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循环系统叙述

循环系统叙述

第一节概述一、组成和主要功能:循环系统是人体内执行运输功能的相互连续的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由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的一套密闭的管道系统,内有血液循环流动。

主要功能将消化管吸收的营养物质、肺吸入的氧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运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同时又将它们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运送到肺、肾、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1、心:heart心血管系统的动力器官,并具内分泌功能.2、动脉:artery运送血出心的管道,管壁厚,弹性好,逐渐分支;3、静脉:vein引导血回心的管道,管壁薄,弹性差,容量大,逐渐接受属支;4、毛细血管:capillary连接动、静脉末梢之间管道,彼此吻合成网,数量多,管壁簿,血流缓慢。

(二)淋巴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简单介绍):二、血液循环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注意叙述起止点的问题。

)三、血管吻合及测支循环:1、动脉间吻合:动脉环(如:脑底动脉Willis环)、动脉网(如:肩关节网、肘、膝关节网)、动脉弓(如:掌浅、深弓),缩短循环时间调节血流量。

2、静脉间吻合:除与动脉相似的吻合形式外还有静脉丛(如:食管丛、直肠丛、子宫阴道丛),保证在脏器扩大或腔壁受压时血流通畅。

3、动静脉吻合:小动、静脉间借血管支直接通连,缩短循环途径,调节局部血流量和体温。

4、侧支吻合:发自主干近侧端的侧副管,又汇合于主干的远侧端,称侧支吻合,当主干阻塞时通过侧支建立的循环叫侧支循环。

保证器官病理状态下的血供。

第二节心血管系统一、心一)心的外形:了解心的解剖学知识对于医学生至关重要。

它是理解心生理、病理的基础。

心外形:心近似倒置、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大小似本人拳头。

可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表面有三条浅沟。

心尖:由左心室构成,朝向左前下方,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

病历上明确心尖搏动在左锁骨中线以内,表明心大小正常。

心的扩大或肥大属不正常,是因为心泵血不足而代偿性心肌肥厚所致。

心底:大部分由左心房,小部分由右心房构成,向右后上方。

两面: 胸肋面(前面):3/4由右心房及右心室,1/4由左心室构成膈面(下面):隔心包贴膈,2/3由左心室,1/3由右心室构成。

左缘:钝圆,斜向左下,大部分由左心室小部分由左心耳构成。

三缘右缘:较垂直,由右心房构成。

下缘:较垂直,由右心房构成;下缘:近水平,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

三条沟:冠状沟(房室沟):额状位分右上心房和左下心室。

前室间沟:左、右心室前部表面分界。

后室间沟:左、右心室下部表面分界。

二)心的位置位于胸腔中纵隔内,2/3位于正中线左侧,1/3位于正中面右侧,心尖朝向左前下方。

三)心体表投影1)左上点:左侧第2肋软骨下缘,距胸骨左缘约1.2cm;2)右上点:右侧第3肋软骨上缘,距胸骨右缘约1.0cm;3)左下点: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4)右下点:右侧第6胸肋关节处。

四)心的各腔:(是本次内容的重中之重,从各腔功能启发性记忆,心是维持血循定向流动的动力装置,因此以四套瓣膜的结构为核心。

)1、右心房:1)、右心耳:前上方锥体形盲囊突出部。

心耳是大量回心血的缓冲储备腔。

右心耳是容易发生血栓和右心最薄弱区。

当行右心导管插入时,须注意勿损伤右心耳的薄壁。

当心功能发生障碍时,心耳处血流更加缓慢,易在此处瘀积形成血栓。

2)、三个入口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前缘有下腔静脉瓣;冠状窦口:位于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下缘有冠状窦瓣。

一个出口:右房室口:在左前下方通向右心室。

3)卵圆窝:房间隔右侧面中下部有一卵圆形凹陷,此处薄弱,是房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

