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扩张型心肌病护理查房

扩张型心肌病护理查房


检查方法
• 其他辅助检查:
1.心电图 常显示左心房和(或)左心室增大,胸前导联 常可见病理性Q波,许多患者可出现非特异性QRS 波增宽;约1/4病人可有房颤,约20%的患者可出现 左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较少见。P-R间 期延长亦相当常见,非特异性ST段压低及T波改变 常见。 2.胸部X线检查 心影多增大,但有些患者在心影增大 之前左心室已明显向后增大。有心包积液时透视下 可见心脏搏动减弱。 3.超声心动图 可确定有无左、右心室扩大和心肌收缩 力降低,并有助于同其他的心肌病以及瓣膜病、先 心病等进行鉴别。 4.心导管检查 5.心内膜心肌活检
病程介绍
• 7月25日心电图示室早二联律,不排除洋地黄中 毒,予停用地戈辛。 • 8月2日患者出现流涕、咳嗽,考虑急性上呼吸道 感染,使用利巴韦林。予托拉塞米以减轻心脏负 荷。 • 8月5日有阵发性咳嗽,白色粘痰,晚间咳嗽明显, 考虑肺部感染,加用哌拉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 星,痰涂片、痰培养。 • 患者8月12日至今予停氧下及轻度活动时呼吸平 稳 ,未诉心慌胸闷等不适。
治疗
• 1.治疗原则 (1)保持正常休息,必要时使用镇静剂,心衰时 低盐饮食; (2)防治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 (3)有栓塞史者作抗凝治疗; (4)有多量胸腔积液者,作胸腔穿刺抽液; (5)严重患者可考虑人工心脏辅助装置或心脏移 植,可以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6)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
治疗
• 3.用药注意事项 (1)心肌病变时对洋地黄类药物敏感,应用剂量宜较 小,并注意毒性反应,或使用非强心甙正性肌力药物 (2)应用利尿剂期间必须注意电解质平衡; (3)使用抑制心率的药物或电转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 应警惕同时存在病窦综合征的可能; (4)对合并慢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者 可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5)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期间,应定期复查心电图 (6)使用抗凝药期间,应注意出血表现,定期复查出 凝血功能。
检查方法
• 实验室检查: 1.血清学检查 可有红细胞沉降率增加、球蛋白异常, 偶有心肌酶活性增强。考虑到DCM可由心肌炎演 变而来, 2.抗心肌抗体和病毒检测,可能检测出多种抗心肌 自身抗体;病毒滴度的连续测定有助于病毒性心 肌炎的诊断。 3.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时应进一步检查有无系 统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存在,因为这些疾病可引起 过敏性心肌炎。
并发症
1、心力衰竭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由于心肌病变、心脏扩大、 左心室扩张或双心室扩张,引起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出 现收缩性心力衰竭。随着病程进展,发生右心衰或全心衰。 2、心律失常 该病易并发心律失常,多样易变的心律失常及 高发生率为其突出的特点。室早、房早和传导阻滞为最多 见的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房颤动(20%)、心动过缓常 见,严重者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或停搏。 3、心脏性猝死 是扩张型心肌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扩张 型心肌病主要死亡原因。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可多达30% 以上。 4、动脉栓塞 该病易并发血栓形成和栓塞并发症。栓塞并发 症以肺、脑、心和肾栓塞多见。
• 3.主诉:活动时胸闷气促伴双下肢浮肿2天。
• · T:36.3℃ P:85次/分 R:20次/分 BP:106/70 mmHg • · 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口唇紫绀,对答切题。
患者资料
• 现病史:患者有“扩张型心肌病”病史,反复入我院治疗, 心功能呈恶化趋势,近2天在无明确诱因下出现胸闷气促, 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症状稍减轻,有下肢浮肿,夜间高枕 卧位,阵发性胸闷、气促伴端坐呼吸,在家口服药治疗 (欣康、速尿、螺内脂、卡托普利、氢氯吡格雷),病情 无好转,故来我院进行治疗。 • 唇绀,颈软,颈静脉充盈,心界叩诊向左扩大,心率85次 ∕分,节律齐,可闻及2度6级收缩期杂音,剑突下压痛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有中度凹陷性浮肿。 •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良好,有“扩张型心肌病”病史, 口服欣康、速尿、螺内脂、卡托普利、氢氯吡格雷治疗, 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症状
本病起病缓慢,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30~50岁多见,部分患者 有原发性高血压史。主要表现如下: 1、充血性心力衰竭:为本病最突出的表现。其发生主要是由于 心室收缩力下降、顺应性降低和体液潴留导致心排出量不足及 (或)心室充盈压过度增高所致。可出现左心功能不全的症状, 常见的为进行性乏力或进行性劳动耐力下降、劳力性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以及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等左心衰的表现,病变晚期 可同时出现右心衰的症状:如肝脏大、上腹部不适以及周围性 水肿。 2、心律失常:可发生各种快速或缓慢型心律失常,甚至为本病 首发临床表现;严重心律失常是导致该病猝死的常见原因。 3、栓塞:可发生心、脑、肾或肺栓塞。血栓来源于扩大的心室 或心房,尤其是伴有心房颤动时。 4、胸痛:虽然冠状动脉主干正常,但仍有约1/3的患者出现胸痛, 其发生可能与肺动脉高压、心包受累、微血管性心肌缺血以及 其他不明因素有关。
