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火工品第八章传爆药和导引传爆药资料

火工品第八章传爆药和导引传爆药资料

• 第二,在保证爆轰可靠传递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小型雷管和保险 型引信的结构,以提高引信的安全性;
名称
钝黑 -5c
聚黑 -6c
聚黑 -14 c 聚奥 -9c Ⅰ,Ⅱ型 聚奥 -10 c
表 8-1 常用传爆药及性能
主要成分
黑索今:硬脂酸( 95:5) 黑索今:聚异丁烯:硬脂酸:石墨(97.5 :
0.5:1.5:0.5) 黑索今:氟橡胶:石墨( 96.5:3.0:0.5)
奥克托金:氟橡胶( 95:5)
左右。
• 8.4 传爆药 • 8.4.1 炸药的性质
• (1)要其爆速大于被起爆装药的临界爆速;(2)爆速 大,起爆能力大。
• 密度大时,爆速大。 • 8.4.2 药量和形状
• 设计时除参照相似弹药中传爆药的质量比外,传爆药药 量最终还需要用实验的方法确定。
图8-4 传爆药起爆能力测试装置 1-雷管 2-传爆药柱 3-炸药柱 4-铜板 5-铜板上印痕
• 8.3 导引传爆药
• 双重地位:对雷管来说是受主装药,被雷管引爆,而对 于传爆药来说是施主装药,用它来起爆传爆药。因此, 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既有较好的起爆感度又要有较大 的起爆能力。
• 临界爆速要小(感度大) • 爆轰速度要大(起爆能力大)
• 8.3.1 导引传爆药的结构
图8-2 导引传爆药构造示意图 1-隔板 2-导引传爆药 3-导引传爆药壳
• 8 传爆药和导引传爆药 • 8.1 概述
• 引信中典型的传爆序列为:雷管→导引传爆药(管)→ 传爆药(管)→主装药。
图8-1 导引传爆药位置示意图 1-雷管;2-导引传爆药;3-隔板;4-传爆药;5-滑块
• 导爆药和传爆药 • 相同点:均由猛炸药加工而成,输入和输出都是爆炸作
用。 • 不同点:爆炸作用的来源不同,爆炸作用的对象不同;
尺寸、药量、结构都有不同。
• 8.2 传爆药的战术技术要求 • 1.合适的感度。 • 2.足够的起爆能力。 • 3.足够的安全性。 • 国军标GJB2178《传爆药安全性试验方法》规定了传爆药必须通过
下列八项安全性试验:(1)小隔板试验;(2)撞击感度试验; (3)撞击易损性试验;(4)真空热安定性试验;(5)灼热丝点 火试验;(6)热可爆试验;(7)静电感度试验;(8)摩擦感度 试验。 • 4.和引信的关系。
重量/g 2 2 2
表 8.4.2.2 传爆药形状与起爆能力的关系
直径/mm
在铜板上的熄灭长度/mm
15
65
19
80
25
100
当传爆药量一定时,随传爆药直径增大, 其熄灭长度增大,即起爆能力增大。
• 8.4.3 传爆药的位置
埋入深度/mm 表面接触 10 23
表 8.4.3.1 传爆药位置与起爆能力的关系
76
35
100
53
70
44
22
5
15 25 未起爆
表中数据表明,隔不同介质时,起爆能力有不同的影响。 直接接触时传爆药的起爆能力最大,因为这时爆轰波没有 衰减作用;隔纸垫时起爆能力次之;隔空气时又次之;隔 钢片时最差。
• 8.4.5 传爆管的外壳 • 外壳影响到爆速,因此就影响到传爆药的
起爆能力。 • 外壳可以阻止侧向疏波的干扰,提高能量
1.2~1.70 g·cm -3,聚奥-9c为1.70~1.80 g·cm -3。
• 8.3.3 导引传爆药的直径和长度 • 作为受主:等于或稍大于雷管直径 • 作为施主:直径大,能量利用率大,起爆能力大 • 因此,直径:一般略大于雷管直径 • 长度:在一定范围内随药柱长度增加,有效作用也增大。 • 无外壳时,当装药长度为直径的两倍时,起爆能力不再增大。 • 8.3.4 导引传爆药的药量问题 • 在引信中实际采用的导引传爆药量一般相当于传爆药的三十分之一
把传爆药沿整个装药放置,使沿整个装药利用它的径 向起爆,这样就提高了传爆药的起爆能力,在某些情 况下,还能提高杀伤弹及杀伤爆破弹的作用效应。
• 8.4.4 传爆药与主装药间的介质
熄爆长度/mm
表 8.4.4.1 传爆药与装药间有不同介质时的起爆能力 厚度/mm
0
0.5
1
2
中间介质
空气 纸垫 钢片
100
奥克托金:氟橡胶:石墨( 94:5:1)
冲击波感度 X50 隔板厚/mm
11.210
10.997
10.470 10.270 (Ⅰ) 10.076 (Ⅱ)
8.079
爆速 (密度 ) /ms-1(g· cm-3)
8245(1.667)
8308(1.680)
8463(1.745) 8082(1.700) 8333(1.709) 8296(1.706)
的利用率。
评定传爆药的起爆能力的方法
• 评定传爆药的起爆能力的方法有两 种:
• (1)传爆药量与爆炸装药量的比; • (2)被起爆的爆炸装药单位面积上所需
传爆药量。
• 要合理地设计引信中的传爆序列,从火工技术的角度出发应注意 以下几点:
• 第一,要在引信中采用雷管作为传爆序列的起始元件,以提高引 信的瞬发性和简化序列等;
药量/g 8 12 16 20 25 35
表 8.4.2.1 传爆药量与起爆能力的关系
直径/mm
高度/mm
在铜板上熄灭长度/mm
24
11.8
54
24
17.1
60
24
21.5
69
24
27.8
74
24
34.5
78
24
48.0
81
传爆药直径一定时,在一定范围内药量增加,药高增加,起爆能力 增加。但是,当高度近似为直径的两倍时,炸药的爆炸熄灭长度不 再增加,亦即起爆能力不再增加。
间隙尺寸/mm 起爆概率/% 试验数量/发
表 8.3.1.1 径向间隙对起爆概率的影响
0
0.102
100
40
10
10
0.203 0 10
图8-3 导引传爆药轴向间隙 1-导引传爆药 2-传爆药 e=0.6~1毫米,Δ=0.75~3.1毫米(带管壳)
• 8.3.2 装药密度的确定
• 密度增加起爆能力增加,同时爆轰感度下降。 • 导引传爆药的密度: • 钝化黑索今为1.6~1.67 g·cm -3,聚黑-6c和聚黑-14c为
传爆药 药量/g
直径/mm
在铜板上的熄灭长度/mm
38
25
87
38
25
97
38
25
110
药量/g 埋入炸药中的相对位置
熄爆长度/mm
表 8.4.3.2 杆状传爆药起爆能力试验
21 埋入装药
120

9 埋入 1/3
105
6
埋入 1/3
表面接触
90
0
杆状传爆药的起爆能力不受h/d小于2的限制,而当h大 时起爆能力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