胎儿的肺尚无呼吸功能,因此肺动脉泵血要经动脉导管至主动脉,而右心房的血也要分流至左心房。

2.右心室1)入口右房室口,有三尖瓣(前、后、隔侧尖),其基底部附于纤维环,边缘有腱索。

乳头肌:经腱索连于三尖瓣。

(隔缘肉柱(节制索):由前乳头肌根部至室间隔下部内,横跨室腔;其内通行着房室束的右束支和血管; 它有防止右心室过度扩张的功能.在右心室手术时,要防止损伤此肉柱,以免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2)三尖瓣复合体:由纤维环、三尖瓣、腱索、乳头肌结构与机能密切关连。

3)动脉圆锥:位于窦部左上方,室壁光滑无肉柱。

4)出口肺动脉口,有三个肺动脉瓣,其游离缘中央有半月瓣小结。

防止血液回流到心室3.左心房1)左心耳,突向右前方,为心外科最常见手术入路之一。

2)入口两对肺静脉口,通左、右肺上、下静脉,此处无瓣膜;3)出口左房室口,通向左心室。

4.左心室1)入口左房室口,有二尖瓣。

2)二尖瓣复合体:由功能结构系切关连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乳头肌构成。

3)肉柱:较右心室的细小。

4)出口主动脉口,有三个主动脉瓣;5)主动脉瓣:三个半环形瓣附于主动脉瓣环,游离缘有半个月瓣小结;6)主动脉窦:主动脉瓣与主动脉壁之间的间隙,有冠状动脉开口。

心像一个”血泵”,瓣膜类似阀门,保证了心内血液的定向流动。

当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开放,血液由心室射入动脉;当心室舒张时,二尖瓣和三尖瓣开放,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

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五)、心的构造:1、心壁的构造:由心内膜、心肌和心外膜构成。

心内膜:位于心房与心室内面并与大血管内膜相延续,可形成心瓣膜。

心内膜十分光滑(单层扁平上皮),否则血小板破裂导致血栓形成。

当有心内膜炎时易有血栓形成,即便治疗好后一旦血栓脱落,仍可突然因梗塞脑动脉或冠状动脉而突然死亡。

心肌(心室肌):外层斜行、中层环行、内层纵行(形成肉柱、乳头肌);左心肌厚度(9~12cm)相当右心肌3倍;分三层;向着心底方向运动,能将血射入大血管心外膜:即浆膜性心包的脏层。

2、房间隔和室间隔房间隔:两层心内膜间夹结缔组织和少量心肌组成,卵圆窝处最薄。

室间隔:上方中部为膜部,是室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下方为肌部。

六)、心的传导系: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

(凡心律方面的紊乱均与心传导系有关:心律过速则心肌过劳,不能充分恢复其能量代谢;心率过缓则全身供血不足。

)1、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之间心外膜深面,内含起搏细胞,是心的正常起搏点;领导心的兴奋周期-窦性心律。

异位心律则可导致心肌收缩不协调,形不成有效的合力收缩,如心房纤颤等。

2、结间束: 无定论.3、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冠状窦口与由心房之间的心内膜深面。

