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性软骨瘤
(一)发病原因
是一种胚胎性异位组织引起的肿瘤。
(二)发病机制
1.大体检查手术刮除所得标本中可见肿瘤组织呈浅蓝色的透明软骨,质地坚实,但亦可因黏液样变性而变柔软,患骨的骨皮质常有膨胀性改变,骨皮质薄如蛋壳。
骨皮质的内膜面由于受肿瘤侵蚀使其边缘呈分叶状,单发内生软骨瘤病变较小,但在长管状骨则病变有时较大。
应该注意越大的软骨病灶,软骨肉瘤的可能性越大。
2.显微镜检查大多数内生软骨瘤是由许多透明软骨小叶所组成。
在小叶中软骨细胞居于形成很好的陷窝中。
这些软骨细胞典型的是细胞较小,苍白、胞质不清楚,有小而圆染色深的细胞核。
偶然可见有双核细胞。
如果这些细胞多,应该考虑软骨肉瘤的可能性。
特别是当这样的肿瘤不是发生在手、足部位时,内生软骨瘤常有钙化区,其中细胞可以表现为退行性变或坏死,具有增大、不规则的丰富的细胞核。
检查中应注意,不要将其误认为是软骨肉瘤。
内生软骨瘤中细胞的成熟程度变化较大,特别是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常可见到细胞数目多,有增大的丰富的不典型的细胞核及双核细胞。
上述特点一般是用来区别良性内生软骨瘤及软骨肉瘤的组织学特点,然而不能用这些特点诊断手、足部位的软骨肿瘤。
这个部位放射学的诊断更为重要。
单发内生软骨瘤如发生骨皮质侵蚀破坏及肿瘤膨胀到软组织中,则是恶性变的指征。
单发的内生软骨瘤是髓腔内的肿瘤,是由透明的软骨小叶所组成。
发病年龄常在30~40岁,男女比例相同。
病人通常无特殊症状,或是出现无痛性肿胀来就诊。
如有病理骨折可出现疼痛,常于拍摄X线片时发现肿瘤。
在长管状骨、骨盆及肩胛带出现疼痛症状,应注意有无恶性变。
一般无全身症状。
好发部位:一般说来内生软骨瘤侵及的骨骼很少被软骨肉瘤所侵及。
单一的内生软骨瘤约有40%~65%发生在手部,发生在足部较少。
在手内,近节指骨是最好发部位,约占40%~50%的病例。
其次是掌骨(约15%~30%),中节指骨占20%~30%,很少位于末节指骨(约5%~15%)。
各指的发生率以中指最多,其次是环、小指,再次为示指,拇指最少见,在腕骨属罕见(少于2%)。
在足部,发病率约占全部内生软骨瘤的6%,好发部位依次为趾骨、跖骨、距骨。
内生软骨瘤在长管状骨中发病约为25%,且上肢发病多于下肢。
典型部位为肱骨、股骨、胫骨。
髂骨是软骨肉瘤好发部位,而内生软骨瘤发病在髂骨者只有3%。
颅骨、面骨、髌骨、跟骨、胸骨、肩胛骨、尺骨及脊柱为罕见的发病部位。
发生在长管状骨的内生软骨瘤,通常位于干骺端的中心。
当骨骺闭合后,肿瘤的部位可向骨干或骨骺端推移。
在手足部则位于短管状骨骨干的中心。
青少年患者多见,好发部位为手、足骨,肿瘤生长缓慢,可长达数年或十数年,局部肿块,疼痛不明显。
X线片显示髓腔内溶骨性破坏,有时有钙化斑,骨皮质膨胀变薄,无骨膜反应。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
指骨单发性内生软骨瘤在X线上的表现是典型的:常为一个局限的、边缘整齐的,呈分叶外形的椭圆形透明阴影。
常为中心位,骨皮质变薄。
肿瘤周围有一薄层的增生硬化征象。
在阴影内可见到散在的沙粒样致密点。
这是软骨瘤在X
线方面的主要特征(图1)。
发生在掌骨或跖骨的单发内生软骨瘤,其X线特征与指骨基本相似,但肿瘤阴影较大,常偏向于骨端,骨皮质膨胀亦较显著。
发生在长骨干中的单发内生软骨瘤,常表现为位于中心或偏心的髓腔内病变,有大小不同的溶骨性病变,伴有钙化阴影,骨皮质边缘常呈分叶状侵蚀。
位于扁平骨或不规则骨中的单发内生软骨瘤,常无典型表现,单凭X线有时诊断困难。
单发内生软骨瘤有时合并病理骨折,也为X线特点之一。
(一)治疗
如内生软骨瘤诊断成立,则应行病灶刮除术及自体骨植骨术。
手术疗效较好,手术中应特别注意勿将软骨块移植到软组织中。
如果需要第二次手术,则应将第1次入路经过的组织一并切除。
如果有恶性变或复发可采用局部整块切除。
必要时可做截肢术。
(二)预后
手部者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罕见复发。
其他部位肿瘤术后易复发,且可恶变。
腱鞘巨细胞瘤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明。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he tendon sheath)的皮损呈坚实性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通常小于3cm,发生于手指和手部,足趾部少见。
青年人多见,女多于男。
肿瘤可侵蚀邻近骨骼。
约25%病例切除后复发,极罕见的恶性腱鞘巨细胞瘤亦有过报告。
另一个腱鞘瘤即腱鞘纤维瘤Fibroma of the tendon sheath可能为腱鞘巨细胞的亚型也侵犯手指和手的屈侧肌腱,临床形态与巨细胞腱鞘瘤相同,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较巨细胞腱鞘瘤发病年龄轻。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组织病理:此瘤常分叶。
小叶由致密、透明化胶原围绕。
瘤内细胞由组织细胞样单核细胞,成骨样多核巨细胞,黄色瘤细胞,慢性炎症性细胞,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和胶原化基质以不同比例混合组成。
此瘤之另一亚型称腱鞘纤维瘤,临床上两者不能区别。
腱鞘纤维瘤无噬脂细胞和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仅偶见少数多核巨细胞。
(一)治疗
手术切除。
(二)预后
肿瘤可侵蚀邻近骨骼。
约25%病例切除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