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态旅游功能与模式解析
香格里拉这一“世外桃源”的象征成了人们追求寻觅的理想境地。 后来,“香格里拉”一词被香港企业家郭氏家族买断,成为酒店的商 号,风靡世界,成为世界酒店品牌的至高象征之一,这从侧面印证了 《消失的地平线》在人文学上的伟大意义。 《消失的地平线》成了西方人的《桃花园记》。《消失的地平线》
伟大的意义——为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植入了人间乐土的意境。
香格里拉开展生态旅游取得了显著效应
(1)经济效应
在短短几年中,香格里拉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 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宾馆床位从当初的2千多张增加1.8万张,城市面 貌焕然一新。地方财政收入从1998年的1千多万,猛增到2004年的1.1亿 人民币,增长了近10倍,顺利实现了从“木头财政”向“旅游财政”的 转变。
(3)通过生态旅游扩展伦关怀的范围,使人与 自然的关系建立在新的伦理原则基础上。
二、生态旅游的模式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它与传统旅游 模式在发展形式上有着根本的区别。
1、社区参与模式
世界各地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在当地社 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持支持态度时,自然保护的工作才能 顺利进行; 特别是位于落后和贫困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只有将自 然保护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紧密 结合起来,使当地居民由于既得利益参与自然生态的保护 行动,持续发展才可能实现。 因此,生态旅游模式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以社区为导向, 提供机会鼓励社区参与旅游项目的实施,增加社区就业机 会,并将一定的旅游收入应用于改善社区的供水、供电、 医疗等基础设施。 旅游设施的建设尽量使用本地产品,采用本地建筑风 格。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3、生态环境补偿模式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返还部分旅游收入,用于保护区 的恢复或保护。 优点:旅游经销商通过缴纳一定的环境消耗补偿费,解 决自然保护区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也可增强当地居民保护 旅游资源的自觉意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矛盾:在投资能力很低的落后地区—— 如果限制外资进入,将很难达到发展目标和速度。 如果依靠外来资金发展,各种物质需求常从区域以外输 入,高级管理人员也来自外地,所获的旅游收益将很难留在 当地,那么这种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相关性就很小,当地人 只能从事低级简单的劳动,获得的经济收益也十分有限。 这种模式潜伏着当地居民与旅游经销商、游客的矛盾
(2)社会效应
当地农民也得到了实惠,迪庆直接从事旅游业的农村人口就有13000 多人,他们从旅游业得到的收入达到了每年人均3000元.
(3)生态效应
有了经济收入之后的当地老百性更加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积 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前几年,碧塔海景区发生几次火情,当地老百姓发现后,在很短时 间内就将火及时扑灭,保护了景区的植被不受损失。此外自觉取缔了对 环境造成危害的“马队”项目,规定在当地禁止使用塑料袋等,这都充 分说明老百姓的环保意识大大提高了。
(3)生态旅游使社区受益
香格里拉县地处高寒山区,其特殊的气候及地貌条件使得宜耕地较少,农 业生产发展受到瓶颈制约,因而97.8%的居民赞成在本地发展生态旅游业,约69% 东道居民积极参与并受益——有利于当地生态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伴随社区从生态旅游业中的获益,民族文化资源的价值得到了现实的转化, 其产业性质不断凸现出来。 调查还显示,除小部分用于改善物质生活条件外,大部分资金会用于扩大 经商规模,体现了一种参与旅游业——受益——更多地参与旅游业的倾向,促 使了以畜牧业为主的传统经济结构比例发生有效地转变。
3、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社区调查
2000年对香格里拉藏民社区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地社区居民 对于生态旅游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具有非 常朴素而清醒的认识。
接受此项问卷抽样调查的是香格里拉县生态开发示范区范围内的 184户居民,其中藏族人口占89.1%,男性占59.8%,女生占40.2%。
(1)吸引旅游者前往目的地消费,以增加社区经济收入; (2)改变资源利用方式,减少社区发展的环境成本和代价;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和改善社区产业经济结构。
4、生态环境的教育功能
生态旅游的兴起与发展得益于旅游者生态环保意识的 觉醒和提高,而这又与旅游者所掌握的生态知识和受到环 保教育密切相关。 随着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其环境教育功能也将得 到进一步加强。 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手段将不断提高,从单纯的心理 感应教育——发展为充分利用现代科技——通过完善的解 译系统——以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使旅游者获得知识、接 受教育。而且寓教于乐,教育效果大大提高。
案例分析
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与功能效应 1、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的兴起
“香格里拉”是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是美丽的 地方。美籍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于1933年小说《失 去的地平线》一书问世后,“香格里拉”这一名词成了一种 永恒、和平、宁静的象征。 当时,权威的《不列颠文学家辞典》特别称此书的功绩 之一是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好莱坞制片公 司买下版权将《失去的地平线》搬上银幕,立刻风磨全球, “香格里拉”一词更广为人知。电影主题歌《这美丽的香格 里拉》很快唱遍了全球。
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告诉干部 不加干涉
(2)保护保护民族(藏族)传统文化
97.8%的被调查者很愿意向游客展示本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歌舞活动,这是 一种朦胧的对民族文化作为生态旅游资源的认同。旅游地自觉地挖掘具有旅游 价值的地方特色文化作为特殊的旅游产品,证明了生态旅游业对原汁原味的民 族传统文化的需求将激活和发展地方文化。 34%的7%的居 民表示希望游客不违反当地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在调 查测试中,藏民表示生态旅游者不会干扰他们的正常生活。 由此可以认为,这种新的旅游模式与民族文化保护性开发相结合的前景是 乐观的。
(1)保护公众遗产的功能,使其不仅成为当代人所利用,同时 也留给子孙后代享用;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这不仅是全人类的目标,也是人 类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3)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以改善人类生存条件为目的.
