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后进生”多一点关爱

给“后进生”多一点关爱

给“后进生”多一点关爱
师爱是教师的天职,是师德的核心,也是开启学生心灵窗口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

世界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了爱才会有责任、有奉献、有和谐。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只有老师爱学生才谈得上理解学生,才谈得上启迪学生的心灵,也才能得到学生及家长的尊敬。

因此,作为教师,无论是学校领导、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都应捧着一颗关爱的心,爱生如子,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平地对待学生。

谈到爱生,一般而言老师都喜欢勤奋好学、成绩好、思想品德好、上课遵守纪律、积极发言的优等学生,因为他们很少让老师操心,上课只要老师一点拨或者是只要老师把工作一安排,他们都会完成得非常出色,而且这些优等生取得在各项成绩还会为老师获得荣誉,是老师的骄傲,所以老师们都爱优等生也是无可非议,理所当然。

然而,往往让老师“冷淡”的“后进生”其实更需要老师们的关爱、帮助。

造成差生存在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学生本人,他们的求知欲和渴望得到“爱”的程度并不比那些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少,因此,我们老师就更应该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才能教育好他们,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当然,在平时上课时常常会有一些学生不专心、私底下讲话、打闹、玩玩具、看其他漫画书籍等现象发生,老师往往都是很生气,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采取一些“高压”办法,也许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有时会适得其反,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而堕落自己或带坏其他学生,这一点,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教育中比较明显,因此老师一定要谨慎处理好。

李小明是我校有点名气的“双差”生,他思想不求进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经常爱扭转头和同学说话,作业经常不完成,成绩不好,经常欺负同学,和同学相处不到一块,爱与其他班同学扯皮打架等,引起了其他家长的不满和愤怒,其家长对他的教育也过重于批评,久而久之他自己也渐渐地失去了信心,于是变得更差。

两年前我接受了他所在班级的教学,当我知道他的情况后,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是作为教师也应该、有义务对其进行教育。

我想了很多办法对他进行教育,找他谈心、通过家访等,耐心帮助分析他错误的成因及危害,绞尽脑汁地在他身上寻找闪光点,采取激励教育,渐渐地他各方面表现均有所进步,但因为他成绩基础底子太差,好景不长,他“旧病”复发,真令人头疼。

为了不放弃他这个“后进生”,使以前所做的工作没有白费,于是我和几个班干部、课代表商量,决定对他进行“知识帮扶”。

我不搞“一刀切”的目标要求,尝试“降低要求,增强信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发动全班学生一起来帮他,帮他复习、预习,帮他辅导作业,这样他就有事情做了,很少有时间去玩别的事情,时间久了他已逐渐上路,学习成绩有了较大提高,在一次半期考试中他的各科成绩综合由以前的尾数几名提高到班上中等水平,我表扬他说:“其实你非常聪明”。

他高兴急了,我们
也高兴。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对学习更感兴趣,对老师、同学更加友好,当然,我们老师还得继续关注、帮扶他,与其家长联系共同教育监管好他。

还记得去年我教六年级的时候,有两个同学叫杨平和李智,刚开始我一来接该班教学时就有班干部向我反应:他们从来不交作业,经常迟到,有时还欺负小同学、逃课等等。

于是我耐心观察,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们虽然上课好动、贪玩,有时候还不守规矩,但是他们点子多,胆子较大,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号召力。

这何尝不是他们的优点?于是我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让他担任班上组长等小班干部职务,同时也要加强对他们的文化知识补习和思想工作,对他们进行跟踪教育。

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自己“当官”了,心里特别高兴,他们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不像以前那么贪玩了,工作特别积极,思想也进步了许多,他们就把以前玩的时间来协助处理班级事务。

在老师和同学的耐心帮助和辅导下,他们的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也对学习逐渐产生兴趣。

看到他的进步,我欣喜万分,他们也感受到了老师的真心关爱,真正想教好他,所以他们就信任我,尊重我,喜欢上我这个老师,就会喜欢上我所教的学科,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学习成绩自然而然也就渐渐提高了。

通过以上这些事例,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爱具有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智慧的钥匙,是鼓起学生智力、道德、个性、成绩向上发展的风帆。

我们老师看孩子要用放大镜去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学生,即使批评学生也得讲究
艺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达到教育目的。

著名作家冰心曾经说过:“有爱便有一切”。

是啊!只要我们老师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多关爱一点,老师与学生就会容易沟通,老师就容易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对老师的教育也就容易听得进去,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能扔掉后进生的“帽子”,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