抑制试验,抑制率低于45%(正常抑制率大于450/4).2 诊断要点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以下三点较为突出.2。
1 甲状腺激素过多所致的症状和体征2.l。
1 心率快是持续的,休息和睡眠也不能降至正常,不易为一般药物所缓解。
2.1。
2 怕热不分冬夏,或仅表现为不怕冷,往往有持续低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
2.1。
3 多汗、皮肤湿润是全身性的,特别是胸、腹部、手足心。
2.1。
4 食欲亢进而体重往往减轻。
2。
1.5 大便频、粪量多,不成形,不是水泄也无脓血。
2.1.6 手、舌有微细而快速的震颤。
2。
1.7 易兴奋,易激动,多语好动,性格异常.2.1.8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正常或降低,脉压增大。
2。
1。
9 部分病人可出现早搏、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
2。
2 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常有震颤和血管杂音。
2.3 甲亢眼病可有眼睑后缩,眼球突出和眼肌麻痹三种表现。
3 鉴别诊断3。
工单纯性甲状腺肿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心慌、乏力、易激动和甲状腺摄碘率增高.3。
2 神经官能症,有情绪不稳定、失眠、多汗、震颤、心悸、心动过速、气短、消瘦。
但在休息、睡眠时心率即减慢至正常。
无突眼及甲状腺肿大。
(辨证)瘿气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肝郁火旺,阴虚阳亢,心脾气虚,而这三种病理变化都可以产生痰邪。
三种病理变化可单独存在,但在大多情况下,也可以混合存在。
1 肝郁火旺证表现为情志不舒,胁肋胀痛,乳房胀,痛经,怕热,多汗,皮肤热,而颈胸部皮肤潮红,性情急躁,眼球突出。
舌苔黄,舌质红,脉弦数。
若兼有心火旺,则心悸,失眠,多汗;若兼有胃火,则口渴引饮,消谷善饥。
此证多见于年轻强壮的患者或本病早期。
2 阴虚阳亢证多表现为消瘦乏力,腰膝酸软,耳鸣目涩、月经稀少或闭经,舌红少苔,脉细数。
若肝、肾、心三脏阴液皆虚,可出现虚阳上亢、虚火上炎,表现为颜面潮红,五心烦热、骨蒸劳热,心烦不寐,或舌、手震颤等症状.3 心脾气虚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自汗,浮肿,便溏,心悸,气促,易于感受风寒。
舌苔薄白,脉缓无力。
此证多见于久病体弱患者或老年人甲亢患者。
[治疗]1 内治法1。
1 辨证论治1。
1.1 肝郁火旺证治宜疏肝解郁,泻火养阴。
方选龙胆泻肝汤合一贯煎。
若心火旺,可加川黄连、莲子心,胃火炽,可加生石膏,知母、石斛。
实热内结,可加生大黄、芒硝以通便泻热。
1。
1.2 阴虚阳亢证治宜滋阴潜阳,平肝息风。
方选羚角钩藤汤加减。
加养阴、镇静、安神之品,如玄参、石斛、花粉、知母、牡蛎、龙骨、远志、夜交藤、柏子仁、五味子、鳖甲、龟版等。
1.1.3 心脾气虚证治宜补益心脾。
方选归脾汤加减。
加养血之品如当归、白芍、生地、山萸肉,加安神药,如夜交藤、酸枣仁、柏子仁,加化痰之药,如法夏、远志等。
1.2 成药、验方l。
2.1 龙胆泻肝丸,每次6g,每日2次。
1.2.2 知柏地黄丸,每次9g,每日2次。
1.2.3 天王补心丸,每次9g,每日2次。
1.2.4 归脾丸,.每次1丸,每日2次。
1.3 西药治疗1.3.1 硫脲类药物是主要抗甲状腺药物,常用有他巴唑、甲亢平、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
l。
3。
2 用于治疗甲亢的辅助药物,有碘化物、高氯酸盐和硫氰化合物、心得安及维生素类等。
