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良渚玉器之精,品中华文明之美
古人爱玉,几乎到了不分贵贱、超越阶级的程度:土豪可以赏玩美玉,穷文人也以玉石砥砺品格,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曾用玉做比,和氏璧的传奇;连宝玉出生,口里尚含了一块玉石。
玉在古代的存在感,相当之高,诗经里与玉有关的诗词更是数不胜数,比如,“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再比如: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等等,不胜类举例,这些或“比德于玉”,或以治玉不易喻君子修身,或以玉象征宏阔人格等。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都与君子的美好品德有关,与古人的美好寄托有关,就连当代不少人给小孩取名字的时候,都会选择与玉有关的字,或词。
可以说,在中国,玉是具有独特而美丽的魅力的,打开新华字典,里面与玉有关的字都是带有美好的寓意的。
而上溯源头,则要追究到良渚文化时期的人们对玉的尊崇了(良渚文化对黄河流域具有重要影响),那时候的人们或以玉为礼器、或以玉为饰、或以玉为具。
用玉制成的礼器、实用物品等,玉在那个时候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了。
从现在我们发掘的良渚文化的玉器中,它在记录良渚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它,看到千万年前我们原始社会的生活状况,看到年兽图案下的图腾崇拜,看到良渚文化的发展历史,看到人类在社会发展之初的努力和对生命、对自然的思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这是数年后,屈原发出的对生命,对自然呐喊,这声呐喊与良渚文化中,人们通过玉器表达对人生的思考的印记重合起来,共同表达了一个主题,即:人类几千万年来,对人生、对生命、对宇宙的思考。
我们中华民族一直在思考、在奋斗、在表达。
良渚人民用玉在千万年前表达着,呐喊者,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在表达,在呐喊,只不过记录的方式不一样了,但玉一直在现代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存在,或表达情谊深长;或表达审美;或表达尊崇。
同时,玉也是财富的一种,而现代人送礼时,玉制品仍旧是人们的一个重要选择项,更
别说翡翠等昂贵种类了。
《老子》里有:玉堂金马、侯服玉衣、锦衣玉食……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锦瑟》里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等等,都表现了玉制物件的高昂。
良渚文化中的这种表达更为直接,玉器在原始社会中是很珍贵的存在,良渚文化中对玉的崇拜更是直接影响了后期黄河流域区的中原文化,这也为我们中华民族对玉的崇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民族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我们民族对玉的崇拜是有着长远历史的,良渚文化中的各类精美玉器,不仅是原始人民的生命表达,更是原始人民对人生、对宇宙的终极思考,同时还有着对自然的崇敬。
玉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是饰品、是辟邪除害的宝物,也是财富的象征,但玉的基础功能(自然崇拜和内心表达),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玉不仅体现了我们的文化底蕴更有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特文明魅力。
西方百年来,有钻石;而我们民族,有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