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区鸿波小学“读写互促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人教版三下第二组课文是以环保为主题的。
《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人们为保护环境所做出的努力。
使其在学生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还应该通过学文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同一主题的不同的表达方式,根据文体特点,兼顾内容联系,结合习作训练,寻找较为合宜的读写结合点。
5.《翠鸟》
课文里描写翠鸟外形的部分写的真精彩,翠鸟仿佛活生生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翠鸟是怎样飞到我们眼前的呢?
作者仔细观察,捕捉到了翠鸟与众不同的地方_______颜色鲜艳,小巧玲珑,眼睛灵活透亮,嘴巴又尖又长。
作者紧紧地抓住了翠鸟这几个特点,围绕这几个特点把翠鸟的形象活生生地描绘了出来,翠鸟就这样飞到了我们的眼前。
描写事物,一定要找出事物的特点,才能鲜明地写出它的与众不同。
你学会了吗?
1.你还记得《燕子》那课的第一自然段是怎样描写小燕子的吗?来改写一下《翠鸟》中描写翠鸟外形的那一段吧。
的小爪子,一身的羽毛,一双的眼睛,加上一张的嘴,凑成了。
2.选择一种你熟悉、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特征,让它活生生地出现在大家眼前吧。
6.《燕子专列》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创作中有一种构图方法叫做“留白”,在一幅画中留下适当的空白,以白当黑,虚实相映,可以创造出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写作文其实也跟画画一样,;有时候什么都写出来,会让读者失去可以联想、可以回味和可以反思的空间,在习作中留下空白,就能让大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比如在《燕子专列》一文中,作者在描述小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困境时,给读者留下了可供联想的空间;假如你是一只小燕子,在这样的困境中,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作者没有包办代替,而是留下了空白让读者去想象,是文章余味无穷。
仔细读读课文,你还能找到课文中留下的空白点吗?
请在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
1.小贝蒂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山间的岩缝中寻找冻僵的燕子。
他但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他又会说些什么呢?
2.假如那你是这趟燕子专列中的一员——小燕子,当你乘坐的火车徐徐开动,即将到达温暖的南方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堆散乱的珍珠,只有用先穿起来,才能成为珍贵的艺术品。
心所就想彩线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使文章有条
有理,清晰明白。
读完这篇课文,你发现文章的线索的吗?是的,没错,就是“斧头”!它把故事的起因、发展、结果联系到一起,贯穿了整篇文章。
写作文的时候围绕一条线索来写,文章就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会杂乱无章。
你学会了吗?让我们来动笔写写看吧。
选择一件你喜欢的物品,以它为线索,写一个小故事。
8.《路旁的橡树》
公路在朝前延伸,终于修到了小村庄,这一天工程师和工人正准备开工,忽然看到几个逃难的年轻人,正是那场洪水中幸免于难的,他们急忙迎上来,关切地询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