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地层学

地震地层学

地震地层学一 绪论1.基本概念①含油气盆地 ②地层 ③地震及反射层④地震地层学⎩⎨⎧储层地震地层学区域地震地层学2.研究内容① 地震反射层地球物理性质物理性质﹑连续性﹑分辨率等油藏地质参数⇒② 地震层速度⇒岩性分布、储层参数(Φ、ρ、So )③地震反射层几何形态关系地震反射层接触关系地层单元划分对比⇒地震相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④综合研究3.历史及现状 ① 提出阶段(75—80)② P.R Vaill 等1997,第26届AAPG 年会Brown 等1979,地震地层学③ 发展成熟阶段(80—90)徐大等译地震地层学续集物探局 袁柄衡胜利局 杨云岭④ 多学科发展(90—至今)层序地层学储层地震地层学定量地震地层学二 地震层序划分和对比(一)基本概念1.地震层序:定义,界面,实体2.地震反射界面类型① 地层界面类型② 地震反射层终止关系③ 地震反射层几何形态及规模(穆申1992)3.地震层序实体类型① 地震旋回体类型② 地震相(二)地震层序单元划分原则及方案1.划分原则:① 界面最大 ② 等时性 ③ 统一性2.层序单元类型① 经典地层单元⎪⎩⎪⎨⎧年代地层单元)生物地层单元)岩石地层单元).3.2.1 ② 层序地层单元⎩⎨⎧沙基等人俄)等人西方..2.).1Vail③ 国内常用地层单元及层序单元对应关系(三)层序界面形成机制及类型1.层序界面类型① 具剥蚀时间间断界面1)构造抬升机制——剥蚀角度不整合2)基准面不稳定——剥蚀不整合面② 无剥蚀间断界面1)欠补偿面2)补偿面3)超补偿面③ 沉积界面1)初始湖(海)泛面2)最大湖(海)泛面3)一般湖(海)泛面4)岩相差异面—⎪⎩⎪⎨⎧冲刷岩相粒度气候2. 层序实体类型及形成机制① 实体类型 1)沉积韵律 2)沉积组合② 变量要素及变量方程3.层序体形成机制要素① 构造沉降② 海平面上升③ 沉积物供给(数量、速度)⎪⎩⎪⎨⎧规模实体界面④ 气候⑤ 综合要素—⎪⎩⎪⎨⎧地层基础面原始)(沉积可变气田变化速率)()综合要素:沉积速率)21Vd Vs(四)层序地层单元特征1).层序: ⎪⎪⎩⎪⎪⎨⎧⎩⎨⎧不整和界面—边界面类层序类层序—类型定义C II I B A ..2).准层序组:⎪⎩⎪⎨⎧大海泛面,超欠补偿面界面:初始海泛面,最积类型:进积、退积、加定义...C B A3).层序:⎪⎩⎪⎨⎧偿面。

一般海(湖)泛面,补,交互列,向上变细变薄序列类型:向上变厚变粗序定义...C B A4)岩层组:⎪⎩⎪⎨⎧异界面,不整合面边界:侵蚀面,岩性差,均质韵律,交互韵律类型:正韵律,反韵律定义...C B A5)岩层:⎪⎪⎩⎪⎪⎨⎧⎩⎨⎧边界:岩性差异界面非纹层系组成纹层系组成类型:定义...C B A6)纹层组:⎪⎩⎪⎨⎧纹层组—边界层理,柱状,槽状沉积层理构造,如交错—类型定义...C B A7)纹层:⎪⎩⎪⎨⎧边界类型定义...C B A(五)层序单元划分和对比方法1.单井层序单元划分① 层序界面识别方法1) 古生物法2) 地球化学法3) 沉积相序法4) 测井信息法5) 地震响应法②层序单元划分1) 沉积旋回分级法—2个2) 单井层序地层面图绘制—1个2.地震测井地质层位标定① 全球地震记录:A 基本层组B 出现过程图 褶积原理:⎪⎪⎩⎪⎪⎨⎧=--==+-ii i i i i t t t t v Z Z Z Z Z R R W X ιρ11)()()()(* 式: X (t) —为t 时刻地震响响值W (t ) ——为地震子波R (t ) ——为t 时刻反射系数Z i ——为Δi 层的声阻抗ρi v i ——为i 点的地层密度和速度C. 关键参数确定● (Vct) 选取:⎪⎩⎪⎨⎧⎩⎨⎧响应中提取实际子波:在实际地震莱通子波雷克子波理论子波 ● 步长h 的确定:最小分层单元为准● 时深转换:H= T V 21 ∑∑===n i iin i i v h h V 11. ● 薄层效应:去砂图实做过程应考虑去砂或并层处理● 基线漂移校正低频和高频校正,滤波处理演示图②. Vsp 方法垂直地震法过程图3. 地震地质层位对比① 沿层追踪法按照地震反射层是一个时间层的概念,由井点外推,确定分布界面的定向展布。

