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酬递减律示意图
例如在施肥上,某种养分的效果,以其在土壤中越不足时效果 越大,但若逐渐增加该种养分的施用量,那么,每单位养分的增产 量就逐渐减少。所以,获得最高产量的施肥量不一定是最佳施肥量, 因经济效益下降使得增产不增收。所以不要盲目加大施肥量。
有人根据试验推算,最佳施肥量大约比获得最高产量的施肥量 减少5%左右。
报酬递减律示意图
产 量
施肥量
• 3.生产应用
施肥时,不要盲目地增加施肥量,要考试经济效益,找出 最佳施肥量。 这最是我们下次课要讲的内容,配方施肥。
实践活动
观察:施肥越多,是否作物产量越高?
课后练习
简述报酬递减律的内容,并绘示意图表示之。
答:在一定土地上,开始向该土地投入单位肥料费用的报 酬最高,以后递增单位肥料费用投入所得到的报酬逐渐减 少。
意义: ①揭示了作物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一般规律; ②第一次用函数[Y=A(1-e-cx)]关系反映了肥料递减规律 ③使肥料使用由经验型、定型化走向了定量化。
报酬递减律告诫我们:施肥要有 限度,不是施肥越多越增产,超过合 理施肥量上限就是盲目施肥。
注意!
报酬递减律是有前提的。它是假 定其他生产条件不变时,只改变某一 个生产条件发生的情况。事实上,人 类的科学技术水平是不断进步的,随 着各种生产条件的改善,作物产量是 会不断提高的。
小结
• 1.主要论点
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 本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 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报酬的增加速度却在逐渐递减。
• 2.要点
施肥不是施得越多经济效益越高,当达到一定施用量时, 随施肥量的增加经济效益反而会降低。但一项新技术产生时 ,施肥量也要相应地提高。如覆膜玉米技术,产量提高,施 肥量也随之提高。
氮肥与作物产量关系曲线
投入单位肥料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燕麦磷肥砂培试验
施磷量(p2o5,g) 0
0.05 0.10 0.20 0.30 0.50 2.00
干物质(g) 9.8±0.50 19.8±0.52 27.2±2.00 41.0± 0.85 43.9±1.12 54.9±3.66 61.0±1 26.64 38.63 47.12 57.39 67.64
每0.05gp2o5的增产量(g) — 9.11 7.73 5.99 4.25 2.57 0.37
*引自《土壤条件与植物生长》第40页
通过上述试验发现:(1)在其它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 肥量的渐次增加,作物产量也随之增加,但作物的增产量却随施肥量的增 加而呈递减趋势;(2)如果一切条件都符合理想的话,作物将会产生某 种最高产量,相反,只要有任何主要因素缺乏时,产量便会相应地减少。
作物施肥的基本原理
——报酬递减律
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报酬递减律内涵。
学习内容
报酬递减律首先是欧洲经济学家杜尔哥 提出来的,它反映了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报酬递减律
从一定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 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 和资本量的增加,到一个“拐点”时,投入量再增加, 则肥料的报酬却在逐渐减少。亦即最初的劳力和投资所 得到的报酬最高,以后递增的单位劳力和投资所得到的 报酬是渐次递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