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


2.1 定义
▪ 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 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 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 抗原的两种特性: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免疫反应 性)
▪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 应答,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2.抗原的特异性
• 抗原决定簇(基) • 载体决定簇和半抗原决定簇 • 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一、抗原决定簇
1、概念 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AD) 是指抗原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为 表位(epitope)。表位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决定着 抗原的特异性。抗原通过AD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 原受体结合,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
▪ 免疫反应性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 异性结合的能力。 凡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只有抗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半抗原+蛋白质——完全抗原 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称为载体。
1.抗原的免疫原性
抗原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异物性 二、一定的理化性状 三、完整性 四、宿主的遗传性
免疫分析法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抗原 三、抗体与免疫反应 四、免疫分析方法及应用 五、免疫扩散法
一、概述
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了 解其在免疫应答反应中对机体有益的防卫功能 和有害的病理损伤的机制,研究有效的免疫措 施,实现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门现代医学 学科。
什么叫免疫分析? ➢ 基于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进行检测的一种技
4、大小 抗原决定簇的大小与相应抗体的抗原结 合部位相当。
术手段。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的抗体之 间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它既可以发生在体内, 也可以发生在体外。高选择性和低检出限。 ➢ 在体内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为体液免疫应答的效 应作用。体外的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主要用于抗原 或抗体的检测,用于免疫学诊断。
在药物分析中,免疫分析法的 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牢固,越不易解离 环境因素对复合物的影响-pH、离子强度
比例性和 反应阶段性
✓ 比例性:抗原与抗体发生可见反应需遵循一定的 量比关系
前带(prezone):抗体过量 后带(postzone):抗原过量 等价带(equivalence zone):抗原抗体比例合适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抗原 三、抗体与免疫反应 四、免疫分析方法及应用 五、免疫扩散法
(1) 在实验药物动力学和临床药物学中,测定生物利用度 和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等生物药剂学中的重要数据,以 便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解、代谢和排泄情况;
(2) 在药物的临床检测中,对治疗指数小、超过安全剂量 易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最佳治疗浓度和毒性反应浓度有 交叉的药物血液浓度进行监测;
(3) 在药物生产中,从发酵液或细胞培养液中快速测定有 效组分的含量,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
一、异物性
异物是指化学结构与宿主的自身成分相异或 机体的免疫细胞从未与它接触过的物质。异 物性的物质包括以下几类:
1、异种物质 如:马血清蛋白、各种微生 物及其代谢产物对人体而言都是异种物质, 具有强的免疫原性。
2、同种异体物质 如:ABO血型抗原、人 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3、自身抗原物质 如:自身组织成分结构 改变、隐蔽性自身成分暴露构成自身抗原。
特异性
✓ 特异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反应的专一性 ✓ 分子基础:抗原表位与抗体分子高变区之间
空间构型的互补性
可逆性
✓ 可逆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成复合物后,在一定条 件下又可解离为游离抗原与抗体,解离后的抗原或抗 体均能保持原有的结构和活性。
✓ 影响因素: 抗体对相应抗原的亲合力--亲合力越高,结合越
三、完整性
具有一定理化性状的物质须经非消化道途径进 入机体(包括注射、吸入、混入伤口等),并接触 淋巴细胞,才能成为良好抗原。如果是口服后可被 消化酶水解成胨、氨基酸,破坏了其结构,就丧失 了免疫原性。
自然界中天然的抗原物质有:蛋白质、多糖、核蛋 白
四、宿主遗传性
抗原的免疫原性也与机体的应答能力有关, 同种动物不同个体对同一种抗原的免疫应答存在明显 的差异,这种差异受遗传因素控制,控制免疫应答的 基因称为免疫应答基因(immune response, Ir)。
2、种类和数量 一个抗原分子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不 同的AD ,一种AD决定着一种特异性,多种AD决定着 多种特异性
3、部位 位于抗原表面的AD能直接被相应淋巴细 胞所识别,称功能性决定簇,存在抗原分子内部的AD 无激发免疫应答的功能,称隐蔽决定簇。只有经理化 因素处理后,使之暴露可能成为新的功能决定簇。
二、一定的理化性状
大分子胶体物质 凡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分子量都 较大,一般在10kDa以上,在一定范围内,分子量越 大免疫原性越强。
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从化学组成来看,凡含有芳 香族氨基酸(尤其是酪氨酸)的蛋白质,其免疫 原性较强。从结构来看,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性 越强。
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 分子构象是指抗原分子中一些 特殊化学基团的三维结构,它决定抗原分子是否 能与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相互吻合。易接近 性是指抗原分子的特殊化学基团与淋巴细胞表面 相应的抗原受体相互接触的难易程度。
(4) 对药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微量有害杂质进行评价。
➢免疫分析:
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作用,来选择性识别和测定,可 以作为抗体或抗原的待测物.
➢免疫分析方法
免疫分析
标记物 有无
非标记免疫分析(抗原抗体结合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酶联免疫分析 非放射免疫分析
荧光免疫分析
标记免疫分析
电化学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放射免疫分析(放射污染)
免疫分析检测的发展
放射免疫检测(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
酶联免疫检测(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各临床机构普遍使用);
以化学发光为代表的光生物学标记及免 疫检测技术(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使 用,产品步入成长期)三个阶段。
免疫分析法的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特点特异性可逆性
比例性 反应阶段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