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境地区境外人员“三非”问题现状探析【摘要】境外人员“三非”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我国不管是发达的大城市还是欠发达的边境城市都受到“三非”问题的困扰,而我国云南边境城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也深受其害。
境外“三非”人员破坏我国与邻国的国(边)境管理秩序,扰乱社会秩序,成为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毒瘤。
我们要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了解问题的面貌是什么,才能对症下药。
【关键词】云南边境地区;非法居留;非法就业;非法越境
一、非法越境问题现状
(一)越境人数不断增加
云南边境地区三非问题十分突出,以德宏州为例,仅2009年、2010年进入我国的境外员人分别为5748271、4863954人次。
自2012年1月以来,克钦地区持续的武装冲突已导致约4万名难民涌向中缅边境,其中有2.5万人已经越过边境,在云南寻求庇护场所。
在盈江,援助组织工作人员陶美思表示,“当地有大约4万名难民其中仅盈江县就有2万人,几乎都是老弱妇孺,还有孕妇和正在哺乳的女性。
1998年—2002年,入出腾冲县的境外人员223508人次,其中缅甸边民有207878人次,占了总数的 93%。
近年在德宏的62407名境外人员中,缅籍59627人,占95.55%。
德宏陇川的三象派出所管辖区内的248名境外人员全是缅甸籍。
(二)越境通道十分发达
云南边境两侧无天然屏障,山水相连,甚至村寨相通,边民非法出
入境非常方便。
分别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与柬埔寨、泰国、孟加拉国和印度相邻,国界线长为4060公里,其中中缅边界1997公里,中老边界710公里,中越边界1353公里;其中国家一类口岸13个,二类口岸7个。
除了国家一、二类口岸之外,还有无数边民临时入出境的通道。
按云南省商务厅口岸办的统计来讲,边境线上大约有90个边民互市通道和103个边贸互市地点,小道和便道更是数不胜数,例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西南和西北与缅甸联邦接壤,边界线全长503.8公里,其中陆地边界212.2公里,江河边界291.6公里。
中缅边境德宏段有国家级口岸2个、省级口岸2个、双边协议通道1条、非双边协议通道18条。
(三)越境原因多样化
第一,自然灾害。
缅甸,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由于位于热带地区,降水量很大,经常会有洪涝灾害,例如,缅甸于2008年5月2日,受到了热带风暴的袭击,损失惨重,致使大批边民流离失所,逃离家园进入了中国边境地区。
第二,战乱。
缅甸境内政治动荡,民族武装林立,有克钦军,瓦联军,果敢军,掸邦,傈僳族武装等等。
这些民族武装经常与缅甸政府军发生火拼。
2011年的,克钦军与缅甸政府军的交火又有近2000克钦人逃入我国境内的德宏州。
第三,中国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许多脏活累活没人愿意干。
在这种环境下“三非”外国人成了香饽饽。
他们不仅不怕脏不怕累,还很卖力,老板只要付
国人工人三分之一的工资他们就很满足了,因为这是他们在国内收入的四倍还多。
第四,中缅边界的管理难度大。
虽然中国与缅甸在新中国成立时就划定了边境线,签订了边境条约,但现实是由于中缅山水相连,中间没有天然的屏障,其间又有不计其数的小道、便到,根本是防不胜防,在中缅边境线中德宏段更是毫无边境线可言,一村跨两国的现象比比皆是。
两方边民更是早晚相互往来,根本没有国界的概念。
由此可想而知管理的难度有多大。
二、非法就业问题现状
(一)就业具有季节性,流动性大
随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境内农民在农忙季节会雇工人来帮忙。
由于境外边民工钱很低又吃苦耐劳,很多境内农民会雇其过来帮忙自己收甘蔗、玉米、水稻、土豆等。
这些境外边民一般在雇主家呆上一个来月,农活完了就返回国内。
但是有一部分境外帮工会在帮工完后不返回国而是继续留下来打工,他们打工停留的时间是不稳定的,有的几个月,月的十几天。
据统计中国进内边境城市西盟县境外季节工约30人,孟连县约50人,瑞丽市约70人。
在这些境外打工者中最多的是缅甸人和越南人,他们一般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也没有固定的职业,更没有固定的居住场所。
(二)所从事行业技术含量低
他们主要是在建筑工地,洗车场,餐馆,按摩店等地打工,一般工资都在1000左右。
以在德宏州境内的境外三非打工人员来讲,女性主要从事餐饮及娱乐场所服务业,男性主要从事建筑、珠宝加工、
木材加工、洗车、园林绿化等工作。
尽管工作时间长、环境较差、收入较低,但是与在其本国相比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
三、非法居留问题现状
(一)因商贸文化交流而形成的非法居留
在响应国家改革开放号召下,云南边境地区的开放也越来越深入,与国外的联系越来越多,联系的内容范围不断扩大,例如,从2005年以来,入出德宏的境外人员中,加工制造业45人、服务行业28人。
经商63人、从事珠宝生意127人,科学文化事业3人、育事业5人、扶贫开发6人、医疗卫生业3人,2010年以来,在临沧镇康县滞留的1877境外人员中,除投靠亲属等原因外,有608人是在校学生,其中幼儿园、托儿所42人、小学415人、初中113人、高中37人。
(二)因非法婚姻而形成的非法居留
中国和缅甸边境上的民族大多为跨境民族,相互之间一直有通婚的传统,而他们之间的婚姻大多是非法的。
由于非法结婚而滞留在我国境内的境外人员近几年越来越多。
据不完全统计临沧镇康县2010年以来,全县男青年与缅甸边民通婚的实有人数有2704人,因边民通婚滞留临沧市的境外人员3323人全部为缅籍;腾冲县在2002年非法居留的251人中,因婚姻非法居留的有138人,占55%;在2010年的1471名境外人员中,因婚姻滞留的有825人,占56.1%;到2011年底,截止2011年4月,嫁入德宏州境内的缅籍边民有13422人。
【参考文献】
[1]李琦.吉林中朝边境地区境外边民“三非”问题研究[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2).
[2]李玉洁.德宏边境地区“三非”外国人现状的思考与对策[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2(5).
[3]张爱华.中缅边境云南段外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探析——以德宏边境地区为例[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2(5).
[4]何跃.云南境内的外国流动人口态势与边疆社会问题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5]罗秉森,莫关耀,杨斌,等.云南跨境民族问题与国家安全研究[j].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