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制药 基因治疗
医学方面的应用前景
基因诊断
基因克隆 基因芯片
基因工程药物的高回报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红细胞生成素 白细胞介素-2 巨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胰岛素 231 元/μg 1072 元/μg 410 元/μg 1960 元/μg 10.2 元/μg
四、基因工程的负面影响
◆现代战争狂人、恐怖主义者利用转基因技
(3)延伸:温度升至72 ℃ ,DNA聚合酶以4种dNTP为
底物,在引物的3’-OH上,合成与模板互补的
DNA新链。
PCR反应的基本原理
(三)逆转录法
逆转录法就是先 分离纯化目的基因的 mRNA,再反转录成 互补DNA,然后进行 互补DNA的克隆表达。
AAAA
逆转录酶
AAAA TTTT
碱水解
TTTT
概括地讲,其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大规模生产生物分子;
2.设计构建新物种;
3. 搜集、分离、鉴定生物信息资源。
(一)第四次工业大革命:
1980年11月15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的20分 钟内,Genentech公司的新上市股要从3.5 $上至89$, 胰岛素基因表达 . 1. 轻工食品:氨基酸、助鲜剂、甜味剂、淀粉酶、纤维 素酶、脂肪酶蛋白酶、生物拆分混旋体.
供体细胞
目的基因
载体 重组DNA分子
受体细胞 转化细胞
转基因动物 转基因植物 冶金 、环保 基因治疗 多肽药物 (畜 牧业、 渔业 (农 业、林 业 轻工 、食品 基因诊断 疫苗、抗体 生 物反应 器) 生 物反应 器)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常和以下名称混用
遗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 基因克隆(gene cloning); 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 基因操作(gene manipulation); 重组DNA技术(recombination DNA technique)
载体DNA
限制酶 3´ 5´ λ-核酸外切酶 5´ 末端转移酶 + dTTP 3´
3´ 5´
3´
3´ A(A)nA
3´ T(T)nT
5´
5´
T(T)nT 3´
T4 DNA连接酶 15º C
重组体
4. 人工接头(linker)连接
由平端加上带有新的酶切位点的接头,再用
限制性酶切产生粘性末端,而进行粘端连接。
术制造难以制服的病原体和生物毒剂。
◆转基因的超级细菌、病毒一旦从实验室逃
逸。 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测的危害。
第二节
基因工程载体
载体:是携带目的基因并将其转移至受体细胞内复制 和表达的运载工具。作为载体DNA分子,应该具备以下 一些基本性质:
1. 在宿主细胞中具有自主复制和表达的能力;
2. 能与外来DNA分子片段结合而又不影响本身的复制能力;
三、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
1. SP6噬菌体RNA聚合酶 2. T3和T7噬菌体RNA聚合酶
四、连接酶、激酶及磷酸酶 五、核酸酶 1. BAL31核酸酶 2. S1核酸酶 3. 核糖核酸酶A 4. 核糖核酸酶T1 5. 脱氧核糖核酸酶Ⅰ 6. 外切核酸酶Ⅲ 7. λ噬菌体外切核酸酶
第四节 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
DNA聚合酶Ⅰ
SI核酸酶
1、mRNA的纯化:
可以用亲和层析法将mRNA从细胞总RNA上分离 出来,可得到纯度较高的mRNA。
2、互补DNA第一链的合成 mRNA的3’末端常含有一多聚腺苷酸序列, 可用寡聚脱氧胸苷酸为引物,在逆转录酶的催化 下,开始互补DNA的合成。
3、互补DNA第二条链的合成
先用碱解或核酸酶酶解的方法除去互补DNA-mRNA
杂交链中的mRNA链,然后以互补DNA第一链为模板合 成第二链,并用核酸酶S1专一性切除单链DNA。
4、互补DNA克隆
根据重组后插入的互补DNA是否能够表达、能否经 转录和翻译合成蛋白质,又将载体分为表达型载体和非 表达型载体。
(三)从基因所在的生物体直接取得
鸟 枪 法
(四)化学合成法
其先决条件是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或已知 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按相应的密码子推导出DNA的碱 基序列。用化学方法合成目的基因不同部位的两条链的 寡核苷酸短片段,再退火成为两端形成粘末端的DNA双 链片段,然后将这些双链片段按正确的次序进行退火使 连接成较长的DNA片段,再用连接酶连接成完整的基因。
如EcoR I的切割方式:
5' G↓AATTC 3' 3' CTTAA↑G 5'
二、DNA聚合酶
1.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
2.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大片段(Klenow片段)
3. T4噬菌体DNA聚合酶 4. T7噬菌体DNA聚合酶 5. Taq噬菌体DNA聚合酶及Ampil TaqTM DNA聚合酶 6. 反转录酶 7. 末端转移酶
中,让外来的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进行正常的复制和
表达,从而获得目的产物或改变物种特性。
主要步骤包括:
1、目的基因的获得( DNA片段的 取得) 2、重组体DNA( DNA片段和载体 的连接) 3、外源D基因的表达和重组体的筛选
பைடு நூலகம்
检
三、基因工程的研究意义
2. 能源:石油二次开采、纤维素分解、太阳能转换.
