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0 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ppt课件
10 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ppt课件
胚第四周,房室管上下壁正中线形成心内膜 垫,其相连而隔----左右房室管 ---心内膜横向皱折------成为瓣膜(心内膜垫构 成房间隔下部、室间隔上部、二、三尖瓣)
一 心脏的胚胎发育
• 房中隔的形成: • 第一房间隔:妊三周末--心房腔的前背侧长出一
廉状隔(第一房间隔)--下端为第一房间孔--上端吸收 形成第二房间孔
三、病毒性心肌炎
• 临床表现
–轻症
• 无自觉症状或乏力,仅心电图的异常
–典型表现
• 前驱症状: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症状 • 乏力、气促、心悸和心前区不适或腹痛等 • 体征:
–心动过速或过缓,第一心音低钝,期前收缩、奔马 律或心包摩擦音
–重型
三、病毒性心肌炎
• 辅助检查
– 血象及血沉 – 心肌酶谱测定:
– 体检
• 心前区可略隆起 • 一般无收缩期震颤 • 心界正常或轻度扩大 • L2~4Ⅱ~Ⅲ级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P2减弱
二、先天性心脏病
法洛四联症
• 辅助检查
– 血常规:RBC ↑ ,血黏度↑ – 心电图 – X线检查:典型者心影呈靴形 – 超声心电图 – 心导管检查
二、先天性心脏病
法洛四联症
– 早产儿:吲哚美辛或阿司匹林口服
• 介入治疗
– 微型弹簧伞堵塞动脉导管
– 手术治疗 • 手术结扎或切断缝扎导管
二、先天性心脏病 法洛四联症
tetralogy of fallot,TOF
• TOF是小儿最常见的青 紫型先天性心脏病
• 约占各类先心病的10%15%
二、先天性心脏病
• 病理解剖
法洛四联症
–肺动脉狭窄
二、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
• 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 约占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
30%~50%
二、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VSD血液动力学变化
二、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 临床表现
– 决定于缺损的大小和肺循环的阻力 – 小型缺损(缺损<0.5cm)
三、病毒性心肌炎
• 护理措施
– 休息
• 急性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消除后3~4周 • 有心衰及心脏扩大者绝对卧床休息3个月 • 恢复期应限制活动至少3个月 • 一般总休息时间不少于6个月
– 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 对症处理 – 健康教育
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思考题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有何共同临床表现?
二、先天性心脏病 法洛四联症
• TOF血液动力学变化
二、先天性心脏病
• 临床表现
法洛四联症
– 青紫
• 多见于毛细血管丰富的浅表部位
– 蹲踞现象
• 于行走活动时,常主动下蹲片刻
– 缺氧发作
• 多发生于婴儿期在吃奶或哭闹时
– 杵状指趾 – 脑血栓 – 生长发育落后
二、先天性心脏病
法洛四联症
• 临床表现
• PDA约占先天性心脏病 发病总数的9%~12%
• 女性较多见
动脉导管
二、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 PDA血液动力学变化
二、先天性心脏病
• 临床表现
动脉导管未闭
–导管细小者:临床可无症状 –导管粗大者
• 患儿疲劳、多汗,生长发育落后,易合并呼吸道感染 • 周围血管征:毛细血管搏动、水冲脉、股动脉枪击音 • 差异性青紫
泛传导,P2增强
二、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 辅助检查
– 心电图
• 中型缺损者左心室肥大 • 大型缺损者有左、右心室肥大
– 胸部X线检查 – 超声心动图
• 可见缺损部位、大小及分流方向
– 心导管检查
• RV血氧含量高于RA,导管可通过缺损进入左心室
二、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 VSD的治疗
– 手术治疗
P2增强或亢进,并呈固定分裂
二、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 ASD的治疗
– 介入性心导管术
• 扣式双盘堵塞装置 • 蚌状伞或蘑菇伞
– 手术治疗
• 房间隔修补术
二、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 辅助检查
– 心电图 – 胸部X线检查 – 超声心动图 – 心导管检查
二、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
-其根部为室间隔膜部
一 心脏的胚胎发育
主动脉、肺动脉形成:
心球出口是动脉总干----纵嵴----主动脉、肺动脉 螺旋形生长向心室生长
肺动脉
(右前旋转)
主动脉
(左后旋转)
右心室
左心室
一、心脏的胚胎发育
一 心脏的胚胎发育
心脏形成关键期:第二---八周
心脏在胚胎第二周形成,第四周有循环 作用,第八周房室中隔形成构成四腔心
二、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 临床表现
–缺损小者
• 可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杂音
–缺损大者
• 活动后气促、乏力、生长发育迟缓 • 易患呼吸道感染
二、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 临床表现