应该指出碘对甲状腺的抑制是暂时的,用药几周后便很快出现“脱逸”现象,因而.会使甲亢更加重,使以后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和”、碘治疗更加困难。
因此,目前碘化物和高氯酸盐、硫氰化合物作为单独治疗甲亢已淘汰。
只在诊断或甲状腺危象、甲亢术前准备应用。
2 针灸疗法主穴:天突、曲池。
配穴:三阴交、足三里、间使。
强刺激,每日或隔日1次。
1—2个月为1疗程。
3 手术疗法重度甲亢,基础代谢率为+6D%以上,或经1年的药物正规治疗不能缓解,或停药后复发,或伴有压迫症状,或有恶变可能,均宜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预防与护理}工用碘化物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时,剂量不宜过大,否则易患碘甲亢。
.2 甲亢妇女不宜受孕,早孕者尽量作人工流产,如必须保留妊娠,可用药物和手术治疗。
否则有出现新生儿甲亢的可能。
3 为预防甲状腺危象产生,必须做到积极合理的治疗,如不要突然中断疗程,尤其在用心得安时。
症状严重或甲状腺肿大明显,先予抗甲状腺药物,待症状改善后再行放射性”…碘治疗;放疗后1—2周内要严密观察病情,不要按压甲状腺。
若施行手术治疗,必须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避免过度精神紧张。
4 突眼较重,眼睑不宜闭合,易使角膜干燥或遭异物刺激。
应戴防护眼罩,为避免强光刺激,外出应戴茶色眼镜。
[古籍选粹]《医学入门.瘿瘤》形似樱桃,一边纵大似槌而垂,皮宽不急,原因忧患所生,故又名瘿气,今之所谓影囊者似也。
忧恚耗伤心肺,故多著颈项及肩,劳欲邪气,乘经之虚而作。
《丹溪心法.瘿气》:瘿气须先断厚味。
[现代研究]1 发病学研究弥漫性甲亢常发生在具有一定遗传特性的易感人群中,在精神刺激、感染等原因刺激下,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发生改变,免疫细胞会产生甲状腺刺激抗体.这些抗体能与了SH竞争地结合到甲状腺滤泡细胞膜上的TSH受体上,活化腺苷酸环化酶,从而具有和7SH相同的作用。
由于甲状腺刺激抗体和TSH受体结合,占据了受体位置,阻止了TSH和受体结合,因而使甲状腺失去了垂体的控制,而自主地大量分泌甲状腺激素。
弥漫性甲亢的其它特殊体征,如突眼和局限性粘液性水肿的发生也都和自身免疫反应有密切关系。
所以说,弥漫性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2 辨证论治魏子孝认为甲亢不能循古代瘿病治法,他主张从滋阴清热或滋阴解郁入手,重在滋阴,而清热、解郁次之。
但遇痰火盛者,又当重用清热化痰,养阴次之.滋阴的目的一是“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上济心火,下抑肝阳;二是养肝之体,以助肝之疏泄,使气机条达,遏制诸邪之渐。
又因肝为藏血之器,体阴用阳,故滋阴与养血当并用。
笔者常在生地、地骨皮、女贞子、旱莲草、天冬、麦冬、鳖甲、白芍、鸡血藤诸药中,据证选4—5味,用量在15~30g间。
降火清热抓主证,辨明实邪所居部位,同时注意以阴济阳。
解郁。
甲亢往往气、血、痰、火四郁兼见,当分清主次,区别对待。
痰郁化火,多表现为痰火上扰的精神症状,……清热化痰有黄芩、山栀、黄连、龙胆草、青黛、夏枯草、瓜蒌、胆南星、法半夏、天竺黄等。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聂有智报道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性突眼的治疗。
综合治疗:①中西药合用:他巴唑每日2.5—10mg,或甲硫氧嘧啶每日25—100mg,同时给甲状腺素片每日60"--90mg,安宫黄体酮片每日6~9rag。
中药辨证分三型:肝热痰湿型,治以平肝清热,化痰散结;肝肾阴虚型,治以柔肝、泄热、滋肾;肝火旺盛型,治以泻火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