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第六章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第二节
4.测验双向细目表
测验内容 内容范围 1 内容范围 2 内容范围 3 内容范围 4 内容范围 5 合计 知识 1 3 1 1 6
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
理解 13 5 5 3 6 32
运用 9 6 3 4 2 24
分析 4 3 2 4 3 16
综合 3 2 2 4 3 14
评价 2 2 2 2 8
第二节
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所预期达到的标准,它是进一 步具体化的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各门课程可设计出总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可设计出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又可设计出课时教学目标, 根据课时教学目标还可设计出知识点教学目标。
第一节
二、典型性原则
编制测验的一般原则
题目是教学目标的一种抽样,须具有代表性及典型性。 编制测验前须编制能够反映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双 向细目表,它包括各项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各方面的 分数分配情况。
第一节
三、灵活性原则
编制测验的一般原则
即测验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适当的题型(主客 观题相结合),难度要适宜(由易到难排序)。 四、科学性原则
测验设计
(1)命题三要素 • 情境:注意材料的选取,要有真实性,要联系实际, 联系社会、联系学生生活,切忌胡编乱造。 • 立意:注意试题的价值取向,要从知识立意转为能力 立意。 • 设问:注意问题的指向性、科学性,不出偏题、怪题
。
(2)命题设计的内容: –测验形式的确定(纸笔、操作或口头) –测验题目形式的确定(主观、客观) –测验具体题型的确定与题目编制 –测验题目量的确定 –测验时间的确定 –测验题目的编制
第二节
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
三、测验取材并编拟题目 较通用题型 (一)是非题 ——由一个陈述句构成,要求学生判断真或假,是或非,对或 错等,答案只有两种可能。这些陈述句子包括事实、术语的定 义、原理的表述等。 主要功能——是测量学生判断陈述句子的正确性的能力。 优点——容易编写,适用于各学科测验,记分客观,取样范围 大。 缺点——不适合于测量较高层次的学习结果,学生答题猜测因 素较大。
合计 32 21 15 15 17 100
由上图可见,命题双向细目表由3个要素组成:测验目标、测验 内容以及二者的比例,即权重。权重代表了这部分内容的相对重 要性。
第二节
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
合计 22 21 8 22 22 100
例 1 初中化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细目表 测验内容 知识 理解 运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第一章 氧 6 3 4 4 3 2 第二章 氢 7 2 2 3 5 2 第三章 碳 3 1 1 1 0 2 第四章 溶液 6 3 3 1 8 6 第五章酸碱盐 4 3 3 5 2 5 合计 26 12 13 14 18 17
第二节
二、分析教育目标
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
1.教育目标的分析一般以布卢姆等建立的教育目标分 类学为依据。 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 域,每个领域再分若干层次,其中认知领域分为知识、 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布卢姆认 为,教育目标分类,下一层是上一层的基础,上一层 目标包含了下一层目标。 该分类突出了基础知识、 能力发展和实际操作技能,适用于学科测验的编制, 是编拟双向细目表的依据。
第二节
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
3.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教学设计中一种更具体的、可观察的教学 目标,亦称学习目标。 “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 具体的表述。” 主要描述学生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第二节
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
行为目标的陈述具体明确,具有可观察、可测量的性 质。 它令师生都清楚地知道通过教与学所要达到的行为上 的变化,要说明产生行为的条件,指出评定行为的标 准。 一般情况下,行为目标应该包括: ——行为(如“能将文章中阐明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 子进行分类”) ——条件(如“提供一篇报纸上的文章”)、 ——标准(如“至少85%的句子分得正确”)、 ——对象(如“学生”)。
第二节
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
编拟测验双向细目表的一般步骤为:
(2)根据知识内容的重要性和综合性程度进行纵向 设计。 ——重点的综合性知识占的百分比大一些,次要的基 本性知识占的百分比要小一些。 ——具体分配根据课程标准分析学习内容及其重要程 度。
第二节
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
(3)根据纵横双向比例把实际得分点分配到中间每 个格子中去,这样就制成了测验的双向细目表。 ——编制试题时,可明确方向和任务; ——题目编成后,复校时有对照的依据; ——计分时,可按照表中的百分比和得分点来确定各 题目的分数。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确定的具体而明确的双 向细目表是编制教育测验的基础。
语言清楚准确。提示语要科学,答案明确无争议(尤 其主观题应拟出标准答案及各种可接受的变式)。
第二节
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