3、促进社区协调发展功能
生态旅游主张让社区获得参与当地旅游发展的机会和途 径。一方面使社区居民从旅游发展中获得经济利益,避免 因生存压力而造成的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将 整个社区当作旅游吸引力的组成部分,有利于保护和传承 传统文化和民族习俗,促进社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全面 发展。 生态旅游促进社区协调发展的功能主要有如下三个 方面:
从此,这片想象中的人间乐土就成了“伊甸园”、“世外桃源”、 “乌托邦”的代名词。香格里拉究竟在何地,一直是世界的一个谜。 谁也不知道,这个地方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只知道这个地方藏民叫它 “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究竟在哪里呢?
(歌颂《香格里拉(失去的地平线)》)
在人类即将离开20世纪的时候,中国云南迪庆揭开了 这个世界之谜。 199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组织了调研组,对“香格里 拉”为期一年的研究,从七个方面进行论证,汇同世界各 国专家论证,终于得出“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的结论。 并于1997年9月14日在迪庆召开新闻发布会由中国云 南省代表向世界宣布“香格里拉在迪庆”这一结论,立即 引起了国内外对迪庆——香格里拉的极大关注。 从此,香格里拉成了迪庆的代名词,走进了世人眼中, 尤其2000年第一个黄金周开始以后,香格里拉成为国内外 生态旅游者最向往的地方。
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促销手段,精心打造香格里拉品牌, 增强了香格里拉品牌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影响力,形成以海 外市场为先导、国内市场为基础的旅游市场。
(1)奇异多姿的自然生态景观
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组织的“中国魅力名镇”评选 活动中——香格里拉县建塘镇荣获“中国最佳民族风情名镇” 称号
建塘镇
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主办、全国34家大型主流 媒体共同协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 梅里雪山入选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 梅里大峡谷入选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 金沙江虎跳峡入选中国最美的十大大峡谷 白马雪山高山杜鹃林入选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 “一佳四美”的殊荣,有效地提高了香格里拉的 知名度,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更重要的是随着生态旅游的推广和普及,其环境教育的广度和深 度将逐渐加大,成为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根本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 的有效手段。
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功能具体体现为:
(1)通过生态旅游活动寓教于游,向人们普及 生态知识和环境保护知识; (2)通过生态旅游唤起人们的生态良知和环保 意识,改变人类的资源利用方式;
2、环境教育模式
环境教育模式将提高当地社区和旅游者的生态环保意 识作为生态旅游的主要目标,将旅游与环境科普相结合, 把旅游作为一种科学普及的手段,设计出各种旅游项目, 使旅游者以对自然负责的态度开展旅游活动,防止可能导 致的环境破坏。 在旅游规划方面以环境保护为导向。环境教育模式是 一种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生态旅游,但其开发、运作仍需大 量的资金。 因此,采用这种发展模式的前提是有足够的政府财政 支持或是社会捐款作保证。
(2)优雅的民俗风情——藏民家访
食品——
招待客人的食品分别是:青稞酒、酥油茶、奶渣、油炸果、炒青
稞籽、青稞糌粑等。如今,在迪庆香格里拉藏民家访中,游客还能吃到
烤全羊、藏式火锅等风味食品。
(2)优雅的民俗风情——藏民家访
舞蹈——
迪庆藏族歌舞种类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建塘镇锅庄舞、尼西 情舞、塔城热巴、德钦弦子舞等等。这些都是迪庆香格里拉藏民家访 中的传统表演节目。游客在藏民家访时,可以即兴与当地的村民一共 表演互动文艺节目。
讨论
1、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开发采用哪种
模式?实现了哪些功能?
2、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成功开发的原
因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梅里雪山
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梅里大峡俗
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白马雪山高山杜鹃林
中国最美的十大狭谷——金沙江虎跳峡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