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PPT 73页)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PPT 73页)
2、签约主体是实际签署合同的人,他只是签署者,合同的权利义务与 其无关;签约主体一般分为代表人和代理人,当签约人为代表人和代 理人时,就可能会出现合同无效的法律风险。
因此,在签订合同时,我们既要考量对方企业或个人是不是合 同主体,是不是合同权利义务的实际承担者;同时还要考量签 约主体有没有权利签订合同。这是企业签订合同前必须要考虑 到的两点,也是十分重要的两点。
<1>签约主体无权代理。如果签约主体没有经过合同主体的授权,一旦发生合同 纠纷,则不能 要求合同主体承担责任,而大部分情况下签约主体往往没有能力承担责任,这样就 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签约主体超越权限代理。很多企业在签订合同时,不仔细审查签约主体的被 授权范围,只关注其授权的真实性,但对授权的具体内容、具体权限往往视而不见。 如果签约主体超越了代理权限,同样面临着合同不被合同主体追认而导致合同归于 无效的风险。
例: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并支付了预付款十五万。合同签订之后甲 公司发现乙公司要出售的产品并非是乙公司所有,而是丙公司所有。问,甲乙双方 签订的合同是否生效?
该合同为效力待定合同。因为乙公司并没有处分该出售的产品的权利,即没有处分 权,只有经过丙公司的追认之后或者是乙公司通过其他正当方法取得了该产品的处 分权,该合同才能生效。
(2)签约主体为代表人时的法律风险。企业法人作为法律拟制的“人”,其意思 表示最终是要通过特定的自然人来行使。而在实践中,代表人分为法定代表人和员 工代表人。法律意识不强,便容易产生“谁签合同,谁就是合同当事人”的浅显认 识,在未弄清楚签约主体和合同主体之间的关系的情况下,便稀里糊涂的签订合同, 容易导致合同风险四伏。
二、培训内容
1、合同主体与签约主体 2、合同的构成(要约和承诺)
3、约定不明的风险及防范 4、抗辩权 5、保全措施及法律风险
6、不可抗力 7、合同解除 8、违约(预期违约)
9、合同诉讼风险
一、合同主体与签约主体
1、合同主体就是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合同 主体是实际承担合同权利义务的民事主体,是合同权利义务的实际承担者。 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3)合同主体不适格时法律风险
<1>合同主体不具有法定的资格。在一些技术性要求很强的行业,从事者必须 具备相应资质才可对外进行经营活动。比如建筑、医药。如果企业与不具备相应资 质的相对人签订合同,一旦发生纠纷,合同一般会被认定为无效。因这一行业所涉 合同金额一般较大,如果出现风险,企业将会面临难以估算的经济损失。
合同主体的法律风险
(1)合同主体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时法律风险。 当企业与自然人签订合同时,一定要审查他的个人身份情况。如果自然人为未
成年人,他的行为能力是受限的,一般应由其法定代理人来行使或追认。如果企业 对自然人不做审查,很有可能导致签订的合同不被法定代表人追认从而造成合同不 生效的后果。 例:公司决定找一位形象代言人,于是找到了年少的世界冠军,该人已满16岁零三 个月,本人也同意了企业的邀请,遂签订合同。问:该合同是否有效?
该合同为效力待定合同。只有经过该世界冠军的法定代表人追认之后,才能生 效;若其法定代表人不予追认,主张该合同无效,这样便会导致前期投入拍摄的广 告及其他宣传都无法使用,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
(2)合同主体为无权处分人或无完全处分权人时法律风险。 当合同主体无权处分合同标的物时,作为相对人的企业与其签订的合同就存在
归于无效的风险。第五十一条 “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 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由此可见,若企业与无权 处分人签订的合同不被权利人追认,合同就会归于无效。当合同主体为共有人之一 时,其处分权是不完全的,企业与之签订合同,同样面临着不被追认从而导致合同 无效的风险。
<1>签约主体为法定代表人时。法定代表人是可以作为签约主体代表企业对外签 订合同的。但如果公司章程对法定代表人的职权范围进行了限定或公司章程不允许 法定代表人对外签订合同,而公司章程属于公众可以获得并知悉的内容,法定代表 人超越或违反公司章程规定的权限对外签约时,其效力将受到质疑,所签订的合同 就会有不被合同主体认可的风险。(这种法律风险较为隐藏,风险防范成本高,在 重大交易活动中需特别注意)
<2>合同主体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法律禁止一些主体从事特定交易活动,比 如《担保法》规:国家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不得 作为担保人。如果企业与以上主体签订担保合同,就会因为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 从而导致无效。
签约主体的法律凤险
(1)签约主体为代理人时的法律风险。合同法规定,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 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由被代理人直接承受其法律后果。但是签约主体出现 以下情况时合同主体可能就不会承担相应的合同义务。
<2>签约主体为员工代表时。员工代表是指除法定代表人以外的代表人,一般以 企业的业务员居多。员工代表人对外签约,必须有所在企业的授权书。实务中经常 有已辞职的员工为了私利仍作为原企业的代表签约,而对方因长时间进行合同也不 再对其授权进行审查,从而导致合同可能无效,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法律风险。
签约主体、合同主体的法律风险防范
培训目的 培训内容 公司日常合同问题
一、培训目的
在日常的经济交往中,一些企业对合同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法律知识匮乏、 合同签订技巧不足,这样就可能容易导致企业合同出现法律风险,引发合同争议。 然而企业处理这些争议纠纷时,不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时候还要 承担于己不利的法律后果。 培训的目的,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为了加强各部门合同经办人员对合同法律风 险的防范意识和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它一方面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维护企业利 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我们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签订合同时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风 险。 “于公而言”保公司,“于私来讲”为自己。
为避免签订合同时带来的法律风险,企业在签订合同前应对合同主体,签约主体进 行审查。这项审查工作是维护合同利益的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容易忽略的环节。 大多数企业在审查合同时,只注意到合同条款的审查,却常常忽略对合同主体,签 约主体资格、资信的审查,这样不利于合同最大利益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