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 一、确定测验目的 二、分析教育目标 三、测验取材并编拟题目
四、试测与分析
五、编制测验
第二节
一、确定测验目的
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
根据需要确定目的,从而保证测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第二节
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
(三)选择题 (5)归类选择:列出一组事物,并将事物分类,要求按一定标 准选出归类正确的项; (6)承接选择:给定一个或几个待续的句子然后列出几个承接 句子,要求选出其中衔接恰当的承接句子。 (7)排序选择:将几个事物列出几种排列顺序,要求选出排列 顺序正确的项; (8)填空选择:在一句话中空缺一些字、词、句或标点,要求 在备选几种答案中选出恰当的填补项。 优点——选择题评分客观、准确、省时。 缺点——但编制费时较多,不大适宜测量学生的组织知识能力 和表达能力。
第二节
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
有实验证明布氏的六个类别中“分析”、“综合”是 处于同一层次水平的类别。 一些专家认为,布氏的“知识”“理解”“应用”的 信度和效度都比较高,而“分析”“综合”“评价” 三个层次的信度和效度都不明显。 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吸收布卢姆目标分类法合理部分的 基础上提出的认知领域目标有五分法(识记、理解、 应用、分析综合、创造)和四分法(识记、理解、简 单应用、综合运用)。
第二节
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
三、测验取材并编拟题目 编拟题目须考虑题目的形式、内容、以及被试特点。 测验取材基本要求: (一)测验取材要有目的性——依据测验目的取材。 (二)测验取材要有代表性——能够代表全部内容, 以保证测验的效度。 (三)测验取材要有普遍性——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性, 选取难易适当,适合大部分被试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 的材料。 (四)测验取材要有鉴别性——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 区分开来,并使其看到自己的差距。
0.94 0.16 0.57 0.30
0.15 0.13 0.45 -0.06
5.编制测验
学业成就测验分为教师自编测验和标准化测验两类。 二者的区别为: (1)标准化测验采用标准化程序来编制考题,有通用性 和可比性,而前者就个别班级命题,在班际和校际之间缺乏 通用性和可比性; (2)标准化测验对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较高,教师自 编测验限于条件达到这样的标准比较困难,可低于0.6-0.8的 信度要求。
测验的标准化 ——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分数解释这一全过程 程序的一致性。 实现过程: (1)对测题进行难度、区分度分析,作为筛选题目的标准; (2)确定统一的指导语和时限; 指导语分为给主试的指导语(说明、要求、记分法、时限 )、给被试的指导语; (3)测验评分客观公正; (4)测验分数解释的标准化(常模);
第二节
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
三、测验取材并编拟题目 题型的分类——A封闭式和B开放式。 A封闭式题型——答案是固定的,十分明确,评分客观、可靠。 又可分为选择型和提供型。选择型的要求略低于提供型,前者 只要求确认,而后者要求再现。 ——选择型又包括是非题、配对题、选择题等,其中选择题又 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单项选择又分为正误式和比较式。 ——提供型包括填空题、改错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 B开放式题型——正确答案的自由度比较大,由评卷者掌握。 包括计算题、证明题、论述题、写作题、设计题、翻译题等。
第二节
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
双向细目表说明了有关测验的内容及其比重、测验的 目标、水平等,是确定测验题目的内容、覆盖面、数 量以及分数分配等的重要依据,是编制测验的蓝图。 编拟测验双向细目表的一般步骤为: (1)按照各级教学目标的试题在整份试卷中的一般 比例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横向设计。 ——按知识18%、理解28%、应用30%、分析13%、综合 8%、评价3%左右为宜。 ——学生的实际水平较低时,前三类占比大一些,反 之小一些。
测验的技术分析与鉴定——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例2:以上海高校二年级基础英语摸底测验中的四个例题为例,样本总数 为178人。
题 序 52 79 87 91 组别 高分组 低分组 高分组 低分组 高分组 低分组 高分组 低分组 a 48* 45* 10 9 38* 18* 1 3 四个题分析结果 选答人数 b c d 0 0 0 1 0 2 18 0 20* 25 6 4* 3 1 6 10 4 12 15 19 13* 11 7 17* 难度 未做 0 0 0 4 0 4 0 10 区分度
测验目的——测验的对象、目标、功用。 即测谁、测什么、为什么测。
测验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确定测验目的必 须以教育目标为依据,也是检查测验质量的依据。
第二节
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
要确定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测验所要测量的是哪一种属性? ——是智力还是学科成绩? (2)测验的对象是儿童还是成人? ——是幼儿、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 (3)测验的内容和范围? ——是语文还是数学? (4)测验的性质与用途? ——是选拔录取测验还是成绩测验? ——是目标参照测验还是常模参照测验? ——是速度测验还是难度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