3. 环保:微生物生态种群. 4. 信息:蛋白芯片、基因芯片.
(二)第二次农业大革命
1. 生物农药:蛋白类杀虫剂、抗广谱虫害植物; 2. 农作物品种改良;高营养、长保存、抗环境压力、 花卉颜色与型状; 3. 畜牧业;高蛋白乳汁、鱼生长激素、饲料利用率; 4. 生物肥料:生物固氮 。
同 一 限 制 酶 切 位 点 连 接
GGATCC CCTAGG G CCTAG 目的基因用 Bam HⅠ切割
G CCTAG G CCTAG
Bam HⅠ切割反应
GATCC G 载体DNA用Bam HⅠ切割
+
GATCC G GATCC G
GGATCC CCTAGG GGATCC CCTAGG
GGATCC CCTAGG GGATCC CCTAGG
AATTC G A TCTAG
AATTC G GATCT A
Eco RⅠ+ Bg lⅡ 双酶切
+
AATTC G
A TCTAG
T4 DNA连接酶 15º C
GAATTC CTTAAG AGATCT TCTAGA
配伍末端的连接 情况和同一限制酶 切位点连接相似。
重组体
2. 平端连接
适用于:(1)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产生的平端 (2)粘端补齐或切平形成的平端
2. 带有单链噬菌体复制起点的质粒载体
如M13噬菌体。
3. 带有噬菌体启动子的质粒载体 4. 可对重组体进行正选择的质粒载体
如编码tetr的质粒载体。
(三)常用质粒载体
1. pBR322:应用最多。 2. pUC18 、pUC19 3. pUC118 、pUC119 4. pSP64、 pSP65、 pGEM-3Z、 pGEM-3Zf(-)、 pGEM- 4、 pGEM- 4Z 5. πAN13 6. Bluescript M13+、M13-
由已知氨基酸序列推测可能的DNA序列
人工化学合成的限制
1、不能合成太长的基因,50-60个碱基对;
2、人工合成碱基对时,遗传密码的简并会为 选择密码子带来很大的困难; 3、费用较高。
二、克隆载体的选择和构建 三、外源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1. 粘性末端连接 方式:(1) 同一限制酶切位点连接 (2) 不同限制酶切位点连接
(二)质粒载体的发展
质粒构建的发展趋势主要是调整载体的结构,提高载 体的效率。 (1)将载体的长度减至最小; (2)增加质粒载体内有用的限制酶切点的数目,而且 使分布更加合理; (3)在质粒中引入多种用途的辅助序列,使它们可以 用于以下目的:
1.可用组织化学方法鉴定重组体的质粒载体
如pUC质粒,可以编码β-半乳糖苷酶氨基端的一个片段。
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 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变性--退火--延 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PCR的反应体系
模板DNA 引物
4种dNTP
Taq DNA聚合酶
含Mg2+的缓冲液。
PCR的基本反应步骤及原理
(1)变性:加热至95 ℃,使模板DNA解开成单链; (2)退火:温度降至适宜,使引物与模板互补结合;
二、λ噬菌体载体
噬菌体载体只适合作外源DNA小片段的载体。
(一) λ噬菌体载体的特点
(二) 常用λ噬菌体载体
1. λgt11 2. Charon系列载体
三、柯斯质粒载体
专门用来克隆大DNA片段的人工构建的新载体。
第三节 基因工程所用的酶
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能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附近 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
第十二章 基因工程育种
第一节
广义的基因工程育种概念:
概述
包括所有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微 生物细胞,使后者获得前者的某些优良性状或者利用 后者作为表达场所来生产目的产物。 真正意义的微生物基因工程育种:
指的是哪些以微生物本身为出发菌株,利用基因 工程方法进行改造而获得的工程菌,或是将微生物甲 的某种基因导入到微生物乙中,使后者具有前者的某 些性状或表达前者的基因产物而获得的新菌种。
人 工 接 头 及 其 应 用
一、DNA的制备
(一)质粒DNA的制备
1. 细菌培养物的生长
2. 质粒DNA的纯化
3. 细菌染色体DNA的制备
二、目的基因的产生与分离
1. 聚合酶链式反应性内切 核酸酶 。 4. 化学合成法:DNA合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