先过井剖面,向外井推一井地震剖面。

②地震旋回体追踪1)基本原理●地层旋回类型:构造旋回———沉积旋回———自旋回(带式构造)(环境迁移)(水动力)A 旋回体:是指地层的内部构造中具有方向性的组合实体称旋回体。

A.地震旋回体概念●地层旋回是指地层内部结构中具有岩性方向上的变化组合规律的地层实体。

●地震旋回体是指应用地震信息可识别的地层旋回体称为地震旋回体B.地震旋回体尺度●按成因分:构造旋回→沉积旋回→自旋回(带式构造)(环境迁移)(水动力)●按识别方法:C.地震响应与旋回体关系●思路X(t)=W(t)+R(t)+n(t)↓去nX(t)=W(t)+R(t)如果将地层旋回看作一个地震脉冲,相当于W(t)可将旋回(子波)分为三类:如下将R(t)作为地层响应,可通过沃西数学变换实行。

●结论不同的沉积旋回脉冲,形成的地震波波形特征不同,同一沉积旋回脉冲,地震波波形基本相似。

即地震响应波形反映沉积旋回。

2)地震旋回体模式表——五种模式3)地震旋回体处理解释流A.流程图B.解释步骤●单井旋回体确定(单井程序体图)●观察地震反射层接触关系,确定构造旋回体层(典型过井剖面图)●建立过井地震道地震旋回体模式(井点旋回体分析图)●优选地震道进行外推(典型地震剖面图)●绘制时频曲线(时频曲线图)●旋回体类型解释(旋回体类型分布图)●三维定向旋回体对比4.地震层序划分综合研究三.地震相分析(一)地震相概念及描述1.地震相:定义2.地震相分析:定义/基础⎩⎨⎧地震学沉积学 /相模式3. 地震相描述参数 ① 相面参数⎪⎪⎪⎪⎩⎪⎪⎪⎪⎨⎧⎩⎨⎧⎩⎨⎧类型定义)反射外形类型定义))地震反射结构(六种地震物理参数..3..2)1B A B A ② 速度—岩性参数1) 层速度2) 剩余层速度3) 岩性参数(二)陆相断陷盆地相模式1. 沉积古地理背景2. 地震相剖面模式① 陡坡带(倾、走向)② 缓坡带③ 深洼带④ 凸起带⑤ 长轴入口带⑥ 特殊地震相3.地震相平面演化模式目的,从地震剖面相面确定① 断陷盆地充填历史初始张裂→深断陷→断陷过度→坳陷(沙四下) (沙三—沙一) (东营)(g_Nm ) ② 地震相模式(三)被动大陆边缘地震相模式1.沉积背景2.地震相模式① 按地理分布单元分类(Sagree.Vail,1997)② 按地震反射几何形态分类(Brown,1979)③ 按海平面演化特征划分(参考层序地层学)1) 低水位期地震相A.沉积体系类型● 常深海—深海● 正常深海B.地震相● 丘状上覆充填● 常状● 杂乱丘状和超充填● 发散楔状2)海进体系域A 沉积模型B 地层模式3)高水位体系域4)陆—边缘体系域(四)前陆(坳陷)型含油盆地相模式(自学)1.沉积背景2.层序我国模式及地震相① 陡坡带⎩⎨⎧地震相沉积体② 缓坡带③ 隆起带(五)地震相分析研究方法1.基本原则① 统一性② 等时单元③ 层次性质④ 特殊→一般2.研究流程3.研究步骤作业:①基本概念● 地震相分析②试述陆相断陷盆地地震相模式类型及分布(图、文并茂)③试以陆相断陷盆地地震模式为例,论述地震相分析方法及步骤。