使窦房结的冲动延搁下传至心室,使心房肌与心室肌先后依次分开收缩。

房室结是重要的次级起搏点,许多复杂的心率失常在该处发生。

4、房室束(His束):自房室结发出后入室间隔膜部,至室间隔肌部上缘分为右、右束支,是连接心房和心室的唯一重要通路。

5、右、右束支:分别沿室间隔左、右侧心内膜深面下行到左、右心室。

在心室的心内膜深面分散成许多细小的分支,交织成网,称为心内膜下支(浦肯野纤维网),与心室的普通细胞相连。

心的自动节律性兴奋由窦房结开始,沿结间束一方面传到心房肌,使心房收缩;另一方面传到房室结,再经房室束、左、右束支、心内膜下支至心室肌,使心室肌也开始收缩。

如此一先一后,使心不断的有节律的搏动。

七)、心的血管:其供血不足导致冠心病,是人类第一杀手;患者死得极快而其家属无思想准备,因此心内科在这方面诊治研究得很细致而深入。

心输出量的4~5%供给冠脉,而心仅占体重的0。

5%(一)动脉:1.左冠状动脉:1)行径:自主动脉起始处左侧,经左心耳与肺动脉根部之间入冠状沟左行分支。

2)分支前室间支:左心室前壁、右心室部分前壁、室间隔前2/3;旋支:沿冠状沟左行,绕心左缘分布于左心室膈面。

3)分布范围:左半心、室间隔前2/3和部分右室前壁。

2.右冠状动脉:1)行径:起自主动脉右窦,经右心耳与肺动脉根部间入冠状沟右行,分为两支。

2)分支:后室间支:沿后室间沟下行,分布两室后壁及室间隔后1/3;下部与前室间支末稍吻合右旋支:左行分布于左室后壁;窦房结支:沿右心耳内面上行;房室结支:90%自房室交点分出。

3)分布范围:右半心、室间膈后1/3、部分左室后壁、窦房结、房室结。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可造成其分支分布区心肌坏死,即心肌梗死。

如左室侧壁和后壁梗死是阻塞了左旋支;前壁和室间隔前部梗死是阻塞了前室间支;任何一支受阻碍,还会引起心传导系不同部分的血供障碍,引起心绞痛和心律失常。

)(二)、静脉:绝大部分经冠状窦回流入右心房;一部分直接开口于右心房;极少部分流入左心房及左、右心室。

1、心大静脉:在前室间沟内与前室间支伴行;2、心中静脉:与后室间支伴行;3、心小静脉:与右冠状动脉伴行,注入冠状窦;八)、心包:1、概念:包裹在心和出入心大血管根部的锥体形纤维浆膜囊,外层为纤维性、内层为浆膜性心包。

2、分部:纤维心包:为坚韧的结缔组织囊,与大血管外膜相移行。

浆膜心包:壁层:在纤维心包内面;脏层:被覆心表面即心外膜(两层间为心包腔)。

3、心包窦:定义:在心包腔内,浆膜性心包脏、壁两层转折处形成的间隙;二、肺循环的血管一)肺循环的动脉肺动脉干:发自右心室,经主动脉前方行向左后上方,至主动脉弓下缘分为左肺动脉和右肺动脉。

左肺动脉left pulmonary artery:较短,横行向左至左肺门,分两支入肺。

右肺动脉right pulmonary artery:较长,经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后方向至右肺门分为三支入右肺。

动脉韧带arterial ligament:连于主动脉弓下缘与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的纤维性结缔组织索(由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索的遗迹)。

动脉导管未闭。

二)肺循环的静脉肺静脉4条,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右下肺静脉起于肺门,注入左心房。

肺静脉将含氧高的动脉血运回心。

三、体循环的血管一)体循环的动脉1、主动脉:根据其行程可分为以下几段:升主动脉:起自左心室,斜向右上前方,至右第2胸肋关节处移行主动脉弓。

主要分支: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主动脉弓:呈弓形弯向左后至第4胸椎下缘左侧移行为降主动脉。

主要分支:自主动脉弓凸侧由右向左分别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降主动脉胸主动脉:沿脊柱左前方下行,达第12胸椎高度穿膈的主动脉裂孔,移行为腹主动脉腹主动脉:在腹腔内沿脊柱左前方下行至第4腰椎下缘分为左、右髂总动脉。

2、头颈部的动脉1).颈总动脉行程:左颈总动脉起自主动脉弓,右颈总动脉起自头臂干,经胸锁关节后方,沿食管、气管和喉外侧上行,平甲状软骨上缘分颈内、外动脉。

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起始部的膨大,窦壁外膜内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称为压力感受器,可反射性的调节血压。

颈动脉窦反射对维持血压衡定十分重要。

颈动脉小球:在颈总动脉分杈的后方的扁圆形小体,是化学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CO2浓度变化的刺激,反射性的调节呼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