– 体检
• 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 • 不伴震颤 • 心浊音界扩大 • L2 ~ 3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 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 • 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功酶(LDH1) ↑ • 心肌肌钙蛋白T(cTnT)↑,更具特异性 • 抗心肌抗体可↑
– 病毒分离:检出率极低 – PCR:检测病毒核酸 – 心肌内膜活检 – 心电图检查 – X线检查
三、病毒性心肌炎
• 治疗要点
– 休息,减轻心脏负担 – 保护心肌和清除氧自由基的药物
配套课件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2021/2/22
10 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ppt课件
目录
1
出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
2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法洛四联症
3
病毒性心肌炎
学习目标
• 识记
– 列出小儿心率、血压的正常值范围 – 复述法洛四联症,差异性发绀,缺氧发作,蹲踞,杵
状指(趾),周围血管征的概念 – 复述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预防及临床表现 – 复述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
• 大剂量维生素C • 辅酶Q10 • 1,6-二磷酸果糖(FDP) • 能量合剂
– 利巴韦林,干扰素,胸腺素,丙种球蛋白 – 重症
• 肾上腺皮质激素 • 控制心力衰竭及救治心源性休克
– 心律失常的治疗
三、病毒性心肌炎
• 常见护理诊断
–活动无耐力 –潜在并发症:
• 心律失常 • 心力衰竭 • 心源性休克
• 小型VSD:不一定需要治疗 • 中型VSD:5~6岁做手术 • 大型缺损、反复肺炎、心衰者
– 在6个月~ 2岁内做手术
– 介入性心导管术
二、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atrial septal defect,ASD
• 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 总数的7%~15%
二、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 ASD血液动力学变化
正常血液循环示意图
正 常 胎 儿 血 液 循 环
一、出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
• 脐血管阻断 • 卵圆孔关闭 • 动脉导管关闭
一、出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
• 各年龄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的特点
• 心脏大小和位置 • 心率
– 新生儿 120~140次/分 – 婴 儿 110~130次/分 – 2~3岁 100~120次/分 – 4~7岁 80~100次/分 – 8~14岁 70~ 90次/分
一、出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
• 各年龄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的特点
• 血压
– 新生儿平均收缩压 60~70mmHg – 1岁 平均收缩压 70~80mmHg – >2岁 平均收缩压(mmHg)=年龄× 2 + 80 mmHg
或年龄× 0.26 + 10.7 kPa – 舒张压 = 2/3 收缩压
二、先天性心脏病
组织缺氧有关
–生长发育改变 与体循环血量减少或血氧下降影响生长发育有
关
–有感染的危险 与肺血增多及心内缺损易致心内膜损伤有关 –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脑血栓 –焦虑 与疾病的威胁和对手术担忧有关
二、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 • 护理措施
–保证休息、适当活动 –保证营养、耐心喂养 –预防感染,保护性隔离 –观察病情:
• 无明显症状,多于体检时发现杂音
– 中型缺损(0.5~1.0cm),大型缺损(>1.0cm)
• 喂养困难,吸吮时气急,苍白,多汗,生长发育落后 • 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心力衰竭 • 晚期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肺动脉高压
二、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 临床表现
– 体检
• 心前区隆起 • L3~4可触及收缩期震颤 • 心界扩大 • L3~4Ⅲ~Ⅳ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向心前区广
• 第二房间隔:妊五六周--第二房间隔--向下生长
--游离端留有卵圆孔--其被第一房间间隔掩盖--卵圆孔 与第二房间孔形成斜开小孔道
一 心脏的胚胎发育:
室中隔形成
肌隔 心底壁向上生长--其下缘与心内膜间留有-
-室间孔
心内膜 向下生长--与肌隔相连--遮盖室间孔 膜部 动脉总干、心球分割为--主动脉、肺动脉-
• 生长发育、生命体征、并发症、心功能状况
–避免剧烈哭闹、过饱和便秘 –青紫型先心病患儿,应供给足够的液量 –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三、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lditis)
• 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