三.速度—岩性解释(自学)1.基本原理① 不同岩性具有不同的地球物理性质,速度是最明显,易被拾取。

A. 速度反映岩性变化,不同速度区反映不同岩性。

B. 同一岩性的速度具多解性C. 地震层速度是岩性、岩相及物性的综合反映。

② 等效地质模型(见笔记)2. 计算参数求取① 层速度计算1) 单井层速度2) 地震速度谱计算层速度A. 计算方法B. 解释步骤② 砂泥岩压实模型(Vs. Vm 求取)1) 井点资料压实模型确定A. 岩性识别:砂泥岩B. 读取不同岩性声波时差C. 计算不同岩性层速度D. 绘制单井曲线E. 绘制多井综合曲线F. 砂泥岩线拟合——V s =V s(H), V m =V m(H)2) 计算层速度的压实模型散点法。

3) 砂泥岩压实模型类型A. 正常型:V 砂﹥V 泥B. 异常型:V 砂﹤V 泥C. 波动型:V 砂. V 泥多变D. 等速型:V 砂≈V 泥3. 解释流程① 岩量了解② 压实图 制做,确定研究区地层压实模型③ 速度谱解释④ 岩性指数量板制作⑤ 计算砂岩含量或岩性指数⑥ 绘制砂泥比图。

四 储层地震地层学引言(一)基础知识1. 地震信息⎪⎩⎪⎨⎧⎩⎨⎧-==1)^(*)()()(*)()(t W t X t R t R t W t X 反馈地震信息:精细反射地震信息储层:褶积区域:反射地震剖面: 2. 地震反射层描述参数类型① 基本参数: ⎪⎪⎩⎪⎪⎨⎧Fm A fm A /组合参数,如波形态)频率()振幅(②地震处理提取的参数1) 地震波运动学分析参数(时间曲线)2)地震波动力学分析参数3)地震道的相关分析参数4)地震道自回归参数5)地震道振幅分析6)功率谱分析参数2.地震反射分辨率① 定义:是指地震反射新识别地址体的能力,即多宽多厚的地质体能用地震识别。

② 纵向分辨率1)定义:应用地震能够确定地质体顶底面的最小距离(厚度)2)确定方法(Waless 1982)⎪⎪⎩⎪⎪⎨⎧∆===⎰∑∞+∞-k k t nb b b dt E E P 22)(2 式中:P —纵向分辨率b n —波的主极值(振幅)能量E —波的总能量△—坐标间隔③ 横向分辨率1)定义:是指两个绕射点得以分辨的最小水距离。

2)确定方法A :非涅尔带半径R=λh 121 B :地震坐标参数△x=XsZv Z ∆*7.00λ 3. 研究思路及方法① 基本思路1) 解决问题 2) 研究方法⎪⎩⎪⎨⎧数理统计法反演法正演法...C B A3) 研究内容及流程4) 关键技术思考题 ①概念 地震分辨率(二)储层地震微相预测技术1.基本概念及描述① 定义② 描述参数2.解释原理及方法① 地震物理参数地质意义及优选② 地震纵向分辨率方法1)主成分 2)象类 3)样变 4)模式 5)非地震3.解释流程及步骤① 流程② 步骤4.实例分析(三)储层横向预测(储层厚度)1.预测原理2.预测方法1)波形—振幅法预测步骤厚度与波形关系.A2)频率—振幅法3)低频频谱法4)多参数统计法5)正演模型法6)积分能谱法(四)储集体物性参数预测1.孔隙度预测①地震层速度法1)威利方程(Whyllie)2) 扩散威利方程3)实验室统计方法4)预测步骤③地震波阻抗估算法③地震反射时地质统计法2.渗透率预测①孔渗关系法②直接估算法(五)地层流体压力预测①地震层速度与压力关系②速度预测地层压力方法1)等效深度2)正常压实超覆法3)压力梯度法4)贝罗蒂—梗卡法5)菲利普思法6)思通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