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饥饿营销

浅析饥饿营销

浅谈饥饿营销班级:营销0815 姓名:夏康英专业:市场营销指导老师:刘辉摘要: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是欲望性的动物,而欲望源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进化。

因此,人永远也无法满足自己,恰恰这就为饥饿营销的运用打下了稳定而坚实的心理基础,那么怎样才能把饥饿营销的方法用到恰到好处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运用饥饿营销方法的的同时要了解运用的前提条件与他的现状,从而进一步来完善其营销策略。

作为企业而言,他的根本的和最终的目的是盈利,那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营销模式才能让企业获取更大利益呢?那就需要我们根据市场的发展形式与自身的企业处于何种状态来选择不同的营销策略。

诸多企业采取饥饿营销的方式来占领市场和获取利益,其中苹果公司在使用其饥饿营销的策略是非常之成功的案例之一,当然不是任何企业都能利用此策略获利的,苹果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利用这种策略在市场上赢得了地位,同时获利颇大。

关键词:苹果微软饥饿法策略欲望满足正文:传说,古代有一位君王,不但吃尽了人间一切山珍海味,而且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做饿。

因此,他变得越来越没有胃口,每天都很郁闷。

有一天,御厨提议说,有一种天下至为美味的食物,它的名字叫做“饿”,但无法轻易得到,非出艰辛的努力不可。

君王当即决定与他的御厨微服出宫,寻此美味,君臣二人跋山涉水找了一整天,于月黑风高之夜,饥寒交迫地来到一处荒郊野岭。

此刻,御厨不失时机地把事先藏在树洞之中的一个馒头呈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这就是叫做‘饿’的那种食物。

”已饿得死去活来的君王大喜过望,二话没说,当即把这个又硬又冷的粗面馒头狼吞虎咽下去,并且将其封之为世上第一美味。

这一简单的常识,在西方经济学中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

西方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即消费者从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感)认为,效用不同于物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物品所固有的属性,由其物理或化学性质决定;而效用则是消费者的满足感,是一个心理概念,具有主观性。

这正如传说中的那个馒头,尽管,从使用价值上来看,它与山珍海味不可同日而语,但当时当地,对于那个饥肠辘辘的君王,它却是天下至美之味。

这一常识已被聪明的商家广泛地运用于商品或服务的商业推广,这种做法在营销学界更是被冠以“饥饿营销”之名。

一、饥饿营销的概述1、何谓“饥饿营销”饥饿式营销是在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越如也”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类似于囤积货物、待价而沽。

西方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是指消费者从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感,它属于一个心理概念,具有主观性,这一常识在营销学中被称为“饥饿营销”。

在市场营销学中,所谓“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目的。

饥饿营销就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达到加价的目的。

表面上,饥饿营销的操作很简单,定个叫好叫座的惊喜价,把潜在消费者吸引过来,然后限制供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假象,从而提高售价,赚取更高的利润。

但“饥饿营销”的终极作用还不是调节了价格,而是对品牌产生的附加值。

2、饥饿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1)概念不同“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目的。

“传统营销”指的是一种交易营销,强调将尽可能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尽可能多的顾客。

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比较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消费者已经习惯这种固定模式。

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有很强的交流性,可以看到现实的产品并体验购物的休闲乐趣,同时也更取得了大众的信赖。

(2)强调重点不同“饥饿营销”是限量出产。

“传统营销”是关注生产(3)核心不同“饥饿营销”是以“吊胃口”的方式引来消费者的关注而后以限制出产量的方式跟进。

“传统营销”是交易,诱使对方发生交易尽快获利的这样一种方式。

二、我国“饥饿营销”的现状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为了更快更多获得市场占有率与赢取利益,企业不得不采用各种营销手段。

目前,市场上的营销手段也是层出不穷。

其中,饥饿营销的策略在市场中的运用虽然为数不少,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饥饿营销”策略的运用却不尽人意,如“中国茅台酒”,他想以此种营销策略获利,限制给经销商的产品量,而经销商将计就计,宣称购买茅台酒的顾客须提前预定并在消费者身上大赚了一笔,而“中国茅台”并未真正获利。

那么此种现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相对欠缺。

经营者的目标与理念基本是:一切向钱看;第二,缺少能让消费者产生心里共鸣的产品,因为产品的功能性利益,品牌个性,组织品牌形象,自我表现,情感关系的打造不符合区域市场的心理,难以与消费者达成心理上的共鸣,这是“饥饿营销”运作失败的根本原因;第三,除去垄断的国企之外,中国缺乏世界一流品牌。

三、企业运用“饥饿营销”的步骤企业运用“饥饿营销”时,一般会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强力的宣传造势,第二步是人为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第三步就是加价销售。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强力的宣传造势是指在产品推出市场之前,运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对产品进行大力的宣传,制造出一些能够足够吸引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卖点”,促使消费者产生一种迫不急待得到该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和冲动,为新产品的最终上市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每部上映之前都会做出一些对剧中人物命运的猜想,使得消费者急切地想要进入电影院一探究竟。

(2)人为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一般是指当产品推出市场后,消费者前往购买时,却出现由于购买者“过多”,而出现“缺货”现象,消费者不得不提前预定。

