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丰宁满族剪纸

丰宁满族剪纸

丰宁满族剪纸
简介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地处塞北,民间流传的丰宁满族剪纸始于清代康熙年间,至乾隆年间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与民族特色的新异风格,它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批毛纤长,剪工精细。

清末民初丰宁满族剪纸进入鼎盛时期,1949年后在形式和内容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更为贴近现实生产与生活。

1960年以后,剪纸艺术创作堕入低谷。

1982年,丰宁民间剪纸队伍重新建立,其作品随着各种展览和出国表演在海内外造成广泛的影响。

1993年,丰宁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剪纸形式
从表现形式上看,丰宁剪纸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这与同为河北省代表性剪纸的蔚县剪纸相比,阴阳手法正好相反。

其表现常常运用人物、动物、植物、器物的形象和吉祥文字,以民谚、古俚语、传说故事为题材,通过直接、借喻、谐音、夸张、联想等手法,借以表达自己的祈望。

丰宁剪纸的制作分为设计图案、画墨稿、钉彩纸、雕刻等几个步骤。

其用纸多为宣纸,因为宣纸纤维柔软,纸张薄,有拉力,有韧性,也便于染色。

丰宁剪纸包括单色剪纸、点染剪纸、填色剪纸、复色组合剪纸等。

单色剪纸就是用单色宣纸剪成的剪纸;点染剪纸是用白色宣纸剪成,然后用不含胶的品色上色。

品色的调制很有讲究,先用水泡开,再加酒,以增加颜色的渗透性,然后在一沓剪纸的反正两面同时上色;填色剪纸一般多用深色,要先将图案剪好,然后将其轮廓勾勒在白色底版纸上,在需要着色的部位上色,最后再将剪纸扣在上面而成;复色组合剪纸的制作工艺更为复杂,它是按照图案中不同部分的用色需要,用不同颜色的宣纸分别剪出后拼贴而成的。

丰宁满族剪纸从内容上可分为吉祥剪纸,花鸟鱼虫剪纸,山水风光剪纸,人物、盆篮碟盘瓶、瓜果、动物、花字剪纸等类。

根据具体用途,又可分为窗花、祭神祖吊签(挂签)、阴天扫天婆、节令剪纸、礼花(结婚的喜庆剪纸、葬丧的素色剪纸等)、日常室内装饰用顶棚花、风斗花、炕围剪纸等。

在我国众多民间剪纸之中,丰宁满族剪纸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占有一席之地。

丰宁剪纸的历史
丰宁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流传的丰宁剪纸始于清代康熙年间。

起初它是用来加固窗户纸的纸条,后来发展成五颜六色的窗花和以红色为主的剪纸,到乾隆年间形成了独特风格。

清末民初,丰宁剪纸进入繁盛期。

新中国成立后在形式和内容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

1960年后陷入创作低谷。

1982年,丰宁民
间剪纸队伍重新建立,其作品随着各种展览和出国表演在海内外造成广泛影响。

1993年,丰宁被文化部命名为剪纸“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近年来,丰宁剪纸在传统手法上进行改革创新,将艺术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年销量近千万件。

在当地的凤山、大阁两镇,仍存有专业作坊数百处,经营窗花的艺人近千人,两镇每年腊月都有销售窗花的市场。

丰宁满族剪纸的地位
1、丰宁满族剪纸具有独到的地方性、民族性,是中国剪纸的奇葩。

2、北方剪纸是粗犷、豪放见常,丰宁剪纸该粗真粗,而精细缜密处却十分精到,在北方剪纸、南方剪纸大观中独领风骚。

3、丰宁满族剪纸含盖面大,源于生活,又出奇致胜,除一般剪纸常见的人物、戏人、花鸟、动物、瓶、盒类。

花字剪纸、独立图案或剪纸、三维、四维剪纸,谐音谐意剪纸比较之,在全国剪纸中也较突出。

4、雅俗共赏也是一大特点,特别是专家们在丰宁剪纸前总会驻足不舍。

5、丰宁满族剪纸在全国剪纸中即可单色又可点染、填色、复色*组,也是较少见的。

6、在中国领先,在世界有一席之地。

现状
目前丰宁满族剪纸的传统技艺大多留存在70岁以上的老人手中,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的张冬阁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作品欣赏
魏文娥作品魏文娥作品
张东阁作品《满族婚礼》王秀莲作品《可卿赏春》
张东阁作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