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卷(A卷)(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考试类别:闭卷使用学生: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教05级考试时间:120分钟出卷时间:2008年1月说明:要求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作无效处理一、不定项选择题(多选、错选、漏选一律不给分,每题2分,共20分)1、作为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一些与其他社会科学所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A.阶级性B.实践性C.综合性D.时代性2、系统论述灌输理论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由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的运动过程。
它的基本要素是()A.教育主体B教育客体C教育内容和方法D教育环境4、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主要有()A.强调育人中心,德育为上B.重视立志教育,注重“修身为本”C.强调多种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D.倡导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5、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历的主要阶段有()A.初创和形成时期B.成熟和发展时期C.曲折发展和严重挫折时期D.拨乱反正和发展新阶段6、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是由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具有以下显著特点()A.阶级性B.实践性和社会性C.同时性和多端性D.长期性与反复性7、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受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C.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8、正确的人格动力结构模式是()A.“人格需要”与“人格判断”相结合产生动机和行为的结构模式B.“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动力结构模式C.“本我、实我、理想我”的人格动力结构模式D.“动机理论”的人格动力结构模式9、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依据主要有()A.社会依据B.文化依据C.时代依据D.身心依据10、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主要是指()A.家庭环境B.学校环境C.社交环境D.社会环境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思想政治教育2、思想品德结构3、理论教育法4、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原则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有哪些影响因素?2、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运用榜样教育法?3、如何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建设?4、简述层次原则及其运用四、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1、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如何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2、谈谈你心目中的理想人格五、案例分析题(16分)聪明的惩罚有一位警察是自行车运动的爱好者.一大早,他在大街上巡逻,发现一辆自行车飞驶而来,他下意识地打开测速仪,看自行车是不是超速了.骑车人没有发现警察.警察一看测速仪打了个楞:不对呀!这是汽车的速度——这人把自行车骑得和汽车一样快!骑车人违反了交通规则,他出于职业本能,立即上前拦截。
这时才发现原来骑车人是个十五、六岁的学生。
警察告诉他:违反交通规则了,要罚款!那学生说出了学校和地址,还说了超速骑车原因:怕迟到。
警察笑着对他说:你先去上学吧。
不久,那个学生所在的学校收到了著名的哥本哈根自行车俱乐部寄来的一封信,这个俱乐部培养过很多优秀的自行车运动员。
信中说:欢迎贵校学生斯卡斯代尔参加本俱乐部,我们将为他提供一切训练条件,信中还夹着警察测定的那学生的车速。
4年后,斯卡斯代尔成为丹麦自行车赛冠军,而后又在奥运会上获得自行车运动项目的金牌。
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卷(B卷)(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考试类别:闭卷使用学生: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教05级考试时间:120分钟出卷时间:2008年1月说明:要求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作无效处理一、不定项选择题(多选、错选、漏选一律不给分,每题2分,共20分)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特殊领域B.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C.思想政治教育规律D.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特殊矛盾2、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的问题,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A.美国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论”B.美国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C.美国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D.美国尾内的“Z理论”3、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表现为()A.强调个性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B.注重修身与教化的统一C.注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D.坚持人道主义为基础4、对人的本质正确的理解是()A.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B.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简单相加D.人的本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5、思想政治品德是一个由多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立体结构。
它具有以下子系统()A.心理B认知C思想D行为6、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A.适应超越规律B.内化外化规律C.协调控制规律D.双向互动规律7、青年学生的思想特征表现在()A.思想活跃开放B.竞争意识强烈C.崇尚务实的行为方式D.思想差异明显8、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目的性原则B.整体性原则C.相关性原则D.层次性原则9、教育对象的人格特征有()A.主体选择性B客体可塑性C.异气相求性D挫折防御性10、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A.世界观教育B.人生观教育C.道德观教育D.政治观教育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2、实践教育法3、个别谈心艺术4、主体原则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具体特征2、简述人格形成的条件3、如何优化家庭文化环境?4、简述渗透原则及其运用四、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1、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如何进行批判借鉴2、试述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五、案例分析题(16分)某机械公司在本单位广泛开展树典型、学先进、争上游活动,用典型引导职工前进。
他们带着问题抓典型,根据特点选典型。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即所谓“发家致富采购员有门路”。
针对这种倾向,他们总结宣传了“坚持共产党人本色不变,执行政策的原则性不变,严格把住嘴巴关、实惠关、人情关,做到手经万贯一尘不染”的供应员赵瑞生这个典型。
根据职工中存在的平均主义思想,树立了青年女工丁惠勤这个“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优质高产”的车工典型。
由于她保质保量地超额完成任务,不仅为企业和国家做出了贡献,个人收入也得到了较大的实惠。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科技进步的要求,树立了模具车工梁思林这个“技术高超”的典型。
这个技术骨干不仅技术水平高超,而且以企业为家,不为其他单位的高薪聘请所动,对企业充满高度的责任感。
三位典型事迹的宣传,形成了全厂学先进的强大优势,震撼了职工的心灵,激发了职工奋发向上、振兴中华的热情。
全公司上下出现了讲理想、讲风格、比贡献的生动局面。
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卷A卷参考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ABC2、C3、ABCD4、ABC5、ABCD6、ABCD7、D8、A9、ABCD 10、ABC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思想品德结构是指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具体而言,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
3、理论教育法又称灌输教育法,是由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帮助受教育者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
其特点是以理服人,使人心悦诚服。
4、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人的思想“综合影响”形成和“渐次发展”规律,融入到各种教育因素及方式中,以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状态进行。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答: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是指个体思想品德在演化过程中不断获得新品质的过程。
个体自身的因素及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外部因素,都参与了这个过程,对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各自不同和影响。
个体自身的因素包括人的自身状态如人生观、价值观和身心其他方面的情况是影响思想品德的最重要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第一,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经济生活条件、政治制度及其社会的政治生活状况、社会文化及其文化活动。
第二,受教育者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
第三,受教育者出生和成长的家庭。
第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学校。
第五,受教育者从事工作的社会组织。
第六,各种非交往环境。
第七,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2、答:榜样教育法是指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
又称典型教育法或示范教育法。
运用榜样教育法的基本要求是:(1)要注意榜样的真实性。
(2)要注意榜样的层次性和代表性。
(3)学习榜样要注意创新性。
(4)要尽可能让榜样现身说法。
(5)要注意培养、关心和爱护榜样。
(6)要积极组织受教育者开展“学英模,见行动”的系列活动。
3、答:优化校园环境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对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领导(2)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3)搞好学校社团组织建设(4)培训校园文化活动的骨干(5)形成民主的气氛(6)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7)搞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8)制订必要的政策和制度(9)注意兼顾和结合(10)加强校园文化理论研究4、答:所谓层次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不同的思想情况和觉悟水平,区别对待,分层次进行。
层次原则是一种工作准则,它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教育体系为前提的。
思想政治教育要较好地贯彻层次原则,必须做到:第一,要深入调查研究,正确区分受教育者的思想类别与层次,科学地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第二,要依据受教育者的思想层次特点,同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正确选择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
第三,要正确理解层次原则,不能将层次片面地理解为划分等级,尤其不能使层次绝对化。
四、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1、答: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政治教育应针对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的特点来进行:(1)青年学生关心祖国繁荣昌盛,立志振兴中华。
绝大多数青年学生能够根据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确定个人奋斗目标,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但也有少数青年学生不能正确处理个人成才和国家需要、社会需要的关系,把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不能把爱国热情落实到自己的学习和实际行动中,因此对青年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摆正个人、社会、国家利益的关系,把爱国热情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