例如:微软公司的windows7在中国的上市销售情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加价销售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想要第一时间获得想要的产品或服务就必须要付出比正常价格高出很多的高价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消费者由于受前面产品宣传造势的影响,为了满足自己的这种困惑或兴趣,就宁愿多花金钱来实现。

当然,针对不同的产品特点或行业特点,企业运用“饥饿营销”的步骤也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动,但总体说来这三个步骤是大多数行业或产品会采用的。

四、企业运用时注意事项“饥饿营销”策略在文化娱乐行业运营的比较多,通过立体造势,制造读者和热销局面,轻松地让购方感到紧俏压力,通过足够的宣传面可以实现对竞争对手的封杀,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在消费者。

在中国“饥饿营销”的发明者是广州本田,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的传播,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都已经了解和认识了“饥饿营销”的销售方式,他们不会为了某一品牌的产品而去等待那么长时间或者非要加价去买,现在对于大多数商品而言,消费者可供选择的种类和品牌都很多,所以,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单恋一枝花”。

因此,虽然有不少运用“饥饿营销”取得成功的企业案例,但是,运用“饥饿营销”还是应该要慎重,运用之前必须要考虑:产品是否对消费者有足够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产品是否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公司是否具有进行大规模营销的实力和能力。

只有这三个方面的答案都是“是”的情况下,企业才可以考虑使用“饥饿营销”。

而且,“饥饿营销”一般只适用于强势品牌,相对弱势的品牌几乎没有任何“资本”可以搞“饥饿营销”。

同时,对于弱势品牌而言,除了其品牌忠实消费者之外,一般消费者对于弱势品牌的要求都比较苛刻,所以,如果不能马上购买到产品,大部分有意向的消费者可能都会流失。

所以,“饥饿营销”成功与否,与其竞争度、消费者成熟度和产品的替代性三大因素有关,只有在市场竞争不充分、消费者心态不够成熟、产品综合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较强的情况下,“饥饿营销”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否则,厂家就只能是一厢情愿。

需要注意的是,“饥饿营销”是一种很特殊的营销方式,企业在运用时不能与其应具备的商业道德相违背。

而且,“饥饿营销”仅仅是一种营销方式,它必须建立在企业良好的产品质量和品牌美誉度的基础之上,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和美誉度才是最重要的。

五、企业应如何运用“饥饿营销”策略1、慎选容易与消费者产生心理共鸣的产品产品再好,也需要有消费者的认可与接受,拥有足够市场潜力,饥饿营销才会拥有施展的空间,否则一切徒劳无功,甚至还会患上一身病。

饥饿营销运行的始末始终贯穿着“品牌”这个因素。

首先其运作必须依靠产品强势的品牌号召力,也正由于有“品牌”这个因素,饥饿营销会是一把小双刃剑。

剑用好了,可以使得原来就强势的品牌产生更大的附加值;用不好将会对其品牌造成伤害,从而降低其附加值。

所以说,强势的品牌、讨好的产品加出色的营销手段才是饥饿营销的基础。

如美国苹果公司生产的产品就是一个典型的能与消费者产生心理共鸣的产品,且成功的运用了饥饿营销的手段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2010年9月25日,备受期待的iPhone4终于在中国全面发售。

联通和其销售伙伴苏宁电器在全国店面销售含iPhone4手机的合约计划,苹果公司在其4家零售店出售iPhone4裸机。

恰逢中秋和国庆两大促销周之间,iPhone4销售气势如虹,曾一度脱销。

在苏宁电器的第一个小时销售中,平均每秒销售2台iPhone4手机。

多家销售门店出现排队等候现象,黄牛党趁机入市推波助澜。

同时,苹果在中国官方网站公布最新的iPhone4购买须知,称每位顾客每天限购一台iPhone4,并且需在线预订后才能到零售店购买。

这充分说明了苹果公司又一次成功地在中国演绎了“饥饿营销”。

主要得益于几个月来各种媒体的介绍推介,国外相关产品的评论,还有苹果公司强大的品牌积累,现在的消费者针对iPhone4,正处于“极度饥饿”的状态。

无论iPhone4的具体功能和价值如何,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加入到疯狂购买的人群中去,满足自己获得最新潮苹果产品的满足感。

这种现象和中国古代的一个民间传说十分相似。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少时家贫,被迫到黄觉寺当了一名小和尚,四处化缘,历尽人间沧桑。

有一次,他一连三日没讨到东西,又饿又气,在街上昏倒了,被一位路过的老婆婆救起带回家,将家里仅有的一块豆腐和一小撮菠菜,红根绿叶放在一起,浇上一碗剩粥一煮,喂给朱元璋吃。

朱元璋食后,精神大振,问老婆婆刚才吃的是什么,那老婆婆开玩笑说那叫“珍珠翡翠白玉汤”。

后来,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尝尽了天下美味佳肴。

突然有一天他生了病,什么也吃不下,于是便想起了当年在家乡乞讨时吃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当即下令遍访天下,找到那个老婆婆,请她再做一次同样的汤。

但是当朱元璋品尝了同样原料同样方法做出来的汤后,觉得根本不好喝,再也没有当初那种美味的感觉了。

所以,西方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即消费者从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感)认为,效用不同于物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物品所固有的属性,由其物理或化学性质决定;而效用则是消费者的满足感,是一个心理概念,具有主观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