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特殊教育: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领域
每一门成熟的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儿童心理学家
对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研究,实际上是对心理发展的各方面——感觉、知觉、语言、注意、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个性、社会
性等的探索。
而在特殊儿童群体中,除以上心理发展领域外,特殊儿
童的实际生活训练也应引起研究者的广泛注重。
(一)感知觉运动领域
感知觉运动领域的早期干预分为三个部分:感觉、知觉和运动水平。
感觉是人类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主要依赖于分析器的正常功能,包括视觉、听觉、触摸觉、味觉、嗅觉、痛觉等;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
物整体的反映,它不但需多种分析器的活动,而且需要个体一定经验
的协助,包括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等;而根据人在活动中主要使用的肌
肉类型,运动水平能够分为两类,即大肌肉运动水平和精细运动水平。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在感知觉和运动的发展规律上具有一致性,仅仅
因为残障导致某些功能发展滞后或缺失。
所以,通过了解普通儿童的
发展规律,有利于比较和掌握残障儿童发展滞后的水准,为干预计划
的制订和实施提供依据。
(二)语言领域
语言领域的早期干预侧重于残障儿童的语言与言语水平的发展,矫正
其语言与言语障碍。
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而思维水平又
是构成智力的主要成分,所以,语言发展落后,智力发展也会落后。
在实行早期干预时,语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而对于智力障碍儿童、听力障碍儿童和言语障碍儿童来说,这方面的训练难度又很大,
所以,需要教育者和家长予以重视。
(三)认知领域
认知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包括注意、记忆、思维、想象以及学习等内容。
学前时期是儿童认知水平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普通儿童与残障儿童,尤其是与智力障碍儿童认知水平的差别从这个阶段就开始了。
为了充分发挥残障儿童的潜能,减轻残障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认知领域的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本书将着重从注意、记忆和思维三个方面探讨各类残障儿童的早期干预的内容和方法。
(四)社会性发展领域
教育和培养特殊儿童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跟普通儿童一样,能够走进社会、适合社会的发展,融入正常人群的生活。
所以,对特殊儿童来说,社会性水平方面的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不过,在具体展开干预的过程中,社会性水平的干预恰恰是一个既复杂又艰难的过程,所以家长和训练者在对这个领域予以重视的同时,也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充分的心理准备。
本书将分别针对不同类别特殊儿童在社会性领域的早期干预实行探讨,侧重于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依恋、同伴关系、攻击性行为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干预。
(五)自理水平发展领域
自理水平的培养不但对特殊儿童自身具有长远的意义,对其抚养者和教育者来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自理水平的形成不但锻炼了特殊儿童的水平,增加了他们生活的信心,也减轻了家庭和教育机构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