护理问题与措施
• 常见护理问题有: P1:舒适度的改变 P2:心输出量减少 P3:气体交换受损 P4:活动无耐力 P5:知识缺乏 P6:焦虑
P1:舒适度改变
• 相关因素:胸闷心慌 与心肌损害,心肌肥厚,心室收缩 功能减退有关 • 预期目标:提高舒适度,患者胸闷心慌 好转。 • 护理措施: 1、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探视 2、指导病人休息,清淡饮食,宜少食多餐,避免劳累、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吸烟等,改变体位时要缓慢,不能 立即起床。 3、随时监测血压、心率、心律等,如发现异常,应立即 通知医生,及时治疗。 4、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降压、护胃等治 疗,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评价:患者能调节引起身体不适的应付机制,自诉舒适感 增加。
• 2.心衰治疗 (1)必须强调休息及避免劳累,如有心脏扩大、心功 能减退者更应注意,宜长期休息,以免病情恶化。 (2)有心力衰竭者采用强心药、利尿药和扩血管药。 由于心肌损坏较广泛,洋地黄类、利尿药有益。扩血 管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用时须从小剂量 开始,注意避免低血压。心力衰竭稳定时用β受体阻 滞剂有利于改善预后。 (3)有心律失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或电学方法治疗。 (4)对预防栓塞性并发症可用口服抗凝药或抗血小板 聚集药。 (5)对长期心力衰竭,内科治疗无效者应考虑心脏移 植。
发病机制
扩张型心肌病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引起心 肌损害的最终结果。感染或非感染性心肌炎、 酒精中毒、代谢等多种因素均可能与扩张型心 肌病发病有关。短暂的原发性心肌损伤对某些 心肌细胞来说可能是致死性的,但残存的心肌 细胞会因此而增加负荷,发生代偿性肥厚。这 种代偿性变化在早期尚能维持心脏的整体功能, 但最终将表现为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 此外,许多损伤还会累及心脏的纤维支架系统, 影响心肌的顺应性,参与心室扩大的发生与发 展。
扩张型心肌病概念
• 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特点是以左心室(多数) 或右心室有明显扩大,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 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以心脏扩大、心 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为基本特征。以往曾 被称为充血性心肌病。本病常伴有心律失常, 病死率较高。约20%的DCM患者有心肌病的 家族史。近年来,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率逐渐 增加,其中半数患者年龄在55岁以下,约1/3 患者心功能为Ⅲ~Ⅳ级(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 标准)。
病程介绍
• 入院治疗 :强心,利尿,减轻心脏负荷,扩血管, 营养心肌等对症治疗,完善相关检查。 • 药物治疗 :入院予欣康,螺内酯,卡托普利,地 高辛口服,丹参酮,环磷腺苷葡胺,泮托拉唑静 脉滴注,托拉塞米静推用于强心、利尿、扩管、 护胃、营养心肌,减轻心脏负荷。 • 7月18日随医生查房,患者夜间高枕卧位,活动 时有胸闷气促,偶有轻咳,少许黄痰,双肺呼吸 音粗,加用哌拉西林舒巴坦及氨溴索治疗。 • 7月21日活动时有胸闷气促,症状有好转,双下 肢无明显凹陷性浮肿,停用欣康。
相关检查
• 动态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 导阻滞。2、频发多源室早,成对性室早,短阵室 性心动过速。3、频发多源房早,成对性房早,短 阵房性心动过速。4、心律变异性异常。 • 血常规基本正常,血生化:尿酸 539.70umol∕L, 总胆红素71.9umol∕L,碱性磷酸酶171.5U∕L, 谷氨酰转氨酶127.3U∕L,α-羟丁酸脱氢酶288.0 U∕L。 • 胸片示心影明显增大。 • 心超示:1、全心增大伴心功能不全,考虑扩张型 心肌病可能。2、二尖瓣返流。3、肺动脉高压伴 三尖瓣返流。4、主动脉瓣退行性改变伴反流。5、 心包积液。
预防
• 1.纠正病因及诱因 如营养缺乏应予以纠正,与长期饮酒有关 须戒酒。围生期心肌病应劝其避孕或绝育,以免复发。见于 克山病流行区域者可给予硒盐医治。上呼吸道感染是扩张型 心肌病诱发心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及时应用抗生素,酌情 使用转移因子、丙种球蛋白,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呼吸 道感染。 • 2.注意休息 休息能减轻心脏负担,促进心肌恢复。根据患者 的心功能状况,限制或避免体力和脑力劳动,以不发生症状 为宜,但并不主张完全休息。心力衰竭及心脏明显扩大者, 须卧床。 • 3.宣传教育和照顾 充分了解患者的症状,分析其病理生理改 变以及心功能状况。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时,除了合理限制活 动外,还应严格限制钠盐摄入。要向患者普及其所服药物知 识,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定期调整素:与原发性心肌损害,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有关。 • 预期目标:病人心输出量改善,如血压、心率正常,四肢温 暖,脉搏有力,尿量正常。 • 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病人心律、心率、体温、血压、脉压 差、心电图改变。 2、观察病人末梢循环、肢体温度、血氧饱和度改变。 3、按医嘱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其速度一般不超过30滴/min, 并限制水、钠摄人。 4、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观察药物疗效与毒副作用,如利尿药可引起水、电解质平 衡紊乱;强心剂可引起洋地黄中毒;扩血管药可引起血压下 降等。 • 评价:心率、血压、脉搏、皮肤的温度、颜色,出入水量、 尿量改变。
病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