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作者:曹婧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40期
[摘要] 当下拖延行为已经成为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不仅影响到了学生们的正常生活,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

围绕大学生拖延现象、影响因素以及对策展开讨论。

在分析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大学生拖延症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拖延行为;影响因素;有效对策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山东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专项重点项目
(JY201902XL)
[作者简介] 曹婧(1990—),女,山东淄博人,硕士,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0-0071-02; ; [收稿日期] 2020-04-16
一、拖延行为的概念以及具体表现形式
拖延是指个体推迟开始和完成必须完成任务时的非理性倾向。

当下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已经非常严重,并且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如果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严重的拖延行为,不仅会令个体感觉到沮丧,另外长期的拖延也会阻碍目标的实现,从而降低学生们的生活幸福感,导致学业难以有效地完成[1]。

总之,拖延行为是一种非适应的对个体产生有害结果的行为。

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拖延
大学生在大学接受专业系统教学,如果在学习上拖延势必不能够完成学业。

比如教师在布置相关作业时无论是要求一个月后交,还是一个星期后交很多学生难以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任务。

上课过程当中缺乏注意力。

学生们在进行学习时缺乏积极主动性,在应对各种考试以及学习任务时存在着拖延的行为,难以按期完成相关的任务[2]。

(二)健康拖延
随着快速生活时代的到来,快餐越来越多,很多大学生往往点外卖,缺乏身体素质的锻炼,不仅造成了肥胖的现象,而且影响到了自身的身体健康,比如很多的大学生喊着减肥,却
难以付出于实践行动,很多学生喊着要早睡早起,可是总能熬到凌晨一两点才睡,而每一天的开始都是从中午开始的,早餐和午餐一起吃,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由于学生们的拖延症状所造成。

(三)情感拖延
大学生的情感拖延表现在对于一些事物缺乏兴趣。

不主动关心家人,而且与学生之间也相对较为冷漠,相处下来不能够说出同学的名字,甚至授课老师的名字都想不起来。

这种情感上的淡薄也是拖延的一种表现。

很多大学生与父母之间打电话比较少,打电话就是要生活费,而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关心家人。

二、造成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影响因素
影响到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格
之所以会造成拖延的行为,主要是由于大学生缺乏坚毅的性格。

在面对诱惑时经不住考验,在追求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缺乏应对困难挑战的勇气。

如果经不起各类的诱惑和被困难所吓倒,进而影响到目标的实现,造成了目标的拖延。

由于学生缺乏自控能力,不能对自身的生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生活中较为依靠他人,缺乏独立性,不能很好地规划自身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时间的浪费[3]。

(二)自卑以及自我妨碍的行为
之所以会造成拖延行为,可能是由于某些学生的低自尊或者是低自我效能,导致了自我妨碍的行为。

比如某些学生认为自己如何努力学习也不会拿到奖学金,认为自己比较笨,这时他们就缺乏对学习上的专注力,反而是找到了逃避的借口,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仅仅是敷衍了事。

或者是期末时突击学习,这都是自我妨碍的表现,同时也是拖延的行为。

大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心,认为投入超出了自己能力的范围,而且自己缺乏对价值的进一步确定,在学习和生活当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自我规划能力相对较差
部分大学生缺乏组织规划的能力,不能够对学习和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计划,主要是不能够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难以对事情进行有序的处理。

而是采取“方便”的原则,先做一些容易的感兴趣的事情,结果会造成重要任务的拖延。

三、消除大学生拖延行为的有效对策
结合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产生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影响因素,应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够避免出现拖延的行为,促进大学生积极健康地学习和生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要养成坚毅的性格,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大学在开展各项教学过程当中,要注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科学理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出合理的目标,并且结合目标制定出详细的计划,才能够推进目标的一步步实现。

另外要全面增强学生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在树立相关目标之后要勇于克服重重困难,能够在追寻梦想以及完成学业的过程当中坚持自强自立,克服惰性,积极前行,从而达成梦想[4]。

(二)要全面加强时间管理
为了真正地减少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时间上的安排。

只有强化时间管理才能够充分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

因此在计划安排相关任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类似经验类推到其他事物上的能力,让学生凭借经验尽可能准确地推算出完成任务的时间,从而制定出高效、可行的任务记录,并且在任务完成的过程当中随时调整。

面对突发任务时要做好心态的调整,确保各项事情有条不紊地完成。

总之,大学生要树立“今日事、今日毕”的思想,能够真正落实每一项计划,在进行时间安排时不能够给自己太长的期限,这样就是纵容自己产生拖延行为,而是要保证高效的管理时间,确保每一分每一秒都能够充分地利用,这样才能真正地减少拖延的行为,才能够积极勇敢地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现自身的生活以及学习的目标。

(三)要培养积极的情绪
拖延行为都伴随着不同程度上的焦虑,因此要让学生养成一种积极的情绪,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在面对困难时不要焦虑也不要委屈,而是要勇敢地控制自身的情绪,锻炼自身的意志。

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教授一些调节和控制情绪的办法。

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应对生活中的一切。

比如创造和谐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都能够进一步调动大学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克服學生的拖延行为,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绪,创造一个积极的情境,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勇敢地面对一切事情,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任务,克服不良情绪产生的拖延行为。

(四)要严格进行目标的管理,并且执行清单事项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减少拖延行为,应该设定合理的目标,同时严格地执行各种清单事项,要对自己提出明确的要求,一旦不能够完成要进行相应的惩罚,如果提前完成也可以给以相应的奖励。

因此学生可以对要做的事情列一个清单,把未来一个月需要做的事情都写
在清单上,如果是大的事项要列出每一步,每一步需要在什么时间完成都要确定明确的要求,避免由于目标模糊或者是计划不够清晰影响到行为的落实。

四、结语
保证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工作当中,才能够摆脱负面情绪,积极努力地学习和工作。

最后父母要改变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确保为子女们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够使自己的孩子积极主动地有所作为,减少拖延行为。

参考文献
[1]马静.大学生拖延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11):234-235.
[2]杨萍.大学生拖延行为的现状、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金田,2015(8):424.
[3]应洁峰,于晋,沈毅.大学生拖延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0):239-240.
[4]胡汀.大学生拖延行为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关系[J].心理学进展,2018,4(6):748-758.。

相关主题